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的古诗配画(《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望天门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天门山,又称博望山。两山夹江对峙,形成天然门户,故而得名。
《望天门山》全诗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片日边来。诗的笫—句写浩荡东流的楚江(长江楚地段)冲破天门奔腾东去的壮阔气势。在李白笔下,楚江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显示出了它冲破—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则不得不为它让路。 笫二句却又反过来写天门山对楚江的反作用,楚江因此而不得不萦回反转,由此更反衬出天门山的气势。
笫三.四句是不可分割的—句话,出字使本来静止的天门山带上了动态美,为古往今来盛赞之处。但出字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寓含了舟中人.也就是李白的喜悦心情。似乎在说:夹江对峙的天门山,正迎面向我走来,正在欢迎我这个江上来客哩!也好像在说:雄险的天门啊!我这个乘—片孤帆而来的远方客人,今天终于见到你了。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李白在描写天门山雄伟景象的同时,更加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2、古诗配图《望天门山》?
出自:《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原文: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3、李白的《望天门山》到底写的是哪里的天门山,有人说是安徽天门山,可诗中写的是楚江开?
谢谢友的邀请!
我作为芜湖人,对这个问题理当予以作答,一是想说明事实,二是须澄清是非!
李白的《望天门山》七绝诗,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杰作。无论气势,还是比喻、动感、韵律、写景,均是神来之笔,无人出其左右。诗中所述的山就是位于芜湖城北的天门山风景区域,其把对峙于长江两岸的山写活了!这首诗创作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当时李白才25岁,乘舟去江东,由于正值年轻,又初出巴蜀,所以意气风发,充满了无比豪情。
芜湖天门山俗称东梁山(也称博望山),长江北岸为西梁山位于和县,原属于巢湖,现划归马鞍山。在大桥镇未划给芜湖之前,东梁山属于当涂地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桥镇就归划于芜湖,距今已近四十年。但时至今日,仍有人装睡将天门山归咎于马鞍山是非常搞笑的!这也难怪因为教课书注释还没有更正过来。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容易将湖南张家界的天门山与安徽芜湖天门山混淆!虽然均叫天门山,但是地质地貌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天然的山洞形于天门,一个是诗人的想像将两山夹水比喻天门!
关于芜湖的长江段为什么称楚江?不是诗人的地理知识缺乏,而是后人的寡陋。因为芜湖自古就是处于吴头楚尾的地方,最早时期芜湖古称鸠兹,属于吴国,公元前570年被楚国夺去归于楚地,中间一度被越国夺回,双方以长江为界,芜湖在南属于越地,在公元前306年又被楚国夺去。由此可见芜湖两度属楚地。
现在许多人喜欢以历史来妆扮自己的家乡,哪怕沾上一点也要大吹大擂,本来也无可非议,如果为了沾上而不尊重历史事实,就觉着有点匪夷所思了!
4、望天门山古诗图画?
当然是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问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是我从静夜思开始的信仰。
很多人都梦想穿越到古代改变历史,我不一样。如果我有幸见到诗仙太白,我只希望能给他提鞋。
一个穿越千年的小粉丝的执念。
5、望天门山古诗图画?
应该也没什么背景吧,李白出去游玩,看到天门山,就一贯的抒发感慨,李白中国人都知道的,豪爽,不羁豁达,也只有他能写出这样雄壮的诗啊!
这是一首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
可能是出蜀漫游时的作品。这首七绝,意境开
阔,层次清晰,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