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余光中经典诗歌(你最喜欢余光中的哪首诗?)

余光中经典诗歌(你最喜欢余光中的哪首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你最喜欢余光中的哪首诗?
  • 2、余光中除了诗歌还有哪些文学作品?
  • 3、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 4、余光中寿享90岁今病逝,你最喜欢他的哪首诗?
  • 5、你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吗?为什么这首诗会被广为称颂?
  • 正文

    1、你最喜欢余光中的哪首诗?

    【幻】余光中

    | 坐莲池畔,怔怔看莲,也让莲看

    直到莲也妩媚

    人也妩媚,扪心也有香红千瓣

    | 甄甄,死后如果你化为莲

    则芙蕖千朵

    我怎能识破前生的红颜

    | 惟有求佛,赐我四翼,六足

    让我蘸水而飞

    问每一朵芬芳,它曾是谁

    | 想田田之间,有一枝特别可怜

    想她红晕曾加艳

    当我驻复足未定,欲飞还停

    | 则我将拭晶亮的水珠,为这朵

    如我们上次别时

    为甄甄颊上拭去的一颗

    | 苦海有岸,慈悲无边,释迦牟尼

    对于一只蜻蜓

    夏即永恒,莲池即另一天地

    | 一切爱情故事,只有一个故事

    一切爱情都是死结

    生,不能解决,死,不能解脱

    | 惟我们的死结啊,甄甄,结得最死

    千手观音也解不开

    这该怪结得太好,结得太坏?

    | 想你前身是采莲人,在吴宫采莲

    (竟未觉你走来

    来赴我约会,在科学馆前)

    | 惊这是八月,星在天上,人在人间

    只是甄甄,你来迟了

    七夕已过,中秋未至,夏正可怜

    很喜欢余光中的这首诗,这是一首多情而深情的情诗。第一眼看见,就被摄住,禅意与美感交织着相得益彰,又带些古风气,愈品愈有滋味。

    莲,在中国古典的意向里一直是清净洁白的化身,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在周敦颐眼里里,莲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在刘禹锡眼里,莲花却似孤傲自赏,少了几分情调; 而在红楼梦中,只有林黛玉配作芙蓉仙子,那是自最懂女儿的宝玉眼中看去,最高的欣赏赞叹。

    而在诗人眼里,莲是痴的,让他痴,让他不能即又不能离。“怔怔看莲,也让莲看”,是化了辛弃疾的“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可这样还不够,还要想着前世来生,求佛,化作蜻蜓也好,去一瓣一瓣地寻前生铭刻在心里的莲香。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可诗人不做采莲人,他要做被莲香所采摄的那个幸福者,他的爱有多卑微,就有多深广,在这一池即一天地的永恒中,尽情燃烧自己的爱意。

    有人会疑惑,诗中的甄甄是谁?以意象论,那便是莲的小名,这个名字也多次出现在余光中其他诗中,如《永远,我等》中:

    只要池中还有,只要夏日还有

    一瓣红艳,又何必和你见面?

    莲是甄甄的小名,莲即甄甄

    一念甄甄,见莲即见人

    还有《下次的约会》中:

    覆你的耳朵于我的胸膛

    听我的心说,它倦了,倦了

    它已经逾龄,为甄甄啊甄甄

    它跳得太强烈,跳得太频

    爱情给它太重的负荷,爱情

    这个名字每次出现,都和莲联想在一起,所以这很可能是一个姑娘的名字,一个莲一样清美的姑娘——也许便是诗人的妻子范我存,也许不是,总之,诗人喜爱极了这个姑娘,不止一次的亲昵呼唤她:甄甄、甄甄,希望我们之间的结再多一点,多到千手观音也解不开,希望我们之间的线更牢一点,就是月老这个系铃人也无奈何。

    这一种热烈,像总不会过去的一季夏天,一莲千香,一眼万年。

    最感动诗歌的收尾部分:

    惊,星在天上,人在人间,好像一梦乍然惊醒,各物各归各位,不过是幻念罢了。可是抬头,现实中的甄甄就向诗人走开,并不虚假。

    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奖赏?是我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我?

    今夕何夕啊,是七夕已过,中秋未至,夏正可怜。

    文/@旧王谢

    2、余光中除了诗歌还有哪些文学作品?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驰骋文坛超过半个世纪,涉猎广泛,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大家,著名批评家和优秀翻译家。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代表作有《乡愁》《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

    3、诗人余光中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

    最近打算戒掉手机瘾,所以,上午外出时,刻意不带手机。回寝后,刚打开手机时,便有新闻弹出——余先生作古了!震惊之余,不免感慨万千!不多时,又有几位朋友发来先生辞世的消息。

    不知该怎样回复,太意外了!前几天还在读的他的《论幽默》一文,感叹他的机智与才情。没曾想,几日后,便得此噩耗!

