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哲理诗(哲理诗算诗吗?为什么?)

哲理诗(哲理诗算诗吗?为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哲理诗算诗吗?为什么?
  • 2、蕴含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 3、富有哲理的诗,你最喜欢哪首?
  • 4、你曾读过哪些颇富人生哲理的诗词歌赋?
  • 5、古代哲理诗词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首?
  • 6、有哪些有强烈哲理意味的中国诗词?
  • 7、你认为的最有哲理的诗词是哪一首?
  • 8、有人说苏轼《题西林壁》是哲理诗中的精品,你是这样认为吗?
  • 正文

    1、哲理诗算诗吗?为什么?

    哲理诗是诗词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要明白这一点,必须弄清什么叫哲理诗及其特点。

    一、哲理诗的定义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它阐明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哲理诗往往把抽象的哲理同具体的形象熔为一体,以生动的意象来晓人以理、动人以情。如,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该诗前两句在读者脑海中展现出庐山雄伟壮观的意象,后两句是说理。整首诗揭示的哲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易犯主观、片面的唯心主义的错误。要想全面地看问题,必须学会“入”和“出”。“入”则深入事物的内部,进行细致的观察。“出”是跳出事物,从多角度、不同距离观察事物,以免“当事者迷”。甚至还要了解事物的前世今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孤立、片面、主观的看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事物。

    可见,该哲理诗虽然短短几句,却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二、哲理诗的分类

    划归哲理诗的,虽都包含哲理,但侧重点不同,按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1、偏重于情感。如,《豆芽》

    好端端的子儿,

    无奈被人放进水缸。

    浸泡几天几夜变成,

    白发苍苍老头———

    长长的胡子,

    瘦瘦的身材,

    不像人也不像鬼。

    差强人意被逼,

    推向市场。

    可怜巴巴地,

    出卖形象,

    兜售青脆。

    该哲理诗,读后使人震撼,

    涉及到人的情感等社会问题。

    2、偏重于哲理。如上面提到的《题西林壁》,再如,现代.鲁藜《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对该诗的理解有多种,小编认为如下理解是正确的:只有人民不朽,只有历史永恒,在不朽和永恒中,个人的作用只能是微乎其微的。“把自己当作泥土”的精神,正是使自己的生命价值获得不朽和永恒的一种追求。

    3、偏重于生活情趣。如,《翠竹》

    别以为我身材苗条,

    鸟就不买我的账,

    风老是欺负我,

    亲一口就跑。

    该诗把竹描绘得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哲理诗的特点

    哲理诗意象生动、含蓄隽永。多将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它侧重于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如,现代.余亚飞《观钱塘江潮》

    钱塘一望浪波连,

    顷刻狂澜横眼前;

    看似平常江水里,

    蕴藏能量可惊天。

    该诗以钱塘江潮为意象,表现了看似平常的钱塘江浪波下,蕴藏着惊天的能量,顷刻间能涌起排山倒海的浪涛。意喻着看似平常的现象后面会蕴藏巨大的力量。

    四、哲理诗的要求

    创作哲理诗,要意象生动、含蓄,寓理于形象中。避免直白、浅薄无味,尽量避免概念大于形象。如,《世界拳王争霸赛》

    被打倒的,

    没人同情。

    击倒他人的,

    反得一笔可观的奖金。

    该诗有一定的诗意,但不够含蓄,属于“概念大于形象”一类,因而不是上乘作品。

    总之,一首优秀的哲理诗既具备诗的内质,又要有鲜活的意象,含蓄的主题,寓理于形象之中。这样的哲理诗给予“诗词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的称号是当之无愧的。

    附录:小编最近习作的两篇哲理诗,请方家斧正,请大家批评!

    一、《五絕·查与预》

    (通韵.押歐韵)

    观树长花落,

    知一叶见秋。

    视人间善恶,

    记未雨绸缪。

    二、《七絕.水的启示》

    (通韵.押雍韵)

    细水潺潺流向东,

    千沟百壑不离宗。

    奔腾万里终极到,

    汇入涛涛大海中!

    三、《人生》

    在奔驰的列车上,

    面对着窗外。

    来不及回忆过去;

    捕捉着白驹过隙的现在;

    憧憬着转瞬即现的未来。

    2、蕴含哲理的诗句有哪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富有哲理的诗,你最喜欢哪首?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用这句诗来形容今日之青年,一点不为过。看似日落残阳,其实霞光炫彩,充满生机!

    这句诗字字珠玑,每每读来都觉满口留耳。仿佛看到了一个风流倜傥、桀骜不驯、英姿飒爽的青年在向我走来!一个匆匆过客,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

    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诗人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描绘了一幅色彩协调、动静搭配的彩色图画。在辽阔而浩渺的景色背景下,孤鹜和秋水看起来比较远,诗中将“远”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把孤鹜所在的地方向着极限推演,那里正有落霞,把秋水延伸的长度向着极限推演,那里正是天空。

    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大自然是充满诗意的。不论旭日升、明月出、落霞红、潮汐起,抑或姹紫嫣红百花开,鸟兽为了生存而奔波。年青人在登高的旅途中只有不断从危机中寻求光明,从失落中学会自我欣赏,从平淡中发现亮点,才能将江景一览无遗!

    4、你曾读过哪些颇富人生哲理的诗词歌赋?

