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古诗竹里馆(古诗竹里馆题目的意思?)

古诗竹里馆(古诗竹里馆题目的意思?)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古诗竹里馆题目的意思?
  • 2、怎样理解王维的《竹里馆》?
  • 3、古诗竹里馆中的名句?
  • 4、竹里馆(古诗)?
  • 5、古诗竹里馆中的名句?
  • 6、古诗《竹里馆》的批注,意思是什么?
  • 7、古诗竹里馆的赏析王维的竹里馆古诗赏析不要太深奥的.简单,最好?
  • 8、王维的竹里馆是什么类型的古诗?
  • 正文

    1、古诗竹里馆题目的意思?

    辋川别墅胜景之一辋川别墅是作者,即诗人王维闲赋休憩之地。他在那里做了许多有名的山水诗。全诗应该是描述诗人独坐在自己的被竹环绕的小馆中弹琴吟啸的闲适情景。以“竹里馆”作题,交代地点且初步构建全诗意象。

    2、怎样理解王维的《竹里馆》?

    月光下、竹林里,古琴前、独长啸。这就是王维在《竹里馆》中描绘的一个清幽而唯美的画面;画面中,一个孤独的灵魂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而《竹里馆》这首诗,正是“诗佛”王维内心深处情感的写真。尽管它仅有四句、二十个字,却堆满了一纸的孤傲,写满了行行的落寞,它是那样的清新,又是那样的凄美!而他曼妙的琴音,压抑的长啸,郁闷的心情,孤独的情感,无人可知,无人能晓,唯有天上的一轮明月,能够听到、看到、知道……

    亲爱的师友,现在,请您和卓姥姥一起解读“诗佛”这首表达孤独的心曲,看看诗作中记录了怎样的一个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竹里馆》 唐 · 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1. 篁(huáng):大型的竹园、竹林。

    2. 啸(xiào):本意指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一般泛指发出长而尖厉的声音。

    首先,我们看到这首诗描绘了夜深人静时,诗人独自坐在空旷幽深的竹林中,朗朗的月色、为竹林投下了斑驳的倩影,诗人时而轻拨嫚挑,撩动琴弦;时而撮口长啸,对月呐喊!

    这样一幅有翠竹、有明月、有古琴、有诗人的画面,看似高雅、闲适,然而,画卷中、月光下、竹林里,那个孤单的身影映衬出的,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颗寂寞的心。尽管有竹、有月、有琴相陪伴,但是,“明月空竹了无眠,抱琴长啸谁相知”的心曲何人能解?哪个能晓?正是那“琼楼玉宇”中,知音何在?清风明月中,谁将我怜!

    自古文人学者都在说:这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生活、高雅情趣的诗,然而,卓姥姥却并不敢苟同,不是我自以为是,口出狂言,实则是在这幅清幽的画面中,卓姥姥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听到了诗人那“空山无知音”的轻叹!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因不愿与每况愈下的官场浊气同流合污,而变得越来越孤独。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在这两句描写中,诗人真实的再现了:一个人孤零零的我,独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中,一边弹着琴,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无论是“弹琴”还是“长啸”,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度,也让我们读到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不是所有的闲淡都是诗人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万般无奈中的一种精神寄托;也不是所有的孤独都是那么的甜美,而是除却孤独,我已无可选择!——这,就是诗人的心声;这,就是诗人孤独的成因。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这两句诗中,诗人已经毫不隐瞒自己的孤独和寂寞。他回答了自己对空长啸的原因是:在这个林深山高的夜晚,没有谁能够知道我的心路历程;在这个明月高悬,对影成三人的夜晚,我,没有亲人的陪伴;只有自己一个人僻居深林之中,只有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不离不弃的照耀着我,也只有她,是与我心心相印的知己了!

