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古诗翻译(古诗寒食的翻译?)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古诗寒食的翻译?
原文: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韩翃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2、寒食古诗的意思?
意思是: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率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3、古诗寒食的翻译?
全诗的意思是:
暮春时节,长安城内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
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K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的画出了- -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4、《寒食》古诗怎么读?
谢邀。
我记得诗名为《寒食》的古诗有许多,陆游写过,陈与义写过,还有韦应物、杜甫、白居易,但最出名的应当是韩翃。就是和柳娘爱到天昏地暗那个韩翃。
由于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发音多有不同,我简单标注一下,希望没有错。
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一句与现代发音基本相同。
寒食东风御柳斜。
食字读“SI”,四声,发音等同于“四”字,斜字读“XIA”,发音等同于“霞”字
日暮汉宫传蜡烛,
烛字读四声,发音近似于“住”
轻烟散入五侯家。
入字,读四声,发音近似于“日”
因此,全诗的发音应当是(疑是,我也不一定叫得准)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四)东风御柳(霞)。
日暮汉宫传蜡(住),轻烟散(日)五侯家。
当然,在现代场合,这么读是要挨骂的,要么是扯淡,要么是故弄玄虚,要么是炫耀,总之不应当如此读。建议把那个“日”字按现代发音读。
古代汉字的发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唐朝诗是一个样子,宋朝时又变了,明清还转了一个拐,到清朝时变成北京话了。
官方语言的变迁也是如此,从西安话,河南话,南京话,北京话变得没完了。词韵比诗韵要宽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词一开始像诗一样来源于民歌,只是由于不被士大夫接受,所以流传中街巷之中。那些民歌才不管什么雅韵,唐韵,切韵,读起来顺口就好。
清朝人应当也是说古韵的,毕竟有一本《康熙字典》嘛,可是尽管如此,老百姓却不管那些,加上清朝南北融合,方言汇萃,所以就变成了现代汉语发音。
我记得闽南话应当是标准的古代语。
5、六年级下册的寒食古诗的翻译是什么?
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希望能帮助到你
6、寒食古诗的意思?
意思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出处:《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全诗如下: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古诗寒食的翻译?
寒食 作者: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8、《寒食二首_柳带东风一》古诗原文及翻译?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山甫《寒食二首》原诗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风烟放荡花披猖,秋千女儿飞短墙。绣袍驰马拾遗翠,锦袖斗鸡喧广场。天地气和融霁色,池台日暖烧春光。自怜尘土无他事,空脱荷衣泥醉乡。这两句是描写清明时节的景色。大意是:天空中时不时飘来几滴春雨,大地上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簇簇的春花。春雨“三点两点”并不算多,而且“有时”才飘洒,春花却“十枝五枝”开,“到处”可见。几个数量词的巧妙运用,就把盎盎春意、融融春色描写出来了。可用来描写春景。
9、《寒食二首》古诗原文及翻译?
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