五言律诗平仄(谁知到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啊?)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谁知到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啊?
先以四句诗为例,可以慢慢后推。
1、一句诗三组,两组两字为单位,一组是一个字,平仄相间。如“平平 仄仄 平”。但两个字的重心在后一个字,所以上句亦可以是“仄平 平仄 平。
2、单字组位置可以句中,可以句末,但必须和句首组平仄相同。如”仄仄 平平 仄“、”仄仄 仄 平平“。
3、偶数句必须平声结尾。
4、对。相邻句平仄相反。但当与第三条原则矛盾时,服从第三条原则。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粘。除了第三句必须为仄外,前一联的下联必须与后一联的上联 第二个字和第四字 平仄一样。平平 仄仄 平,仄仄 平平 仄。仄仄 平平 仄,平平 仄仄 平。
故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可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五言诗的平仄格式?
(1)仄起仄收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平收式。 和仄起仄收式相比,仅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3)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五言绝句第一种:仄仄平平仄(甲)平平仄仄平(乙)平平平仄仄(丙)仄仄仄平平(丁)第二种: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三种: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四种: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五种:可以 甲乙甲乙 丙丁丙丁 这个又叫折腰诗(甲乙丙丁指第一种里的句式,其中甲乙丙丁只是为了方便,命的名,不一定就叫那个)五言律诗第一种: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第二种:乙丁甲乙丙丁甲乙第三种:丙丁甲乙丙丁甲乙第四种:丁乙丙丁甲乙丙丁其中遵循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即:逢偶数字平仄必须保证,逢奇数字可平可仄。但有特殊情况:一:在丁字句里,第三字必须仄,平了就成了三平调,古诗大忌二:最后一个字平仄不能变(废话)三:几个拗救甲子句 第三四字如拗(平仄与说的相反),那么必须在紧接着的乙字句里第三字救(平仄反过来);乙字句第三字拗,第一字救;丙子句第四字拗第三字救。
4、七绝,七律,五绝,五律谁知道分别的平庂是什么?怎么样?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要明确的一点是:只需要熟练掌握了五绝的平仄,其他的七绝、五律、七律的平仄就都知道了。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推演。
五绝、五律的平仄五绝有一种正格、三种变格,在此基础上还有不同的变格。
只要你掌握了五绝的正格,其他三种变格就掌握了。只要掌握了‘孤平’的定义,其他变格也就可以推演出来了。
五绝正体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下面,我们用这个正体格律来推导一遍,摸清楚其中的原理:
▲明确五绝的结构
五言绝句有两联,每一联有上下两句,每一句的主要组成要素是‘平平、仄仄‘。
这个定义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很重要!
如果忘记了这个结构的定义,后面的一句之内、一联之内、联联之间的关系就会模糊。
▲按照’相间‘的原理推导第一句
▍相间,就是间隔开来。
一句的主要组成要素是‘平平、仄仄’,叫做双音节。
‘平、仄’是单音节。
五绝正格第一句是五个字,分为一个单音节、两个双音节。
这种分法是按照‘马蹄韵’来分的,把马蹄韵放在一边。
我们先放置一个双音节:平平
然后,按照相间的原理,在‘平平’后面放一个双音节‘仄仄’
就组成了:平平仄仄
最后,在前面放置一个单音节‘平’
得出五言绝句正格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根据‘相对’原理推导出第二句
每联上下两句的平仄要求相对。
▍什么是相对呢?就是相对立、相反。
已知五言正体格律的第一句: 平平平仄仄
按照相对的原理,推导出五言正体格律第二句:仄仄仄平平
这两句是一联。
第一句,第二句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原理’就能推导出来,简单吧?
▲根据‘相粘相错’原理推导出第三句
联和联之间要求相粘相错。
▍什么是相粘,就是相同!
