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王维田园诗(你喜欢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哪些诗?)

王维田园诗(你喜欢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哪些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你喜欢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哪些诗?
  • 2、同是古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和王维写的诗作从风格上有何不同?
  • 3、王维、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人,二者有什么异同?
  • 4、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什么样的静逸明秀诗境?
  • 正文

    1、你喜欢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哪些诗?

    王维与同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均以五言诗描摹自然景物名世。诗作形象生动,立意新颖,意境清幽,艺术风格比较接近。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作很多,名篇佳句尤为传诵的如:《山居秋暝》、《汉江临泛》、《终南山》等。

    《山 居 秋 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秋日傍晚的山景。

    其中的"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中"浣女",指洗衣服的女子。这两句诗是用散文句式来表达的。应是"浣女归而竹暄,渔舟下而莲动。"

    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说的是春草任其凋枯,王孙亦可自留。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诗人王维是反其意而用之。

    王维(701~761) 字摩诘。原籍太原府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唐代诗人、画家。幼时通音律,工书画,善属文,多才多艺。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安禄山授予的官职,乱平后因此贬官。后来官至尚书右丞,故有"王右丞”之称。

    王维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前期以边塞诗为题材,其中虽然也有仕途坎坷的感叹,但抱负犹存,未失豪迈欢乐之心。如:《少年行》、《老将行》、《使至塞上》、《陇西行》、《陇头歌》等均为其代表作。

    王维的后期作品多为描写隐居幽栖生活,表现闲适情趣,宣扬佛教禅理(注①)的山水田园诗。宋代文学家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注① 王维早年受其母亲影响颇深,信奉佛教,其名和字,源出《维摩诘经》中的人物~维摩诘居士。故又有"诗佛"之称。

    配图及部分文字源于网络,如侵秒删。

    2、同是古代山水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和王维写的诗作从风格上有何不同?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耒,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功,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乞食》

    读陶渊明的诗作,他不为生活而苦恼,不为现实而低头,生活虐我千百遍,我仍待她如初恋的不屈精神或许就是值得我们心领神会,千年流传的原因。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人贫贱不能移,不为三斗米折腰。有人德在人下,偷禄苟活。

    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曾在《与魏士家书》中用陶渊明的《乞食》评价陶渊明“屡乞而多惭” ,讥讽陶渊明太过注重气节,不识时务,忘大守小,理应把板屈腰。

    然王维对陶渊明的鄙视丝毫未动摇陶渊明在中国文坛的地位,却反衬了王维在官场的偷禄苟活。

    王维此人一生留恋官场,起起落落。妻子死后王维发奋图强,再战官场,官运亨通,后又被贬谪。直到老年,王维依旧处于半退半隐状态。

    王维的很多作品都有陶渊明的影子,他在诗里多次提到陶渊明,《偶然作(之四)》“陶潜任天真,其性颇耽酒”,几乎可以作为对陶渊明一生的评价。

    《桃源行》这首王维的诗基本上是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从散文改写为诗歌,是散文的诗化再现,可见当时王维是喜欢纵情山水桃源,更热爱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陶渊明前半生仕途不顺,屡次辞官终归隐田园,他把仕途生涯称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把归隐山林形容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见陶渊明深知他有忧国忧民之心,却无治国为民之才无奈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无奈及怨愤,对田园的向往让人觉得这首词写的很符合他当时的情境,我们也对他笔下的田园生活羡慕。他自小接受的儒家文化的耳濡目染,接受不了官场的贪污腐败,踩高捧低,宁愿忍饥挨饿也要坚守心中底线,实为真君子。

    陶渊明辞官隐退后归园田居,过着平凡的农家生活,在此期间他曾写下多首佳作。奈何当时的社会环境,陶渊明的田园隐世风格的作品并不受大众喜欢,语句太过淡泊,最终沉寂下来,陶渊明晚年也因疾病和饥饿而死。

    直到后世,萧统喜欢陶渊明的田园生活和性情,陶渊明的遗作才被世人皆知,整理成稿。此后一代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尚的人格让人敬佩,笔下的桃源让人向往。

    相比于陶渊明的高尚人格,真正像他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同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王维就是大多数人喜欢的风格。

    都说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相比于陶渊明的避世隐居在乡野,王维的隐世更加的符合现代人的思想。陶渊明是穷隐,多数在下田劳作,过着柴米油盐的穷苦生活,在穷苦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志远,渴望心灵的安宁和祥和。而王维是富隐,纵情于山水,享受身体的舒畅,过着身心富足的隐居生活,至死不为柴米油盐犯愁,因此王维的死更加的祥和,如佛一样笑着逝去。

