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怎样评价《沁园春•雪》这首词?)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怎样评价《沁园春•雪》这首词?)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怎样评价《沁园春•雪》这首词?
  • 2、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 3、《沁园春雪》全诗是什么?
  • 4、《沁园春·雪》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 5、一些书法家为什么喜爱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
  • 6、《沁园春·雪》,怎样理解才正确?
  • 7、沁园春·雪是不是热爱祖国的词?
  • 正文

    1、怎样评价《沁园春•雪》这首词?

    朋友们大家好!

    我来说两句,读毛泽东这首词要在大背景下去了解。

    这首《沁园春·雪》,创作于1936年。当时被称为蒋介石嫡系十三太保的胡宗南,大举围剿延安,遭到了彭大将军的迎头痛击。

    当时是毛泽东在陕北转战,最艰苦卓绝的时期,毛泽东远眺黄河,在大雪纷飞的时刻,高瞻远瞩,纵横捭阖,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人们评价这首词是前无古人,也可能也后有来者。

    以前,被公认的最佳的词牌魁首,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这首词发表后,大大超越了苏轼的那首词!

    这首诗公开发表于1945年。1945日本投降年以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这也许是鸿门宴!这首词被柳亚子先生推荐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一石激起千层浪,轰动了山城,洛阳纸贵。

    据说蒋介石如坐针毡,命令御用文人以他的名义连夜创作,想超越毛泽东,结果袄袖子跳舞——出手并不高!都灰溜溜的没敢拿出来,因为相形见绌!这也为重庆谈判的顺利进行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颇有争议!其实毛泽东一贯的观点是: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我在中学讲方纪的散文《挥手之间》时的,先让同学们看毛泽东泰然自若,挥动着帽子的图片,并首给大家介绍了这首词,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据说这顶帽子并不是毛泽东本人的!由此,领袖的两袖清风可见一斑。

    临行前,周恩来发现毛泽东头上的帽子有点小,就摘下自己头上的考克礼帽给他,毛泽东试了一下正合适,欣然戴着去登机。

    考克帽因拿破仑戴过,故又称“拿破仑帽”,孙中山先生也曾戴过考克帽。

    周恩来给毛泽东送来考克帽,并解释道:“主席把考克帽拿在手中,稍有挥动,显示出来则是扭转乾坤的力量。”

    《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这首词的具体赏析就不一一赘述了。

    2、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写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被称为千古绝唱。毛主席的这首诗词借雪言志,每一句都有所指,是毛主席所思所想的真实写照,寓意深刻,哲理精辟。

    这首诗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一次阅读都会把我们带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主席的诗句气势磅礴,豪情奔放,具有深远的意境与广阔的胸怀。

    3、《沁园春雪》全诗是什么?

    全诗: 沁园春·雪 近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释义: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雪》

    4、《沁园春·雪》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通读全词,我最喜欢最后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词如下: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釆: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谢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毛泽东主席到陕北不久,他第一眼看见陕北大雪,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词。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追怀和评价了历史人物,歌颂了现代的革命英雄人物,请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达到了最高的艺术顶峰。"北国风光",以开阔的视野,伟大的气慨写长江以北大半个中国,实际上是写整个中国,中国的横断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表面写景,实则指当时的政治形势。"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登高望远,在飘雪冰封的北方,看到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的上游与下游都已结冰,顿时没有了奔腾倾泻的滔滔流水。群山连绵起伏,像银白色的蛇在舞动,高原和丘陵像蜡色的象群在奔跑,试着和天公比高低。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到天晴的日子,看到红艳艳的太阳与雪裹着的大地山河互相辉映,显得格外骄艳好看。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祖国的山河是这样的美好,引来了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它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釆: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主席连续举出历史上的五个英雄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有雄才大略,能够建功立业,可惜文采都差了一点,跟丰富多彩的祖国的大好河山很不相称。

    最后,毛主席满怀信心地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全词的中心,是全词的点晴之处,意义极为深远。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数一数,既能建功立业又有文釆的人物,还得看今朝的革命英雄。

    在这首词中,毛主席运用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描绘了祖国北方的壮丽雪景,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今天革命英雄人民的赞颂。它是高度的政治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结合的典范,是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5、一些书法家为什么喜爱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雪》?

    当代有众多书法名家以诗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创造书法,下面让我们一起鉴赏当代实力派书法名家创作的《沁园春雪》书法。

    好书法作品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书法内容好,它更多指的是寓意、文化内涵与传承;另一方面是书法本身艺术水准高,它指的书法技巧的精益求精,带给人的艺术美感。所以当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可以主要把握这几个方面。咱们就来谈谈经典霸气诗词《沁园春雪》

    一.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热情奔放。

    二.壮志凌云,阳刚漫天,霸气溢露。

    三.描写和赞美祖国的壮丽河山,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

    四.写景、抒情和言志三位一体,融为一炉。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是千古绝唱,“创作时期是红军东征前夕,是中华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不仅是书法,更是一段历史。”

    6、《沁园春·雪》,怎样理解才正确?

    《沁园春·雪》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诗词今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北方的风光是天地茫茫,纯然一色,雪花飘撒的千万里的河山早被冰雪覆盖。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也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纵情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像是白色的大象在一起奔跑。好像要闯入九天之外。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如此雄伟,等到晴天的时候,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那景色又会怎样的美好艳丽。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也是稍逊一筹。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也是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

    这些人物已全成了过去,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我们。

    词的写作背景

    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时,部队在这里进行休整。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下了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冰封雪盖。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请他写诗,毛泽东就把这首《沁园春·雪》给他,柳亚子看后大为感动,他即兴和了一首,在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

    词的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的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造境优雅,冠结全篇。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对雪景的具体描绘。一个“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具特色的北国风貌。“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绵延起伏的丘陵,给人一种山舞原驰的动感,使作者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江山的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了一代代的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有画龙点睛之妙。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词的影响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全词用字遣词,明快有力,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当时重庆的《新民报晚刊》上发表以后,整个山城为之轰动。据说,当时蒋介石看到这个报纸以后,震惊得报纸都掉到地下了,所以召集了一帮文人要写诗刊压倒毛泽东,可是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办到。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近代诗人柳亚子对这首词推崇备至,在《沁园春·雪》跋: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7、沁园春·雪是不是热爱祖国的词?

    《沁园春·雪》不是爱国诗句。《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