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诗(张九龄的诗词?)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张九龄的诗词?
1、作品一览 《晚霁登王六东阁》、《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咏燕》、《赋得自君之出矣》。 2、人物简介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玄宗开元年间尚书丞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开国功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张九龄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仰慕。 张九龄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诗风清淡,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有《曲江集》。誉为“岭南第一人”。 张九龄为张说所奖掖和拔擢,张说去世后,他又于开元二十一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3、评价 《旧唐书》:九龄文学政事,咸有所称,一时之选也。 赞曰:开元之代,多士盈庭。日用无守,嘉贞近名。嵩、龄、适、挺,各有度程。大位俱极,半惭德馨。 王方庆:此子必能致远。 李林甫:九龄文吏,拘古义,失大体。 崔群:玄宗初得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 元稹: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 林同:连理庭中木,丛生坐侧芝。未尝闻孝感,一一有兹奇。 司马光: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嘉贞尚吏,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
2、张九龄最著名的十首诗?
1.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2.春江晚景
(唐)张九龄
江林多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3.西江夜行
(唐)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4.感遇·江南有丹橘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5.赋得自君之出矣
(唐)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6.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唐)张九龄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7.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8.答陆澧
(唐)张九龄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9.送韦城李少府
(唐)张九龄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10.归燕诗
(唐)张九龄
海燕岁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3、张九龄的诗有哪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船,天地空旷而茫茫,思乡之情,切切难忘。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张九龄《西江夜行》
身外的景物没有人的忧愁,清澈的河水也自在流动。念及乡愁,离家已是林叶换了多个春秋了,拥着乡愁坐在寂静的夜里,任凭寒露渐生,打湿了衣袖。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性。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张九龄《答陆澧》
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4、张九龄的诗有哪些?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张九龄写过的送别诗有哪几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6、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谢邀。
唐诗三百首,为什么开篇是张九龄的?
无聊中,翻开唐诗三百首。开篇是张九龄的。张生于678年,这首开篇诗写于737年,而大唐618年开张!我的问题来了,为嘛开篇诗选张的?近一百二十年后的诗为嘛做得了先锋?
以上是问题和问题补充,以下是回答。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录版本,收录了77家三百余首唐代诗人作品,是我们接触、了解唐朝诗歌最好的初读版本。这其中也收录了李白、杜甫、王维等等大诗人的作品,为何开篇第一首却是张九龄的《感遇》呢?
任何人编写选集类书目,首先就是要给自己订一套规则。假如蘅塘退士是把自身的喜好放在第一位,那自然会把自己最心水的诗人放在前面。但是在做这种全面的、有大的参考意义的文选的时候,要根据朝代、年份、历史、名声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书的内容来进行挑选区分。
而作为诗选,决定能否入选是诗的好坏,而决定前后左右的只能是诗的分类了。
根据诗歌史,在初唐,上承魏晋南北朝的音乐,诗还是以五言为主。同时初唐的格律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初唐的主要诗歌作品就都是五言古诗。
那么在编选《唐诗三百首》的时候,开篇之卷必然是当时的作品主流五言古诗。然后才是七言古诗、乐府诗词。到武则天时期,出现格律诗,就有了五言绝句律诗、七言绝句律诗。我们的诗歌史是从这些诗呈现出来的状态总结而来,那么这些诗的先后顺序也就是符合这种诗歌发展状态的。
所以《唐诗三百首》第一卷就是五言古诗。
而五言古诗的作者也非常多,那么又凭什么把张九龄的《感遇》排在第一位呢?