    王维的的一生兜兜转转到死都在做官,为功名利禄所累。他在官场忍辱偷生,常伴君王测,然起起落落最终王维对官场心灰意冷选择半隐,将心灵寄情于山水,渴望心灵的纯净。

    王维的避世法则适合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庸俗人的生活,一生不受饿不吃苦。而相比于王维的苟且偷生,陶渊明的高尚人格则更是人们心中尊崇的君子的作风,文人的风骨。

    做人,首先作一个有骨气的人,然后再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是君子之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陶渊明把这一优良作风至死坚守底线。可见,高尚的人格魅力,是能经历千年而不被磨灭的。

    王维到老年,曾评价自己一生“偷禄苟活”,而他讥讽陶渊明的话也成为了他人生的污点。他到死才悟透,人生在世,全是空。而人生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只有经历失去,才能够看透人生,活出真我。

    陶渊明和王维的结局,让我们感受到人生不同的活法。有人活的精神富有,有人活的为声明所累。而他们的活法正如我们的人生一样,只有真正看透的人选择陶渊明的隐世,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多是如王维一样一生为生活所累,享受不了内心的宁静,更逃脱不了世俗的喧嚣。

    而与我们不同的是王维的晚年悟透了这一真谛,临死超脱自己,以佛化解心结,安然离世。

    人生在世,本就活着不易。我们做不到陶渊明的洒脱与享受失去,也做不到王维的生存观念,看不透红尘。那就保留心中的一片净土,在自己内心种一片桃源,不为功名利禄所累,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将高尚的人格长留心间,如此才不白活一生。或许将来的某一天,这片桃源会在某年某月静待花开,芳香自来。

    愿我们的人生,留一片净土,常驻桃花源,不为名利,不为过往,将希望的果实埋下,等待来年的收获。

    心若倦了,给心放个假,享受短暂的宁静,驻足心中的桃源,远离喧嚣,远离红尘纷扰,享受活着的失去,只有失去,才会获得解脱,而我们解脱了吗?

    3、王维、孟浩然同为山水田园诗人,二者有什么异同?

    王维孟浩然是唐开元天宝年间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701一761年。幼年聪明过人精于诗工于画,且有极高的音乐天赋,18岁状元及笫,因伶人舞黄狮受累贬之济州司仑参军,后经张九龄拔擢王维为右拾遗,后兼迁中书舍人官终尚书右丞,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才是多方面的,无论是边塞.山水.律诗绝句都有久传的佳篇。孟浩然689一740年,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因未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其仕途困顿诗中不无愤世嫉俗之词张九龄曾聘为幕府,不久,仍返故居。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孟浩然的诗摆脱了禄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的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

    4、王维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创造出什么样的静逸明秀诗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歌的艺术特征,这一特征在其山水田园诗中最为突出。王维的山水诗歌代表作为《山居秋暝》《鹿柴》《鸟鸣涧》。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三首诗歌,静逸明秀,旋律美妙,而诗歌爱好者都太熟悉了,在此不再赘述,下面请大家赏析王维的《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这首诗歌,描绘了初冬秦岭山中荆溪(今称浐水)上游的一段自然风光,却也彰显了“诗魔”以诗作画的艺术特质。

    “荆溪白石出”——初冬的荆溪,细流涓涓,露出嶙嶙白石。荆溪的清浅动人的模样,不仅使读者看到浐水清澄滢澈的颜色,蜿蜒曲折的形状,也仿佛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天寒红叶稀”——入冬天寒,红叶已稀,而在一片浓翠的山中,这里那里点缀的几片红叶,不仅使山色更为明秀,也引发读者对绚烂秋色的遐想,而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

    “山路元无雨”——尽管冬令少雨,而秦岭山中的苍松翠柏,依旧蓊郁青葱,山路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诗人以画笔描绘出荆溪山色的苍翠、空明。

    “空翠湿人衣”——人行空山中,笼罩在一片翠雾中,这样的浓翠,浓得几乎要溢出翠色的水分,使整个空气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使人整个身心都感受到翠色的侵染滋润,得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感觉。

    王维这首山水诗,静逸明秀,旋律动人,仿佛也是一幅山中冬景画。清晰的画面中,清溪,白石,红叶,浓翠,诗情画意,美妙绝伦,美学趣味盎然,情调乐观健康。

    本人是一个登山爱好者,秦岭72峪走过了大半。去年初冬,曾登临灞水源头,切身感悟王维《山中》的境界。那种空明、叠翠、秀丽,细雨湿衣似的凉意,似真似幻的感受,心灵上的快感,使人油然梦接盛唐,追寻王维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