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古代诗人的故事(有没有什么很浪漫的古代诗人爱情故事?)

古代诗人的故事(有没有什么很浪漫的古代诗人爱情故事?)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有没有什么很浪漫的古代诗人爱情故事?
  • 2、你知道哪些古代著名诗人的悲惨经历?
  • 3、古代诗人坚强不屈的故事?
  • 4、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 正文

    1、有没有什么很浪漫的古代诗人爱情故事?

    看到这个题目,农夫首先想到的是《长恨歌》的作者,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和他初恋情人陈湘灵非常动人的爱情故事。

    公元772年,白居易生于河南新郑县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地方为官。十一岁时,为避战乱,白居易随母亲来到父亲白季庚任官的徐州符离,认识了邻家一个名叫湘灵的姑娘。湘灵姑娘小诗人四岁,长得亭亭玉立,活泼可爱,而且还懂点音律,于是,俩人逐成了朝夕相处,青梅竹马的玩伴。随着年令的增长,白居易十九岁时,湘灵姑娘十五岁,情窦初开,俩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名为《邻女》的短诗,赞美湘灵的美丽和甜美的嗓音:"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相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贞元14年,白居易二十七岁时,为了家庭生活的逼迫和自已的前程,诗人不得不忍痛离开符离,去江南投奔叔父,一路上曾写下《寄湘灵》,《寒闺夜》,《长相思》等诗歌怀念湘灵。诗的语句中,充分表现出诗人和湘灵经过长达十七年的相处,和八年的相恋,感情已十分深厚,已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可是由于湘灵姑娘生于农家,门不当户不对,遭到白母的强烈反对。直到两年后,日夜思念湘灵,甚止在梦中都呼唤着湘灵名字的诗人考中了进士,心中暗想,这次回到符离,一定要把湘灵娶

    一回家。可是在封建社会,爱与孝是不能两全的,白母再一次强烈阻止了儿子和湘灵的结婚愿望。而且这一次白母做得够绝,甚止日夜守在儿子身边,两人连面也见不到。

    白居易闷闷不乐的回到长安赴任,为了抗议母亲的阻婚,诗人开始拒绝与一切女人的交际,才二十九岁的年纪便满头白发。四年后,白居易三十三岁时,(湘灵姑娘也二十九岁,仍在苦苦等候。)再一次回到家中哀求母亲,但愿望再一次落空。

    白居易从十一岁结识湘灵,直至三十七岁委屈求全,与杨某结婚,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心中始终惦念着湘灵,可怜有情人有缘无份,终未成眷属,白居易一生共为湘灵写下了六十余首诗歌,也为后来创作《长恨歌》打下了深厚的基礎。据说《长恨歌》写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其中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诗人借助前代帝王的爱情悲剧,抒发自已对于失去湘灵姑娘的痛苦与深情。

    2、你知道哪些古代著名诗人的悲惨经历?

    问题:你知道哪些古代著名诗人的悲惨经历?

    前言

    诗人也是人,也要经历人世间的一切悲欢离合。而且似乎越是不幸的诗人,越能写出好的作品。例如屈原、李煜、宋徽宗、杜甫、骆宾王等等。

    下面,老街说几个结局比较悲惨的诗人。

    一、屈原

    屈原,是楚国的贵族,是《离骚》、《九歌》等著名楚辞作品的作者。

    屈原担任过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曾经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后来受到小人离间,被楚怀王疏远,被流放到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怀王被秦国欺骗扣押,老死于秦国。 屈原也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投水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其诗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老街曾作《端午时节咏屈原》古风三首,其一云:

    汨罗江畔粽叶香,端午时节楚人伤。屈子遭逐怀王死,空留离骚吟断肠。

    二、大谢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是南北朝东晋至刘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后人称为大榭。

    大榭非常自负,自认为:

    “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四十九岁时,谢灵运以“叛逆”罪被处死。

    大榭有名句云: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三、小谢

    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 南朝萧齐时代的诗人,出身陈郡谢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小谢与后来的梁高祖萧衍同为“竟陵八友”之一,小谢曾经大义灭亲,告发自己的岳父王敬则谋反。

    讽刺的是,谢朓后来还是被人构陷,年仅35岁死于狱中。而萧衍却谋反成功,建立了梁朝。

    小榭有名句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李白有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四、可悲的皇帝

    有传说认为宋徽宗赵佶是南唐后主李煜转世。

    当年李煜国破被俘,受辱与宋太宗赵光义,最终被毒死。宋徽宗被金兵俘获,老死于五国城,后半生也受尽了屈辱。

    赵佶和李煜二人,“一旦归为臣虏”以后,文风一变,被王国维称之为“血书”。李煜被俘北上渡江的时候,作诗《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云: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宋徽宗赵佶北上途中,也作了一首《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唐昭宗李晔虽然没有敌国所俘获,但是受制于权臣李茂贞与朱温。

    唐昭宗李晔曾有《菩萨蛮》,发出了手下无人的感慨: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中。

    天佑元年(904),唐昭宗为朱温所弑,享年38岁。天佑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了梁朝。

    结束语

    初唐四杰中,王勃意外落水而亡。卢照邻患有恶疾,自己投水而亡。骆宾王岁徐敬业起兵反武则天,兵败后不知去向,大概率死于乱军之中。

    杜甫颠沛流离,去世于异乡一支小船上。秦观好容易得到赦免,死于归乡路上的古藤荫下。南宋赵鼎受秦桧迫害,绝食与被贬之地海南。岳飞更是以“莫须有”的罪名.........

    @老街味道

    3、古代诗人坚强不屈的故事?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作者:文天祥【宋代】赏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4、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梦笔生花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贾岛推敲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手一边做着“推”的姿势,一边做着“敲”的姿势,反复斟酌。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两个人并排骑着自己的坐骑回到了韩愈的家,后来二人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铁杵磨成针磨针溪位于四川江油青莲镇天宝山脚下,李白故居陇西院下方。是后人为纪念李白弘扬磨针精神而修建的,建成于1984年,一八角亭,一石桥。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如何将如此粗的铁磨成针?”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被她的毅力与意志所感动,回到了山上,发奋图强完成了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