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
  • 2、商女真的不知亡国恨吗?
  • 3、商女不知亡国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问题推向一个女子?
  • 4、“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有没有歧视的意思?
  • 6、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错了吗?
  • 7、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首诗全诗是怎么写的?
  • 8、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是指什么人?
  • 9、为什么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正文

    1、如何看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时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歌声哀伤,凄凄戚戚。

    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牧,联想到南朝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而丢了江山。陈后主的朝廷完了,人们似乎没有引起重视,秦淮的歌女们还在传唱《玉树后庭花》,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可见唐朝危在旦夕,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

    杜牧为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忧虑忧心,为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忧虑忧心,为边患频繁而忧虑忧心,忧国忧民的思想,促使他写下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们,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后庭花”是一种花的名称,生长在江南,多半种植的庭院里,故称后庭花。后庭花有红白两种颜色,开白花的当花盛开的同时,树冠象玉一样美丽,所以又叫玉树后庭花。

    本来玉树后庭花只是乐府民歌中的一种'情歌的曲子,因南朝陈后主不问政治,专沉迷于女色,陈后主穿梭于宫围之中,左拥右抱,妃嫔们或临窗靓装,或倚栏小立,风吹袂起,飘飘焉若神仙。陈后主沉浸在妖娆妩媚之中,完全忘记了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竞把中书令江总,以及陈暄、孔范、王瑗等一班文学大臣一齐召进宫来,饮酒赋诗,征歌逐色,通宵达旦。写出了《玉树后庭花》。

    陈后主还特地选宫女千人习而歌之。这歌词明明是形容嫔妃们娇娆媚丽,堪与鲜花比美竞妍,但却笔锋一转,蓦然点出“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哀愁意味,时人都认为是不祥之兆。

    当时北朝隋文帝处心积虑地要灭掉陈朝完成统一,但陈后主认为“王气在此,役何为者耶?”昏君加奸臣孔范附和:“长江天险,限隔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耶?”无视事态的严重与隋文帝的勃勃雄心。

    隋朝的大军已兵临城下,陈朝的大臣们还在围绕着亡国之君陈叔宝与嫔妃宠妾,文文墨客唱着《玉树后庭花》。敌军已冲入宫中,陈后主携两宠妃躲入井中。 陈后主及其妃子因害怕而喘气,被隋兵闻到呼吸而发现了,威胁他们要朝井里扔石头,陈后主害怕而投降求救。

    隋军扔下绳索,捞上来的陈后主却左拥石抱着两个美人一一张贵妃和孔贵妃。这就是南朝末代皇帝的惊世骇闻的一幕。陈叔宝作为一代帝王,亡国之际却丑态百出,用实际行动演绎了“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成为千古笑话。他的《玉树后庭花》也成为了亡国的代名词。

    2、商女真的不知亡国恨吗?

    与这个问题类似的一个问题,我几天前就回答过一次,那个问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是指什么人?》。而现在的题目是:《商女真的不知亡国恨吗?》

    在前道题中我说过:杜牧不过是借商女来挞伐那些听曲的达官贵人:国家危难,这些人还在醉生梦死!大家想想商女不过就是那些卖唱的女子而已,有卖就有买,谁在买?谁点的曲?谁在听?

    诗句的出处

    大家都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首诗出自杜牧的《泊秦淮》全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指秦淮河,在南京。当时杜牧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淮南节度使的驻地在扬州,时间在公元833年至835年。扬州离南京不远,有时间过南京来。

    诗的写作背景

    当时唐朝经过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时间为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政权的权威大为下降。国家进入了藩镇割据时代,开始,由于各藩镇之间犬牙交错,互相制衡,唐中央尚可保持一定的权威,但当时各藩镇之间战争不断,藩镇内部也纷乱不止。整个国家也处在动乱状态。

    商女指谁

    商女就是歌女,也就是卖唱的女子,这一说大家都知道了,歌女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她们中也有一些有情有义之人,这里大家也可列出一些来:比如陈圆圆、柳如是。当然她们生活在社会底层,要求她们有多高觉悟。而那些达官贵人是身受的皇恩的,而买单点歌的都是他们!

