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300首(书籍《唐诗宋词三百首》和《中国诗词大会》哪个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书籍《唐诗宋词三百首》和《中国诗词大会》哪个好?
这两本没有哪个好之分,看你的需求!个人觉得《唐诗宋词三百首》是每个读书人书橱里的必备品,无论年龄阅历随时都可以拿来读,只不过不同年纪体会不同罢了,还可以装点门楣,(玩笑)让自己看起来有文化,同时兼具收藏传承之功效,从熏陶培养语感能力方面来讲也是首选这本,因为诗词意会胜过解读,如果是为了培养兴趣入手,也可以从启蒙的角度去选择《中国诗词大会》,它的功能指向更明确一些!本人拙见,只是个人选择!
2、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唐诗宋词三百首,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一、第一个问题,为何唐诗在前宋词在后?
从朝代更替来说,唐宋元明清,唐朝在宋朝前面,定义这两个朝代的作品,唐朝时期文学作品先于宋朝时期,所以定义唐某宋某!
从朗读的角度来说,唐朝文学作品绝句、律诗为主,属于工整对仗的句式,定义唐诗,宋朝文学作品以非对称的句子为主,格式比唐诗宽松,字数比较多,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件事情,内容更容易懂,为了区别于唐诗,定义了词。当然这种唐诗宋词叫法是后人对这两个时期作品的总结,原本应该是不分先后的,考虑到朗读语气的抑扬顿挫,唐诗宋词的节奏感比宋词唐诗更强,更符合大众的朗读习惯。
二、第二个问题,为何古典诗词唐强于宋?
这个问题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唐诗和宋词没法比较孰强孰弱,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只是诗这种文学类型在宋朝时期不如唐朝流行而已。
宋朝也有很多优秀的绝句、律师作品。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全文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再比如王安石的《元日》全文如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难道要说这些诗不如李白等诗人的作品吗?
宋朝时期的文人比较偏好“词”是因为“词”的格式宽松,更适合创作、更适合表达情感。首先词的文字多,这样的话,可以把一件事情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不像唐诗那么局限(唐诗理解起来还要结合诗人所处的背景,联想他要表达什么意图。)举个例子,用5个字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个肯定比较难写,如果是用100个字或者更多字,那么写起来就比较简单了。文体格式局限这也是唐诗在宋朝不流行的一个原因吧。不流行的格式,写作的人就比较少,以至于诗的产量少,所以感觉上来说,宋诗不如唐诗。我觉得只是数量上不如唐诗而已,内容质量上宋朝诗不输唐诗。
上述是林然的观点,请各位前辈指教,回答完毕,感谢!
3、唐诗宋词三百首有哪些?
唐诗宋词三百首主要有:唐诗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年间的诗歌,宋词包括北宋、南宋的诗歌。
唐诗主要收录五言古诗,如张九龄《感遇三首》、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独酌》《春思》杜甫《望岳》《赠卫八处士》、王维《送别》《青溪》;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常建《宿王昌龄隐居》、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七言古诗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颀《送陈章甫》、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丹青引》、韩愈《山石》、柳宗元《渔翁》、白居易《长恨歌》;五言律诗如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张九龄《望月怀远》、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王湾《次北固山下》以及刘昚虚、戴叔伦、卢纶、李益、司空曙、刘禹锡张籍、白居易、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诗作,
宋词则以词牌名,如李清照、范仲淹、柳永、欧阳修、李清照、晏殊、王观、晏几道、王诜、周邦彦、苏轼、苏洵、苏辙等人的大作,代表作品有包括:《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 赤壁怀古》、《雨霖铃·寒蝉凄切》、《浣溪沙》灯。
4、我是先背诗经,还是唐诗宋词?
的确,古诗词浩如烟海,经典篇目不可胜数,应该先背什么呢?我也喜欢古诗词,能背的至少有一千首,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1、先背《诗经》,后背唐诗宋词,只是表面看起来有道理文化是有传承的,尤其是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历”。这就造成了古人作诗时,会用典,会引用、化用前人的诗句,会用前人约定俗成的意象。例如,“摇落”意思是秋天草木凋残,出自宋玉的《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之后,使用“摇落”的诗人和作品比比皆是,曹丕的《燕歌行》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初唐陈子昂的《感遇》有“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盛唐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有“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北宋初年林逋的《山园小梅》有“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可见,假如我们背诗能按照作品的时间顺序背下来,比如先背《诗经》后背唐诗宋词,对理解诗词是大有好处的。但是这只是假如。毕竟诗词的存量太大了,我们有时间有精力去背的又太少了。所以不用太纠结于先背什么,后背什么。那么只背《诗经》和唐诗宋词就可以了吗?
2、只背《诗经》和唐诗宋词就可以了吗?不可以!从先秦到民国,古诗词里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值得背诵。《诗经》背了,《古诗十九首》就不背了吗?唐诗宋词背了,唐词宋诗就不背了吗?明清诗词背吗?《中国诗词大会》这两年很火,大家可以留心出题范围,假如你只背《诗经》和唐诗宋词,肯定很快被淘汰,你选的那组题都答不完。
所以,背诗词范围要扩大,从先秦到民国,选其中的精华来背。何况,《诗经》再好,也不是每篇都需要背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既没有也不可能囊括唐诗宋词的全部精华。那么,我们背什么?