    怎样评价先生的一生?现在脑子挺乱,只能简单说几句:

    生于乱世,饱尝乱离之苦。继而寄身海岛,间关海峡,不得回归故乡。国破山河在,故乡不得归,人生之苦,莫过于此。而先生以其深情绵长的笔触,把流落他方的乡愁倾泻纸上。这些诗句,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甚至半个多世纪后,连太平之世的懵懂少年,阅读其诗之后,也不免神伤黯然。

    不像现代的许多诗人,外语出身的先生,并未一味追踪外国诗歌名家的脚步。相反,他与洛夫等一大批诗人一起,重返古典中国,以对传统文化的品味和热切怀恋,来寻找精神的故乡,来塑造现代中国的诗魂。

    《寻李白》中,他寻求的何止是大诗人李白,更是一个民族的侠肝剑胆,是奔放洒脱的逸兴豪情,是自由不羁的精魂…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英雄识英雄,唯有诗人,才能洞灼诗心,才能理解诗怀。

    也许是李白太寂寞了,在天国痛饮狂歌的他,早就想把老弟余光中召唤过去了。怎奈,世人都爱大诗人,就像当年唐人热爱他李白一样,今天的人们也爱余光中。太白心一软,忍了好多年,直到今天,才把余老弟叫回天上。

    人间从此,再无余光中。然而,天国中,或许,他已然与太白聚首,正在相对而酌。也许,我们不必太悲伤,因为这大地之上,他的诗,他的歌,已经在传唱,而且必将继续传唱下去!

    他的诗与酒,他的乡愁,他的盛唐,必然会像屈原的芳草美人,陶渊明的南山与菊花,李白的月亮和美酒,苏东坡的大江赤壁一样,永远高悬于神州大地的上空,映耀千秋,泽被万代…

    2017.12.14中午草

    4、余光中寿享90岁今病逝,你最喜欢他的哪首诗?

    余光中先生的诗,以《乡愁》《乡愁四韵》,以及《寻李白》中的三句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最为出名。不过据我的审美,这三首诗,尤其前两首,皆非一流。《乡愁》《乡愁四韵》近乎歌词,后来的确被谱曲,传唱至今,不是说作为歌词不好,譬如对古诗词而言,能够传唱开来——无论用红牙板还是铁琵琶——恰是成为经典的资本,而是因为,刻薄一点说,这两首诗,有感情而无诗意。什么是诗意呢?我们不妨对比一下洛夫《边界望乡》——洛夫与余光中不仅同龄,还是朋友,1979年3月,洛夫访问香港,余光中陪他去边界落马洲,用望远镜远眺大陆,感慨万千,遂作《边界望乡》: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落马洲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手掌开始生汗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乱如风中的散发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一座远山迎面飞来把我撞成了严重的内伤病了病了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咯血。而这时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那冒烟的啼声一句句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冷,还是不冷?惊蛰之后是春分清明时节该不远了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当雨水把莽莽大地译成青色的语言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乡愁》之于余光中,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于海子,这是他们最著名的诗,却不是最好的诗,在他们的诗集之中,至多二流。余光中不是没有好诗,譬如那首《蜀人赠扇记》,蜀人,即流沙河先生;还有《春天,遂想起》,其中两句“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我常引用以取笑一位朋友。

    大体而言,在同时代的台湾诗人当中,余光中并非一流,譬如洛夫、痖弦等,诗歌成就都在余光中之上,尽管名望远不如余光中。此外,我始终认为,余光中的散文要好过诗歌。他的诗歌,以抒情为主,深度与张力俱有欠缺,有时好堆砌辞藻和意象,不免造作,若寻参照,可比董桥的散文。相反,他以诗人的才情写散文,则可扬长避短,如其名篇《听听那冷雨》,咳珠唾玉一般的文辞,敲金戛玉一般的语感,读来恍如聆听一曲古典乐。再如这样的句子:“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若不说明出自散文《逍遥游》,完全可当作诗歌。要言之,余光中是二流的诗人、一流的散文家。

    另说一点,《乡愁》《乡愁四韵》的成名,有其时代性,如今两岸之间,还剩下多少乡愁呢,更多的则是交易与恐惧,以及缓缓降临的铁幕。当余光中这代人驾鹤西去,那一丝残存的乡愁亦将随风飘逝。这样的诗歌,终成绝响:

    十年看山,不是看香港的青山是这些青山的背后那片无穷无尽的后土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它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它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它做江湖——《十年看山》

    5、你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吗?为什么这首诗会被广为称颂?

    在华人世界里,但凡能有高中文化的人,都会知道有一个中国诗人叫余光中,他写过一首诗叫《乡愁》。一首《乡愁》,不仅成为世界文学殿堂里的不朽明珠,更成为所有海外华人表达思念最好的载体。

    铁锤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在语文课本中读到了这首诗,默读第一遍,就感觉到深深的震撼。那种感觉,就像第一次听郑钧的《回到拉萨》,当开场音乐响起,一个高亢的藏族女高音的声音,整个人的灵魂都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就像音乐人三宝有一次说的:身上起了鸡皮疙瘩。朋友,你有过这种感觉么?《乡愁》的语言如此平凡,却如此的有力,就像一个老人在喃喃自语,却让你不禁泪流满面!中国人特有的离愁别恨,被一曲乡愁演绎的淋漓尽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小时候,长大后,后来!乡愁不断的改变着它的面貌,却一直在深深的牵引着人们的灵魂。央视的春晚,不记得哪一年了,曾经有人演唱过这首《乡愁》。

    第二次让我震撼,是看见余光中说的这句话: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下面这段文字,引用的是一个作家的原文。

    记得两年前和余光中在一起谈诗,老先生有着学者的严谨和诗人的想象,他用其自带的钢笔,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下一幅字送我,写的居然是“蓝墨水的上游是汩罗江”。我心有所感,知道老先生是爱并推崇屈原的,曾写过数首有关屈原的诗。他写下的这幅字是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传统,尽管我们用的不再是古老的毛笔,而是现代的钢笔,但纵使钢笔,其蓝色血液的上游仍是汩罗,仍是大诗人屈原用爱和忧患的泪水形成的人文渊流。

    余先生走了,据说仙人来去自在,也许他不会再有乡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