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古诗(夜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夜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啊?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意思: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天上的星斗,北斗和南斗都已横斜。 今天才知道天气已经暖和了,虫子的叫声刚刚(新:初)穿过绿色的窗纱进到屋子里来。 【韵译】: 夜半更深明月西挂照亮半边人家, 北斗七星横卧南斗六星也已倾斜。 今夜我忽然感到春天的温暖气息, 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的窗纱。【注解】: 1、阑干:纵横的意思。 【评析】:
2、夜月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各式有吗?
有的,如下。 夜月 唐 刘方平 ɡènɡ shēn yuè sè bàn rén jiɑ , 更 深 月 色 半 人 家 , běi dǒu lán ɡān nán dǒu xié 。 北 斗 阑 干 南 斗 斜 。 jīn yè piān zhī chūn qì nuǎn , 今 夜 偏 知 春 气 暖 , chónɡ shēnɡ xīn tòu lǜ chuānɡ shā 。 虫 声 新 透 绿 窗 纱 。
3、诗《夜月》的全诗意思是什么?
全诗意思是:夜色深沉,月光斜照半边庭院,北斗星横在天上,南斗星也已西斜。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原文: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出自:唐代·刘方平《夜月》扩展资料“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4、诗词《夜月》写了什么?
夜月 【作者】刘方平【朝代】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释文《夜月》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清丽小诗,它通过对比描写展现了一个早春时节的夜晚。这类诗是诗人对外界自然事物、气候加以精细体察而萌发于心的一种敏感、灵感凝成的景象。诗的首二句是写仰望,寥廓天宇,月色空明,星斗阑干,暗隐时辰流转;后二句是写俯视,大地静谧,夜寒料峭,虫声新透,感知春之信息。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平事迹不详。约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一作夜月)》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5、《夜月》古诗原文及翻译?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 江山此夜寒。
翻译
烟雾四处弥漫笼罩澄碧江水
皎洁明月不停的向南边飞移
心中的寂寞多得将离亭掩盖
这个夜晚的山水都呈现寒意
6、《月夜忆舍弟》这首古诗名句是什么?怎么理解?
“诗圣”杜甫的这首《月夜忆舍弟》,句句堪称经典,如果非要找出其中的名句,那诗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开始的那一年九月,在秦州(今甘肃省天水)所作。
当时,安禄山、史思明引兵南下,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都分散在这一区域,由于音信不能相通,在忧虑和思念下,才写出了这首诗。
译文街上传来宵禁的鼓声,也传来秋天边塞的大雁孤鸣。转眼就到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在故乡看上去更明亮。弟兄几人都分散地居住在各地,现在,已经无法打探他们的消息。更是连寄信都无法到达,战乱看来还是没有结束。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陵野客、杜陵布衣,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其曾担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又尊称他为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的诗,在内容上,大多反映当时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是描述民间疾苦,抒发他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情怀,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杜甫被尊为“诗圣”。
杜甫被保留下来的诗词,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赏析这首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面四句,写的是思乡,后面描写对弟弟们的牵挂。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思乡诗可以以景物开头,描写景物,引起作者的思乡之情,例如李白的《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光落在井栏前面的空地上,就像一层霜,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低下头就想到了故乡。
诗给人的感觉犹如一幅画一般,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本诗却以声音开头: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者独辟蹊径,用声音,把我们引入到诗中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读这四句诗时,仿佛就能听到一声声的更鼓,和远处的雁鸣,想想现在的时节,再抬头看看月亮,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一幅画摆在面前,我们还需要想象,而鼓声、雁鸣却直接把我们拉到场景中。
这也是本诗的精彩所在。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后四句诗,简单的叙述,对弟弟的牵挂,朴实无华的兄弟之情也跃然纸上。
通诗从思乡转到亲情,毫无拖沓,又不显突兀、阻塞,完全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也就明白为何尊杜甫为“诗圣”了。
总结杜甫这首《月夜忆舍弟》诗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虽然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但也离不开诗人创造的意境。抛开诗人创造的意境,去欣赏“名句”,就如同买椟还珠一般,虽然这个“椟”也是珍贵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7、描写夜月或思乡的古诗?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刘长卿: 《新年作》 )
3、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 《早寒江 上有怀》)
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 《回乡 偶书》)
5、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 《宿 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6、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宋之问: 《题 大庾岭北驿》)
7、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
8、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韦应物: 《夕 次盱眙县》)
8、月夜杜甫古诗的译文?
月夜
唐 ·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9、如何用"春江月夜"写诗?
《春江月夜》藏头诗
春光如酒销烦愁,
江水当茶乐逍遥。
月里嫦娥何处去,
夜叉答你在头条。
凑个热闹而已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