    《后庭花》是什么

    《后庭花》全名为《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陈叔宝所作,陈后主何许人?是南北朝时南朝最后一个皇帝。他在位时不理朝政,耽于女色,寄情于文酒。为隋所灭。《玉树后庭花》全诗如下: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

    3、商女不知亡国恨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把问题推向一个女子?

    小小女子,如何能有那么大的眼界,她的悲伤快乐还不能与国家大事联系。一个国家的兴旺虽说匹夫有责,可是小小女子又能做些什么呢?

    4、“商女不知亡国恨”,为什么叫商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泊秦淮》,此句的含义则是说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之恨,仍然隔着江水高唱歌曲《玉树后庭花》,全诗通过对秦淮之景和商女唱歌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权者荒淫无度、耽于享乐的批判,表达了诗人自己对于国家衰微的担忧,寓情于景,是一首语言精练、情感充沛的讽喻诗。

    这里的“商女”指的就是卖唱的歌女,为什么“商女”会有这种含义?且听笔者慢慢道来。在唐代,歌伎通常被称之为秋娘或秋女,白居易《琵琶行》之中的名句“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一句中的秋娘指的就是这样的歌女。而秋娘或秋女往往又会被称为“商女”,这是因为古人习惯把宫商角徵羽五音与季节相配,商音凄厉,而秋季又是肃杀之季,故“商”在很多时候可以指代秋。正如欧阳修在《秋声赋》之中提到的那样:“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在描写秋季的肃杀之景时,也是把秋季和商音联系在一起。故而我们可以知道,在古代的语境中,商与秋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秋娘、秋女又可被称之为商女,也是取了这样的含义。此外,关于古代五音与季节的匹配,在这里笔者再做简要说明,宫商角徵羽五音与春夏秋冬四季的对应关系为:角为春音,徵为夏音,宫为长夏音,商为秋音,羽为冬音,划分的方式与五音各自的特色有关,也与阴阳五行有很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感悟。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有没有歧视的意思?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全文主要描述的是在烟花柳巷中,女子们感受不到亡国之痛,还在唱着《后庭花》。当时,唐朝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最后又爆发了甘露之乱,但是统治者和官员对此无动于衷。因此借用商女唱曲暗讽当朝统治者和达官贵族无视国家政权动荡,贪图享乐的现象。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具体解析吧。

    字面来看,这句话的道理朴素无华,浅显易懂,没有什么难以理解的字词。字面意思虽然简单,但是道理异常深刻,让人读完后有一种喟叹与怜惜。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就是说彼时的陈后主因为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不听谏言,只关心风花雪月的事情,故而导致走上了亡国之路。

    因此,这句话是以虚探实,以青楼女子在国仇家恨之时还唱一些缱绻小调,实际上是讽刺朝政权贵的腐败与不负责任,并没有如诗的表面那样指责青楼女子,而是指桑骂槐,骂这权贵们沉湎酒色之乐不理朝政,骂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这句话其实是借商女讽刺权贵。

    6、不知亡国恨的商女错了吗?

    依原文判断,作者没有说商女有错。《泊秦淮》借景抒怀。金陵(今天的南京)是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作者漂泊到此,目睹大唐国势日衰,当权者偏安一隅,昏庸荒淫,还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这有重蹈六朝覆辙的潜在危险,因而,生发了无限感伤。

    杜牧先渲染水边夜色的素雅冷清,再点明夜泊地点,毫无情感起伏;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白沙,夜晚停船在距离秦淮河很近的岸上的酒家。轻描淡写,重在“近酒家”,有了安歇之地,应该如释重负了。可是作者看到了酒家有好多歌妓,她们从容而优雅,还在唱《后庭花》的靡靡之音。