    想一想,在方圆几十里地无人烟的山坡上,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一个孤独的身影,与斑驳的竹影合而为一;在弹了一曲又一曲之后,依然不能完全排解掉胸中的压抑之感,于是,对着天空、对着明月、对着竹林,撮口长啸,一声“复”一声,声声不绝……这,不是寂寞,不是孤独,又是什么呢?所以说,卓姥姥的观点是:这首诗的题旨就是要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之感,而非像一些诗词专家所言:是在表现诗人的闲适与高雅之情。

    在这首诗中,所有意境的形成,全赖于诗人对画面上人物心理的描摹和周围景物的衬托,它是一种“有我就有诗”的意境,也是“有诗就有我”的真实。而诗人在我与物、情与景之间,选择了夜晚的竹林,天上的明月,使原本就清幽宁静的外部环境更加朗润而斑驳;而诗中抒写自我的情怀时,则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其中所要表现的心境,就是要让这静谧的竹林中有一丝丝生命的气息在流淌,达到以声响衬托出更加静幽的外部环境之目的;更是以此来诠释“人不知”的意境和诗美的境界。而诗中的“月来照”不仅与“人不知”有照应关系,也点破了题旨——人世间的一切一切,都如同这暗夜中竹林那斑驳的魅影,唯有天上的明月才是我的伴侣,也只有天上的明月才能懂得我的心、知道我的情,了解我的惑……

    可以说,这看似无意之中的安排,其实是诗人匠心运作的结果!有人说这是妙手天成,其实是他不懂得诗人的心!因为,这样的杰作,不是谁都可以造得出来的,也不是诗人随意的一笔闲聊,它,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清高与现实生活中的孤独、寂寞,碰在一起时,撞击出来的火花!也是,诗人一颗既矛盾,又有些许的烦躁的心,蹦跳出的优美音符!更是,诗人心中的向往和对现实官场的迷惘,在相遇的那一刻,相互搏杀时,产生的阵痛!

    知道吗?在这占地近百亩的辋川别业中,与诗人相亲相爱的发妻已离世多年;唯一的爱女已早早的嫁为人妻;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在不久前仙去……此时此刻,诗人是在了无牵挂,但同样也无人牵挂他的意兴中,与竹林、明月为伴,和清幽、澄净为友的孤独时刻,写下了这篇诗作。

    所以,不要试图去拔高诗人清新淡远的逸趣,更不要去故意抬高诗人鄙视官场的清高,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把他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他,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痛苦……

    因此,我们要学会理解诗人的孤独,学会体谅诗人的寂寞,不要把一切的一切,都归于诗人是一位田园诗人,诗人喜欢隐居式的生活……等等,去过度地解析,自以为是的拔高,而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解读原著,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

    因为,诗人不仅仅只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要用20个字描绘出一幅风月无边的画卷,并要在画卷之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孤独之美!

    综上,孤独,是这首诗的主旨;孤独,又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孤独,使这首看似平淡的小诗,幻化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它是诗人独具匠心的安排,是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人,人心有情”的艺术作品!

    3、古诗竹里馆中的名句?

    1、王维的诗《竹里馆》 的名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3、《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对天唱歌。

      深林中没有人与我作伴,只有天上的明月来相照。

    4、竹里馆(古诗)?

    1、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2、原文:《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赏析: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5、古诗竹里馆中的名句?

    《竹里馆 》 王维 独坐幽篁里, 月夜,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弹琴复长啸。 一面弹弹琴,一边吹吹口哨。 深林人不知,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明月来相照。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6、古诗《竹里馆》的批注,意思是什么?