在大的时代、作品时期、作品种类区分好前后之后,那么同一大类中的前后顺序自然就是根据作者的名声、官位的高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来进行排位了。当然也完全可以根据作品的时间和好坏来进行排位,但是在这种年代久远的作品中,有相当部分未必创作时间确定,所以时间并非最好选项。而作品质量的话,能够入选,就代表这些作品都是上上之选,不是没有更好的,而是作为诗歌这种文艺作品,好与更好都有强烈的个人倾向,未必能够服众。
蘅塘退士应该是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选择了张九龄的五古作为这一卷的开篇之作。而第一卷的开篇,自然就是《唐诗三百首》的开篇。
这种选择,肯定是有心的,但并非很不得了的事情,所以也不必纠结。
在五言古诗这一卷中,有哪些诗人呢?张九龄、元结、王维、岑参、李白、杜甫、孟浩然、丘为、柳宗元、韦应物、常建、綦毋潜。从年龄看,张九龄是这里面最年长的一位;从地位看,张九龄做过宰相 ,地位最高。王维、孟浩然都是他提携的后辈。
而张九龄的诗作,虽然不如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人名声大,但是他的作品其实在整个初唐盛唐的转换过程中非常关键,类似于《春江花月夜》在齐梁体转变到唐诗的关键时候起了关键作用。
张九龄的诗是我们研究诗歌进化的关键一步,同时还是盛唐山水诗的先河。我们知道前朝宫体诗的作品特色就是意象浮华,色彩繁复,而张九龄的作品风格完全相反,山水诗疏朗清淡,并且引领了整个唐朝山水诗的风格。
我们熟知的王维、孟浩然的作品特色,无非是张九龄风格的传承,一个长于“清”,一个长于“淡”。
当然,蘅塘退士当初选择张九龄的《感遇》作为五言古诗开篇,未必有想到诗歌史变化这么远,不过以张九龄的长辈身份、官职身份、诗作风格,排在这个首位是合理的。
还是那句话,作品水平的高低,会因读者而异,所以并没有成为作者在选录、排位时的依据。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择,是合适的。
何况这首作品本身也是佳作: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人虽被贬谪,以兰桂自喻高洁,感遇时势造英雄,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思想高洁而积极入世,这正是古代文人求身正,又渴望为天下而活的一种思想状态。
这种作品,不论从文采、还是精神方面,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作为开篇之作,有何不可?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7、同是咏物言志诗,为何李白与张九龄表意迥异?
谢谢邀请。
此题又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谢谢!
一般情况,要造就诗人和诗作,生态环境与氛围是重要因素,还有与个人性格,修为,思想,情感与志向的生成经历,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每个诗人、作品的风格迥异,就不是奇怪的事了。
唐代大诗人张九龄,是汉朝贤相张良的后裔,是世代忠直贤臣之后,也是唐开元盛世最后一个贤相,他出生宦门而入相,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政治家之一。开元盛世的形成,他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在他晚年时,有个诗人晁说之,在《打球图》中慨叹道:“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说的是唐明皇曾与杨妃姊妹,秦国、韩国、號国夫人,筵宴嘻戏,遭到张九龄的直谏,帝改容谢之后,有所收敛。可是,在另一个直臣韩休死后,九龄年老乞休,明皇再无忌惮,以致放肆游乐误国。晁说之那日见明皇打球很晚才回,其伤再无直谏之能臣,而出此叹息。可见张九龄深受当时国人爱戴的程度了。
这样一个贤能之士,成为诗人,由于职场的事无巨细、日理万机,自然会在写作中,依照统观全局的目光,形成练达、严谨的格局,和质朴、细腻的文风,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张九龄留给后人的经典诗作很多,尤其擅长五言。今谨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望月名篇《望月怀远》为例,说说他的五言特色——
这是是张九龄的一篇五律(原作略)。我们就从诗中的“海上”“竟夕”,可见这首诗意境时空之开阔;“天涯共此时”更把这样的时空充实得满满当当的。一连串动词“怨”、“起”、“灭烛”、“披衣”、“梦”等细致情节,加上情绪的变化描述,将枯燥空寂的相思,写得热情流溢,感人肺腑,牵动着读者情绪,控制着情人的泪点……特别是结尾两句,今可译为:捧一掬明月的清晖,赠与远方的亲人,梦等着团圆的佳期……这也给了人们以真挚亲切的感动,让亲人不得不热泪盈眶。再说开头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更绝——看似很直白,明明是升,却用“生”,凭空添了许多生气,诗意盎然。诗情流露得朴素自然,总领全律,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五言,这种形式,简洁明快,也是张九龄的诗体的一大特色。
他的豪门出身,忠良的思想传统,耿直的正气秉性,造就了他宽阔的情怀,练达、质朴、素雅、细腻的诗风格局。
而李白,据载,他系兴圣皇帝九世孙,也算是唐明皇的同辈族弟吧。五岁诵六甲,十五出诗赋。诗才奇特,才高八斗。一生也有报国忧民的情怀,但一生不屑与庸才俗才同度独木桥,他也曾经,为争取施展自己的才华,济世报国而奔走,在归隐与救世两个自相矛盾的目标中探访求索;好道喜侠,结交广泛,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与诗材;在多重心态与个性的作用下,形成放纵不羁的人格,从而攀上浪漫主义的文学高峰,成为唐代至今,诗才、文彩无人能及的歌行体和七绝的鼻祖。
他留有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送友人入蜀》等无数的经典诗歌……多少诗句,历代传唱,经久不衰:“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黄鹤楼中吹短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他们的诗都是后人的模版。各有千秋,无必要强分伯仲,计较长短。
写到这里,我回忆起自己,一生读背最多、感触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开国元首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无论从革命的现实主义,还是从革命的浪漫主义来看,一个与天地人战斗不息,戎马一生的领袖,何止是日理万机。可是他的写作,他的学习,他的才思,他的文采,他的智慧、战策、著作的运筹帷幄,何尝逊色过哪一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他的目光,他的胸襟,他的情怀,他的的气魄,哪一国元首、文学大师,能跟他相提并论?没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高瞻远瞩,他哪能掐准三座大山的死期?没有“金猴奋起千钧棒”的自信,哪有“玉宇澄清万里埃”的东方之林的崛起?没有“我失骄杨君失柳”的无私奉献精神,哪有万国“当惊世界殊”的人间奇迹?没有“把汝裁为三节”的大破大立,哪有当今一带一路的“环球同此凉热”?