    于是,他忧从中来,但转念一想:卖唱的歌女当然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之啰!这句话平淡,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为歌女“伸冤”、替她们“甩锅”的意思:她们地位低,不会想到国计民生,有这样的表现再正常不过了;同时,含蓄深沉地牵出了“不知亡国恨”,意在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和豪绅权贵们不思进取、沉溺于声色,够尖锐得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底层老百姓是没有多少家国情怀的,国家的兴衰交替于他们来说,都是劳苦受累,他们对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自私自利的行为早已经司空见惯、甚至麻木了,纵使国家破碎了,也引起不了内心的伤痛;反正谁来主宰天下,他们都没有好日子过,对这种情况杜牧是熟悉的;他才道出商女不知亡国恨!这有反讽当权者的意思,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就是这些罔顾廉耻的统治者们。

    封建社会中,女子地位是十分卑微的,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主导不了任何思潮;纵使她们懂得亡国之恨该如何呢?能感染这些肠肥脑满的封建统治阶级吗?

    所以,错不在商女,而在消费这些商女的封建统治阶级。

    7、商女不知亡国恨这首诗全诗是怎么写的?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后一句是:“隔江犹唱后庭花。

    原诗《泊秦淮》 作者: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浅析】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表面看好象是在批评哪些隔江高唱陈

    后主《玉树后庭花》的亡国歌曲,不懂亡国之恨。其实是在批评那些听

    歌的,醉生梦死的朝庭上层人物。

    8、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是指什么人?

    “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诗来自于中晚唐杜牧的《泊秦淮》。

    全诗如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词的创作年代应该在公元833年至835年这 段时间,杜牧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当时有时间到南京。因为淮南节度使驻地在扬州。

    杜牧那个时代唐朝已处在中晚唐时期,唐王朝经由安史之乱后。国家从此进入了一个藩镇割据时代,开始由于藩镇之间犬牙交错,互相制衡,唐中央尚可保持一定的权威,但当时各藩镇之间战争不断,藩镇内部也纷乱不止。

    在一个“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深秋夜或是冬夜。作者的船泊在秦淮河上,本来是凄清的江面,寒冷的江风还时不时送来歌女的歌声!而且竟然是在唱亡国之君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试想是歌女发了疯吗?有歌女唱自然是达官贵人在听!表面上说歌女,骨子里是在挞伐那此听曲的达官贵人:国家危难,这些人还在醉生梦死!

    《玉树后庭花》是都于南京的陈后主陈叔宝所作,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你看陈叔宝在位时,陈已经是朝不保夕,每天还沉醉于醇酒美妇唱这些!而国家灭亡就在眼前!

    商女是指歌女。

    我是万方,您的阅读,点赞,评论和关注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请关注我,时刻提出批评。

    9、为什么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话,我的理解如下:

    一,出处:

    这两句诗出自杜牧的感怀诗《泊秦淮》,全诗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一句描绘柔和幽静,浮动流走,淡雅的水边夜色;第二句照应诗题,启动下文,网络全篇。后两句抒发情感,幽静中奇峰突起,振聋发聩。

    二,“商女”、“亡国恨”,“隔江” 、“唱犹”、“后庭花”浅释。

    商女,指在秦淮河边给权贵唱曲的歌女。诗里说的是商女,但鞭挞的是醉生梦死的权贵。

    亡国恨,指当年陈朝的灭亡,也暗指唐王朝的面临灭亡。

    隔江,隋兵已经陈兵江北,陈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诗句以当年的一江之隔来隐喻衰微的唐王朝政权同样岌岌可危。

    犹唱,隋兵兵锋直指,陈朝权贵不知祸之将至;晚唐的权贵面对衰微的局势又何尝不是如此?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荒淫的陈后主做的一首乐曲,是亡国的靡靡之音。

    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含义。

    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们,不知面临亡国的危险,依然像荒淫享乐的陈朝统治者一样,沉溺于亡国之音中,不知警醒,不改弦更张,必将自蹈六朝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