3、海量古诗词,我们背什么?我只说我怎么的、背的什么。我原来能背的古诗词可能有二三百首,后来看到一档节目叫《中华好诗词》,唤起了我对古诗词的兴趣。2015年7月开始,我从第一季重新开始看,节目上出现过我又不会背的,或者专家强调的,或者其他途径看到了我喜欢的,都记下来用工作之余去背。这样整整背了两年,背过了大约九百首。我还记得背的第一组诗是杜甫的《秋兴八首》,因为这是当之无愧的唐人七律之冠。
我记下来的都背完了吗?没有。17年8月到现在,我就很少背了,把原来背诗的时间全部用来读书了。所以,我背的诗词哪个朝代都有。《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有了以后,我发现上边的题目并不难,很难碰到不会的。这应该就是背诗的效果。
这样背什么的问题就解决了。那么怎么背呢?
4、我这样背诗背诗毕竟是一件枯燥的事,需要下功夫的事。怎么背效率高一些呢?我是这样做的:
a、对于短的,比如律诗、绝句,优先背自己熟悉的,或者知道其中名句的。比如,我本来就知道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就先背这首《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其二》,一首七律有八句,这样我只背过其他六句就好了。
b、对于长的,比如吴梅村的《圆圆曲》,分几部分,每天背一部分,第二天背完当天的任务还要复习前边的,从头开始和当天的放一起复习。
c、要坚持下来。背诗这件事,不存在一口吃个胖子。时间长了才会收到效果。
d、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找志同道合的一起背。17年我们有一个群,大家总在一起玩飞花令,是个很好的促进。
e、好脑子不如碎嘴子。背过的诗要经常叨叨,这样才会记牢靠,一旦大脑短路了,想不起来了,马上查。手机办这事很方便。
那么除了背诗,我们还做什么?
5、再给点建议背诗的时候要读书。既然背诗,我们就肯定会去查与诗和诗人相关的各种资料。假如我们背过了一千首诗,我们的收获绝不只是背过了这一千首诗,还有与它们相关的很多。所以,建议大家背诗的时候要多读与古诗词鉴赏有关的书。我推荐叶嘉莹先生的书,叶先生讲得很正。她讲得有多好,这里就再不多说了。
用好的方法读诗,我推荐叶嘉莹先生的读诗方法。大家可以去找叶先生的视频音频来听,学习她的读诗方法。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形成语感,不但对背诗有好处,对识别入声字、识别平仄两读字、认识格律、认识平水韵、体会诗词的美感以及学写诗都有莫大的好处。希望大家试试。
以上是我背诗的体会,希望对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关注梅鹤读书,欢迎点赞、留言、转发,一起读出不一样的精彩!!
5、小学生每天背一首唐诗宋词有用吗?
孩子教育需要从小抓起!尤其是基础知识,教育及培养是重点!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化魁宝,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孩子对古诗词的学习可以说是一种知识的传承!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了,以节目主持人董卿及各位老师对古诗词的讲解,更是一种文化的宣扬!也对现在年轻人的一种指引,古典文学瞬间成了潮流、趋势!
那么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从四个方面来简单说下:
〈1〉提高及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不容置疑吧!像我们小时候学的《静夜思》现在我们也能张口就来,那么在孩子需要教育时期,记忆力是很大一部分! 背古诗,可以让孩子记忆力得到提高提升!
〈2〉可以了解一些中国文化知识及历史知识!
可以让孩子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历史知识,通过讲解历史典故更让孩子牢记古诗,能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知识的积累对未来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3〉培养孩子气质、为孩子未来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腹中有书气自华,读古诗能培养孩子气质!再者,能为孩子未来对语文、汉语的学习打下基础!现在初中、高中作文满分每年很多,都是从小就培养了孩子对语文的热爱,对古风的喜欢!
〈4〉让孩子更有修养、更懂事!
四书五经、千字文、唐宋诗词300首!孩子学会后,孩子给人的感觉修养更好、家庭更好!更懂事!读书使人聪慧!
总之,这位老师做的非常对!孩子教育就应从小抓起,古诗词更是孩子打开未来学海知识的一把钥匙!
以上仅是自己观点,不喜勿喷,共同建设悟空问答良好环境!
6、唐诗宋词300首中可作领导讲话材料的亮点语句有哪些?
近期愚拙小儿再次翻读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将部分志向高洁、大气向上,适用于领导讲话材料的诗句予以选萃和评点,供读者参考。
一、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出自虞世南《蝉》。愚拙感言:高洁傲视,不借外力。)
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愚拙感言:努力进取,登高望远。)
三、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出自李颀《送魏万之京》。愚拙感言:珍惜光阴,夙夜在公。)
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愚拙感言:有此决心,万事可成。)
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出自李白《赠孟浩然》。愚拙感言:清爽芬芳,高山仰止。)
六、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出自李商隐《贾生》。愚拙感言:坚定信仰,民生为本。)
七、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出自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愚拙感言:红专兼备,敢善弄潮。)
八、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愚拙感言:自强不息,老骥伏枥。)
笔者供职于省直机关部门,负责文字综合工作,更多干货请搜索关注‘’公文选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