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
8、张九龄的经典古诗?
《感遇》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云天。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巫山高》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巫山与天近,烟景长青荧。此中楚王梦,梦得神女灵。
神女去已久,云雨空冥冥。唯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
《九月九日登龙山》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郡庭常窘束,凉野求昭旷。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先贤杳不接,故老犹可访。投吊伤昔人,挥斤感前匠。
自为本疏散,未始忘幽尚。际会非有欲,往来是无妄。
为邦复多幸,去国殊迁放。且泛篱下菊,还聆郢中唱。
灌园亦何为,於陵乃逃相。
《咏史》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
大德始无颇,中智是所是。居然已不一,况乃务相诡。
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势倾不幸然,迹在胡宁尔。
沧溟所为大,江汉日来委。沣水虽复清,鱼鳖岂游此。
贤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9、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
问题:欣赏唐诗三百首中,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需要注意什么?
前言好像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首普通的五言律诗,《望月怀远》全诗如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首诗的释义很容易找到,老街说下阅读古诗词需要注意的小知识。
一、入声字 今古韵不同的现象。《望月怀远》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每一句都严格合律。因此我们会发现,按照普通话的平仄来看,有几句似乎是出律的。
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这两句的句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问题出在夕、烛这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但是这两个字在古韵中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夕:十一陌】、【烛:二沃】 。
因为这两个字,出在平仄严格的位置,因此我们比较好判断,他们一定是仄声字。
夕、烛,这两个都是仄声,因此这两句黏连无误: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没有犯失粘的问题。
但是有个字,因为出在平仄不拘的位置,就不太好判断了。
二、不、觉,是平声还是仄声?1、觉
披衣觉露滋。
平平中仄平,第三个字可平可仄,所以这首中“觉”不太引人注意。感觉知觉的觉,在普通话中是二声jué,但是在古韵中是入声,入声三觉[知觉],也是仄声。
觉是多音字,还有一个常用的在 去声十九效[寤也],睡觉的意思,这和今天的音义差不多, jiào。
也就是说,觉,这个字在诗词中,都是仄声,没有平声。
2、不
不堪盈手赠,中平平仄平.。
虽然第一个字平仄不拘,但是这里的不是仄声,在入声【五物】韵部。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否定,都是仄声字。
例如:獨守孤城死不降;自去自來人不知;相似令教人不疑。
不,也有平声,在平声的【尤】部,与【有】韵部中的"否"通。这个“不”,常常用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表示“否”的意思,但是用作平声。
例如《留题座主和凝旧阁》作者:李瀚 (唐):
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出真州 其六》 宋·文天祥:
天地沉沉夜泝舟,鬼神未覺走何州。明朝遣間應無是,莫恐元戎逐客不。
三、情人怨遥夜 锦鲤翻波用在第几句?熟悉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这句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是律句常见的句式。
不过,有些朋友常常说,这种句式只用在倒数第二句。其实不然,在第1、3、5、7句都可以见到,这首诗中张九龄不就是用到了第三句吗?
例如唐朝刘希夷的五律《览镜》就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青楼挂明镜,临照不胜悲。白发今如此,人生能几时。
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青楼挂明镜,秋风下山路,都是平平仄平仄。
马戴 (唐)的《落日怅望》,也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结束语张九龄是开元时期,唐玄宗的明相,他在唐中宗李显景龙初年(707年)进士及第。从张九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格律诗已经很成熟了,五言排律甚至成为试帖诗的主要诗体。
据说这首《望月怀远》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三年以后张九龄就去世了。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