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登高的诗句(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登高的诗句(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 2、关于登高的古诗词?
  • 3、有关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 4、关于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 5、有关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 正文

    1、为什么庆余年中称杜甫的《登高》为千古第一七言律诗?

    杜甫《登高》一诗被评为“古今七律第一”,这个评语是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所下的:

    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是说,杜甫的这首诗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明代都能算作第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那么,做出这样高的评价,其所依据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何为律诗?句法、章法、字法以及意境有严苛要求

    “律诗”很多人都感觉自己很熟悉,最常见的就是七律、五律,所以很多人把一首有八句诗的作品就认为是律诗。

    这是一个误区。

    “律诗”属于新体诗的一种,是南朝沈约等人发现了汉语具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秘密之后才开始逐渐有人创作的,但这时候的新体诗歌绝不成熟,也以四句居多。

    到了唐初,初唐四杰在新体诗上有一定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些人才逐渐大量创作新体诗歌,尤其是杜审言的律诗已经较为成熟了。

    直到杜甫时期,律诗才真正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无论是从技法还是从形式上,都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限制。

    但是这种限制过于严苛的时候,创作起来就不容易了,所以就出现了广义上的“律诗”和狭义上的“律诗”。前者其实只是满足大部分要求即可,而后者是严格符合律诗标准的,杜甫的《登高》就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字数、句数等常见的规则之外,狭义律诗对于格律的要求十分严苛。

    比如押韵的时候需要压“平声韵”,并且一韵到底,不能中途换韵,即使是如今看来声音相同的两个韵部直接的转换也是严格禁止的。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音韵学上的常识,就是现在我们认为是一个读音的字,韵母相同就能押韵,但是在古代是分不同的韵部管辖,比如“东”和“冬”虽然读音一致,但就分属两个不同韵部,其所在韵部中的字是不能通押的。

    这种关系很复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找专业的书籍来系统学习。

    除此之外,关于律诗的首句到底入不入韵,也有区别。

    “五律”中首句不能入韵,而“七律”中的首句是必须入韵,这是侠义上律诗的严苛限制。

    而对于律诗当中每一个字其实都有“平仄”的要求,“平上去入”四声中,除“平声”外其他三种都属于“仄声”。

    这就要求在选用每一个字的时候都必须符合平仄的规律。如果一个本来应该用“平”的字却用了“仄”声字,这叫做“失粘”。

    “失粘”在广义律诗当中是被允许的,毕竟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可以在后边的诗句里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叫做“坳救”。

    但是,狭义律诗里是绝对不允许有“失粘”现象的出现,必须要完全符合律诗对于“平仄”的章法。

    从诗句关系的角度来说,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分别是“首、颔、颈、尾”。每一联前半句为“出句”,后半句为“对句”,讲求对仗工整。

    狭义律诗里,每一联都需要对仗,而广义律诗当中只要颔联和颈联对偶即可,如果遇到佳句,颔联也可以适当不对偶。

    当然,诗歌最为重要的不仅仅有形式,还有内容。

    律诗的内容必须要有实际价值,符合“诗言志”的传统,意境当高远。

    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律诗的限制,我们再来看杜甫《登高》一诗为何被称为“古今律诗第一”。

    《登高》一诗在律诗的各项标准中做到了极致

    我们先来看《登高》这首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从我们之前提到的狭义律诗的角度来说,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首诗的四联全是极为工整的对偶句式。

    一首诗,八句皆对,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别说如此工整。

    可能很多人会感觉最后一联好像有点不对,“苦恨”和“新停”好像对不上,其实这是受到了现代汉语的影响。

    “苦恨”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名词,但是在这首诗歌里,“苦”是表示程度的,和“新”是同一类型。

    “恨”到什么程度?“苦恨”;什么时候“停”的?“新停”。

    除此之外,这首律诗首句押韵了,这是狭义律诗的要求。

    而这首诗压得就是“平声韵”,这一韵脚虽然有规定,但平声韵很不好押,尤其是在情感比较浓烈的律诗当中。

    一般情况下,平声较为“舒缓”,所抒发的情感也不是很浓烈,以“静”为主。

    比如说李白《静夜思》里面,“光”、“霜”、“乡”三个字都是音韵悠长,自然会勾起无限情思,但也只能是在“静夜”之中。

    而杜甫这首《登高》明显“沉郁顿挫”,情感是非常浓烈的。

    我们来看这几个意象:

    “风急天高”、“鸟翔猿啸”、“无边落木”、“滚滚长江”、“万里秋色”、“登高临远”……

    这些景象如何用舒缓的“平声韵”来接住,是非常考验作者创作功底的。

    如此壮阔、萧瑟的情景,杜甫在此诗的首联所用的竟然是一个白描手法,这是更让人钦佩的地方。

    什么是“白描”啊?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不加渲染、力求笔墨简洁的技法,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壮阔秋景,该是什么样的笔力呢?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一字传神;猿声哀啸,飞鸟低回,动静转换之间极为流畅,由远及近,毫无斧凿痕迹。

    而颔联中最让人称道的是“落木”二字。

    “落木”其实就是“落叶”,但杜甫没有用“叶”而是用了“木”字,其出处就在于屈原《湘夫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只有“落木”才承担得起“无边”二字。这是杜甫在“炼字”上的讲究。

    诗歌颈联和尾联是对其情感的一种抒发,意致高远,情韵悠长,“万里悲秋”一语笔力千钧;“独登台”一事写尽“愁苦”。

    最妙的却是,情感这种虚无缥缈的事物如果没有了现实依托,那么终将如浮萍散去,无所归依,所以才有了“两鬓霜白”和“新停浊酒”的感慨,将已经无限高邈的情致一瞬间拉入现实中来。

    可以说,《登高》一诗在律诗各项标准之中都已经做到了极致的程度。

    所以,胡应麟才如此形容这首诗:

    如海底珊瑚,瘦劲难明,深沉莫测,而力量万钧。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

    这才是“古今七律第一”所独具的风采。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2、关于登高的古诗词?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有关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登高望远的诗句

    1、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昔贤不复有,行矣莫淹留。——高适《宋中十首》

    3、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武元衡《登阖闾古城》

    4、东风河外五城喧,南客征袍满泪痕。愁至独登高处望,蔼然云树重伤魂。——武元衡《塞上春怀》

    5、垂柳鸣黄鹂,关关若求友。春情不可耐,愁杀闺中妇。日暮登高楼,谁怜小垂手。——张琰《春词二首》

    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张谔《九日宴》

    8、风软景和煦,异香馥林塘。登高一长望,信美非吾乡。——申欢《兜玄国怀归诗》

    9、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司空图《重阳阻雨》

    10、摘得菊花携得酒,绕村骑马思悠悠。下邽田地平如掌,何处登高望梓州。——白居易《九日寄行简》

    11、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12、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皇甫冉《登山歌》

    13、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1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16、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王缙《九日作》

    17、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欧阳詹《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

    18、登高可羡少年场,白菊堆边鬓似霜。益算更希沾上药,今朝第七十重阳。——司空图《白菊三首》

    19、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以上并见《海录碎事》。——李贺《句》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1、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22、已是人间寂寞花,解怜寂寞傍贫家。老来不得登高看,更甚残春惜岁华。——司空图《九月八日》

    23、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戴叔伦《湘川野望》

    24、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孟浩然《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25、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时未收长安)》

    26、岩磴列云旗,吾君访道时。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望远回天顾,登高动睿词。愿因山作寿,长保会昌期。——孙逖《奉和登会昌山应制》

    27、崔国辅《九日》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

    28、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秦系《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29、簪茱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郑絪《九日登高怀邵二》

    30、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羊士谔《寄裴校书》

    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年十七)》

    32、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33、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白居易《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

    34、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35、欲从携手登高去,一到门前意已无。那得更将头上发,学他年少插茱萸。——朱放《九日与杨凝、崔淑期登江上山会有故不得往因赠之》

    4、关于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唐代) - 《登高》 释义: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唐代) - 《长安春望》 释义:家的样子只能出现在梦中,我何时才能到达?春天到了,江上漂泊的人又能归几个。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唐代)《望岳》 释义:等到我等到山顶,一定俯瞰群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唐代) - 《登高》 释义: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宋代) - 《登飞来峰》 释义:不怕浮云遮住了我的眼睛,因为我就站在最高处。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李贺《句》 释义:配着剑登上了高台,缓缓的送走了友人。登高临旧国,怀古对穷秋。落日鸿雁度,寒城砧杵愁。——高适《宋中十首》 释义:登上高台看着旧国,怀念古时候的秋天。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释义:我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现在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登高迎送远,春恨并依依。不得沧洲信,空看白鹤归。——崔涂《送友人》 释义:登上高处目送友人离开,我依依不舍。只看到白鹤归来,却不见它带来讯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 释义: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

    5、有关登高的诗句有哪些?

    1、怀王独与佞人谋,闻道忠臣入乱流。今日登高望不见,楚云湘水各悠悠。

    2、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3、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4、青山前,青山后,登高望两处,两处今何有。烟景满川原,离人堪白首。

    5、欲强登高无力也,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