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古诗关雎(《关雎》只是一首爱情诗吗?)

古诗关雎(《关雎》只是一首爱情诗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关雎》只是一首爱情诗吗?
  • 2、著名的《关雎》这首诗,到底说的是爱情还是国家大事?你如何理解?
  • 3、关雎的诗?
  • 4、如何赏析《国风·周南·关雎》?
  • 5、关雎古诗意思?
  • 正文

    1、《关雎》只是一首爱情诗吗?

    诗经中的(国风. 周南. 关睢)通常被认为是一首青年男女爱恋的情歌。

    2、著名的《关雎》这首诗,到底说的是爱情还是国家大事?你如何理解?

    《关雎》实际上是用来劝谏周康王的,而不是爱情诗。

    一、《关雎》的出场

    周康王是西周的第三代天王。他在位期间,“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太平盛世。但是,在他统治的晚期,骄傲自大、沉湎女色、疏于朝政这些君王的坏毛病就都来了。有一天晚上,周康王与他的夫人饮宴做乐,结果第二天就起晚了。这时候,《关雎》这首诗就出场了 。专门负责周王起居的官员,不好直接批评他,就委婉地念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么,《关雎》只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能起到劝谏的作用吗?

    二、《诗经》的由来

    在周宣王的时候,有个大臣叫尹吉甫,他专门组织了一批采诗官,在农闲的时候,去乡下收集诗歌,前后一共收集了3000多首。尹吉甫拿到诗以后,就会定期交给周康王看。周康王通过这些诗,就可以了解到民间的疾苦。后来,这些诗就传到了春秋时期的孔子手里。孔子认为这些诗很重要,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些诗,既可以用来感化天下,又可以指导君王治理国家。于是,孔子经过删诗,最后留下了305首,编辑成了《诗经》。

    三、《关雎》说的到底是什么

    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说的是后妃之德。《春秋》上说,“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周以一妃兴,殷以一妃亡”。《诗经.正月》说的更是直白,“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因为后妃的品德是如此重要,所以,孔子就把《关雎》放在了《诗经》的第一篇。就要要告诫国君和士大夫们,要用“贤女以配君子”,“正夫妇、厚人伦”。所以,那个起居官念这首诗,是劝谏周康王不要沉湎女色,荒废了朝政。劝谏周康王人的夫人,要谨守后妃的本分,作好君王的贤内助。

    四、关于《关雎》内容的争论

    当然,后世对《关雎》要表达的意思,有多种看法。现在的人,更多是把它当成一首纯粹的爱情诗来看待。但是,我们再来看看《诗经》下面的几首诗。《诗经》的第二首《葛覃》,是要求后妃在富贵的时候,依然能作到勤劳和简朴。这说的是后妃之本。第三首《卷耳》,是让后妃帮助君王考察官员,招纳贤才。这说的是后妃之志。第四首《樛木》,是让后妃去掉嫉妒之心,管理好后宫。说的是后妃的逮下之道。第五首《螽斯》,是让后妃要像螽斯一样,为君王多多繁衍子孙。第六首是有名的《桃夭》,是让后妃关心国民,让老百姓适时嫁娶,繁衍人口。所以说,《诗经》前面这几各首诗的顺序,并不是随便排列的。《关雎》说的确实应该是后妃之德。

    总之,《关雎》这首诗,不管创作者的本意是什么,都不妨碍它成为一首好诗。

    *****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点赞、留言*****

    3、关雎的诗?

    关雎古诗意思: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

    原文:

    《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扩展资料:

    诗文解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

    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参考资料:

    4、如何赏析《国风·周南·关雎》?

    《关雎》我想很多文人墨客均会不由自主脱口而出这是一首爱情诗,生动鲜明地描绘了一段甜蜜爱情故事。说得过去,但我认为理解不够深度及广度。究其根源这是一曲“西周贵族婚典乐歌”,是“韶乐”范畴。是一对璧人步入婚姻殿堂时,男方为答谢美丽善良女子答应嫁其为妻的“称赞女子貌美行端德正,祝颂婚姻美满的歌曲”。为何这么理解呢,在下不才,浅显说明一下。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1)关关,状声词,形容鸟叫声。(2)逑,配偶。(3)君子,贵族男子,《诗经》中指有官位的男子;本诗指妻子对丈夫的称谓。(4)流,捞取。(5)窈窕,指内有气质,外有仪容庄重典雅的美丽女子(6)服,想念,思,语气助词如《楚辞》中“兮”字。(7)悠,持续,悠哉,可指长夜漫漫,也指思念悠长。(8)友,亲近。(9)芼,择取。(10)乐,令其愉悦。

    译文:雎鸠相伴河水中的小洲上,关关和鸣,悦耳动听;那德端貌美善良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荇菜参差不齐,从左到右捞取;那德端貌美善良的女子,不管睡着还是醒着不停地暗恋着。

    默默暗恋却得不到,不分昼夜不停地思念;这种强烈的思念长时间萦绕心间,弄得食不甘味,寝不安眠翻来覆去睡不着。

    荇菜参差不齐,从左到右采摘;那德端貌美善良的女子,琴瑟和鸣去亲近她。

    荇菜参差不齐,从左到右择取;那德端貌美善良的女子,用钟鼓升歌让她愉悦。

    浅析:一、《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国风”,是周朝各国当地民间歌曲集;《雅》分《小雅》《大雅》是周朝贵族创作的正统雅乐;《颂》是宫廷宗庙祭祀时的颂乐歌舞。本文是《诗经•周南•关雎》属于“歌曲”无疑。

    二、本诗“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在自己的婚礼庆典上能“琴瑟和鸣”“钟鼓升歌”笙埙合奏礼乐齐鸣看来婚庆主人身份高贵,地位尊崇。原因是周朝礼乐制度等级森严,法度严明。

    三、“君子好逑”中的“君子”不是现今的“翩翩君子,谦谦君子,正人君子”之意,而是“当朝贵族”,有官位的男子,也就是当朝贵族无疑了。“窈窕淑女”指内有气质,外有仪容端庄典雅的女子,不是官宦之女,最起码也是“大家闺秀”了,可见在当世女子地位也不低。这两人的婚庆典礼配得上“琴瑟和鸣,钟鼓升歌”。

    四、本诗表面看似赞颂美好爱情,美满婚姻的,但其实质是颂扬礼法制度下怎样婚姻才是美满婚姻的完美婚姻思想。“不逾矩,不越礼”,一对璧人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必须历经“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的过程。先识“君子好逑”,再知“寤寐求之”,后恋“琴瑟友之”,最后婚配“钟鼓乐之”。婚庆后“钟鼓乐之”让她天天开心快乐。用一句时髦语说“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不道德的”。本诗一对璧人历经婚姻的全部过程最终修成正果,有教化万民典范之功效。

    五、恋爱双方相互了解是个慢热过程。从“左右流之”到“左右采之”最后“左右芼之”。不像现今有什么“闪婚”之说,见上一面还不甚了解就登记结婚,美其名曰“一见钟情”,很多没过多久就离婚了。对待婚姻草率不负责任。而周朝礼制在对待婚姻上是慎重周到的。

    “愿全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5、关雎古诗意思?

    关雎【作者】无名氏 【朝代】先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的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习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 ,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关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