    我觉得《好了歌》还行,那是植入我少年之心的句子,几十年了,想忘也忘不了,时值花甲之年,还能倒背如流。

    《好了歌》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作者曹雪芹借《好了歌》,指出了在“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的虚伪和败坏,也对人们丧失信仰,丧失人性的恶劣行为作了深刻的总结和讽刺。当然,这与当时的时代背累不无关系。

    那时,政治环境动荡,上层建筑腐朽堕落,败坏了社会整体的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在此情况下,曹雪芹对社会的深刻怀疑和极度失望,就不足为怪了。

    初读《好了歌》时,我还是青涩少年,对生活,对世界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好了歌》就像一瓢冷水浇在了我的头上。好在那时是少年心性,一转眼,就把这《好了歌》抛之脑后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在人生中的一些际遇,以后,每读一次,总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今,再度读《好了歌》,反而有一种释然。

    《好了歌》全篇,虽然都充斥着灰色的气息,但也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哲理,它不正是当今社会的写照吗?我们在读《好了歌》时,特别是年青人在读时,要透过文字看本质,只有抛开功名利禄,只有追求生命的真谛,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地幸福快乐。

    5、古代哲理诗词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一首?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

    关于古代哲理诗词,我想您如果读过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您一定会在这所有的品类中找到答案。无论是豪放、是含蓄、是典雅、是洗炼等等等等,每种类型都会让您感受到文字中富含的哲理。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分享一首我最喜欢的吧。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正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婚。

    这首《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咏白海棠,就是我最喜欢的古代哲理诗词了。

    回答完毕。

    6、有哪些有强烈哲理意味的中国诗词?

    咏草

    扎根田间草,

    风吹在祈祷,

    求得点滴雨,

    三生忘不了。

    可叹天爷爷,

    不理这一套,

    乌云头顶过,

    还说纯胡闹。

    7、你认为的最有哲理的诗词是哪一首?

    个人认为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属最有哲理的诗句之一。

    8、有人说苏轼《题西林壁》是哲理诗中的精品,你是这样认为吗?

    野狐试答

    题主好,你的问题很大胆,这首诗可以说是精品,也可以说不是精品。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这是一首 经典之作

    庐山山岭连绵,山峰高耸,高低起伏,站在不同地方,看到不一样的庐山,在庐山中看庐山,庐山的真正面目是没法看清的。这首诗即景说理,语浅意深,含蓄隽永,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很强的感染力量。这首诗可以说是这里是中的精品,几十年前,我的老师是这样讲的,我也是这样接受和理解的。

    二这首诗很一般

    四十岁以后,越来越觉得这首诗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前两句所描写的景很概括,在那座山中,谁都能看到,也都能感受得到,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后两句讲的道理,我们都懂,小时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乘凉,听大人们常说:“人在事中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此类的话,道理和老师讲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基本是一样的,也没有像谁说的,揭示了非常深刻的人生道理。

    唐诗主情,宋诗偏于说理,但诗歌是以抒情为上,总体而论,宋诗低于唐诗,已是共识的定论了,直接站出来说理就是其明显的弊病。唐诗也有说理的时候,但很含蓄,不像宋诗这样赤裸裸的站出来讲大道理,有强加于人的感觉,令人反感。大概宋代理学发达,说理已成习气的原因吧。唐人就不一样了,孟浩然的《春晓》也包含深刻的哲理,你感觉得到理,但不咄咄逼人,理在景和情的后面,说理也是细无声,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

    三 这首诗很不一般

    前几年看了《苏东坡转》、《东坡志林》,读了苏东坡不少诗词,对苏轼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首诗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首诗是苏轼从黄州贬所迁至汝州团练副使,赴任途径庐山之作。苏轼和叁廖等友人同游庐山,留下诗作数首。刚入山,僧俗皆云:“苏子瞻来矣”,苏轼很开心,也很奇怪,遂作一绝句“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读《东坡志林》到此处,野狐在书边批语“山中僧俗识东坡,东坡不识庐山面。”

    苏轼在庐山盘桓流连十数天,最后游了东林寺,题壁赠诗给摠长老,原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来第二句改成了“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应当是传抄过程中他人所改,这种情况古已有之,往往是改的更好。

    苏轼是古今少有的全才,大才,天分极高,可他心无城府,口无遮难,不懂识人防人,一片赤子之心,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常把自己搞得很狼狈。北宋新旧两党对立,新党打击排斥苏轼,旧党也不喜欢他,混乱复杂的政治形势,让单纯的苏轼很是蒙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从惨痛的政治生活中感受出来的,是完全不同于我在大槐树下听到的道理。

    听到并理解了的道理,和经历过后认识体悟出来的道理,那时有着质的差别。大道理谁都懂,谁都会讲,“一家不知一家难”、“当家才知柴米价”这些话,我们年少轻狂时都常听说过,都懂得意思,可到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在生活的泥坑中负重前行的时候才真的理解了这些话。

    文天祥在兵败逃亡中带着《杜工部文集》,在舟中读杜甫诗,深为感叹的说:此情此景才真的理解了杜甫。此刻我也只能说更好的理解了苏轼,发现我原来觉得这首诗平平无奇,是多么愚蠢,真是应了那句话,对那句“无知无畏”,我也有了更真切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