五言绝句正体格律第二句为:仄仄仄平平
按照相粘的原理,下一句应该是:仄仄仄平平
不过,这时候还要引进另外一个概念:相错。
▍相错,就是把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错位,然后放在第三句。
第二句的最后三个字:仄平平
错位之后就是:平平仄
然后,把这个错位后的‘平平仄’放入第三句的最后。
那么,调整之后的第三句就是:仄仄平平仄
切记,在两联之间的时候按照‘相粘相错’的原理,就能把第三句推导出来。
▲继续按照‘相对’的原理推导第四句
五绝的最后一句,和第三句是一联,就要按照‘一联之内相对’的原理推导。
第三句:仄仄平平仄
第四句:平平仄仄平
就这么简单,一首正体五言绝句的格律被我们推导出来了。
▲五绝的其他三个变格
刚才,我们推导的是正体的五言绝句,而五言还有其他三种形式,其开始的第一句句式分别是:
平平仄仄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仄仄平平仄:尾字为仄声;
仄仄仄平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再加上这句‘平平平仄仄’,合计四种起始方式。
大家只需要记住第一句,按照前面‘相间、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都可以推导出来后面的三句。
重点是动手推演!
▲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是在五绝的基础上继续向下按照‘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继续推导、演化,就可以了。
五律的正体格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我们推导出来的时候,会发现这就是一个‘平仄’不断重复的过程。
七绝和七律的平仄七绝的平仄是在五绝的基础上衍生的,只要在五绝的每一句前面加上‘平平、仄仄’就能推导出七绝的平仄来。
▲七绝是在五绝的每一句前面增加双音节
五言绝句正体格律的第一句:平平平仄仄
七言绝句正体格律的第一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按照一联之内相对的原理,推导出第二句
七言绝句正格第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言绝句正格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按照联合联之内相粘相错的原理,推导出第三句
七言绝句正格第二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正格第散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注意,最后三个音节还是从上一句倒过来的。
▲七绝是在五绝前直接加上一个相反的双音节
(仄仄)平平仄仄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平平)仄仄平平仄:尾字为仄声;
(平平)仄仄仄平平:尾字为平声韵的;
再加上这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合计也是四种起始方式。
▲七律的平仄
在七绝的基础上,按照‘相间、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继续推导、演化,也能推导出来
七律的正体格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当我们推导出来的时候,还会发现这是一个‘平仄’不断重复的过程。
结论从上面我们可以知道,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的平仄其实就是一个规律不断演化、循环的过程。只要掌握了第一句,按照上述‘相间、相对、相粘相错’的原理,就完全能够自己推导出来。
不过,记忆绝句和律诗的平仄格律,最重要的是动手推演,基本一周时间全部可以掌握熟练。
5、五言律诗非得按平仄来吗?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 下面 供您直接套用即可。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扩展资料: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
6、谁知到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律啊?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三)平平平仄仄;(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 [唐]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7、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五言绝句 第一种: 仄仄平平仄(甲) 平平仄仄平(乙) 平平平仄仄(丙) 仄仄仄平平(丁) 第二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第四种: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五种:可以 甲乙甲乙 丙丁丙丁 这个又叫折腰诗 (甲乙丙丁指第一种里的句式,其中甲乙丙丁只是为了方便,命的名,不一定就叫那个) 五言律诗 第一种: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第二种:乙丁甲乙丙丁甲乙 第三种:丙丁甲乙丙丁甲乙 第四种:丁乙丙丁甲乙丙丁 其中遵循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原则,即:逢偶数字平仄必须保证,逢奇数字可平可仄。但有特殊情况: 一:在丁字句里,第三字必须仄,平了就成了三平调,古诗大忌 二:最后一个字平仄不能变(废话) 三:几个拗救甲子句 第三四字如拗(平仄与说的相反),那么必须在紧接着的乙字句里第三字救(平仄反过来);乙字句第三字拗,第一字救;丙子句第四字拗第三字救。
8、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几种?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9、五绝诗的平仄格式是什么?
五绝诗的平仄格式: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例子 《相思》唐代: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中》唐代: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山中送别》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春晓》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静夜思》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