    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2、长啸:长声呼啸。【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引自"超纯斋诗词"bookbest.163.net 翻译、评析:刘建勋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佣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可以想见,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诗的意境的形成,全赖人物心性和所写景物的内在素质相一致,而不必借助于外在的色相。因此,诗人在我与物会、情与景合之际,就可以如司空图《诗品·自然篇》中所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进入“薄言情悟,悠悠天钧”的艺术天地。当然,这里说“俯拾即是”,并不是说诗人在取材上就一无选择,信手拈来;这里说“著手成春”,也不是说诗人在握管时就一无安排,信笔所之。诗中描写周围景色,选择了竹林与明月,是取其与所要显示的那一清幽澄净的环境原本一致;诗中抒写自我情怀,选择了弹琴与长啸,则取其与所要表现的那一清幽澄净的心境互为表里。这既是即景即事,而其所以写此景,写此事,自有其酝酿成熟的诗思。更从全诗的组合看,诗人在写月夜幽林的同时,又写了弹琴、长啸,则是以声响托出静境。至于诗的末句写到月来照,不仅与上句的“人不知”有对照之妙,也起了点破暗夜的作用。这些音响与寂静以及光影明暗的衬映,在安排上既是妙手天成,又是有匠心运用其间的。

    7、古诗竹里馆的赏析王维的竹里馆古诗赏析不要太深奥的.简单,最好?

    和王维齐名的诗人卢象,也有一首《竹里馆》文:枯木《竹里馆》【唐】卢象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就拿诗词来说,尤其是盛唐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瀚若星河,随便撷拾出一位,足以震铄古今。然而也正因为星辉熠熠,后世取舍不同,使得不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和作品,名不见经传,然而在当时却名噪一时。这里要说的是,在唐代开元年间的一位诗人,曾经和王维、崔颢比肩,有国士之风。这位诗人叫卢象,字纬卿,汶水(今山东)人,生卒年月不详,由前进士补秘书省校书郎,转右卫仓曹掾,历任司勋员外郎、郡司马、膳部员外郎等职,安史之乱受伪职,后贬为果州长史、永州司户、吉州长史,最后拜为主客员外郎(从六品上),病逝在湖北武昌。《草堂十志图》卢象的叔父卢鸿,又名鸿一,字浩然、颢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隐士、画家、诗人,善籀篆楷隶(《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二》、《新唐书·列传·卷一百二十一》皆有传记)。唐玄宗多次征召拜不就,后拜谏议大夫,固辞,长期隐居在嵩。卢鸿的传世墨迹诗词绘画《草堂十志(嵩山十景)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绘画书法作品。李白和卢鸿曾有交往,有诗称赞,《口号赠征君卢鸿》:“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君与古人齐。云卧留丹壑,天书降紫泥。不知杨伯起,早晚向关西!”。《卢鸿草堂十志图》 唐杨凝式题跋卢象虽然不如叔父那样蜚声朝野,然而其诗文却是和王维其名,在稍晚的著名诗人刘禹锡撰写的《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中,记载“尚书郎卢公讳象,字纬卿,始以章句振起於开元中,与王维、崔颢比肩骧首,鼓行於时。妍词一发,乐府传贵。”。可以想象当时卢象的诗作曾经“洛阳纸贵”,争相传阅。大家都熟知王维的名作绝句《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宁静淡泊、简朴清丽著名。而卢象也有一首《竹里馆》,五律,从诗词内容和卢象经历结合分析,笔者推测应当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赏析:“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首联诗人采取平铺直叙,描写居所的地点和景色。大意为:地处长江以南,冬天很少结冰,因而山川沼泽得以气息畅通,相互交融。“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颔联描写时间景物。大意为:由于江南气候适宜,因而在腊月都可以听到山中鸟鸣,在山崖上也可以看到没有冬眠的黑熊。颔联突出空旷静寂的山间景色,从另一方面也表明,在当时江南一带还有熊科动物出没,现如今早已灭绝了。“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颈联同样写景。“荻笋”:荻,一种自然生长于长江中下游洲滩的野生植物;荻的幼苗,像笋,故名荻笋,又称荻芽。江南的春天来的早,腊月里就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柳树即将吐芽展叶,因而诗人形容为“半合”。而荻芽已经破土而出,到处都是。“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尾联抒情。回头向北方江岸眺望,北风吹来,虽然寒冽,然而却依依不舍。这句的“金陵”,古代多指南京或者镇江,然而在这里却是指代的朝廷。卢象的这首《竹里馆》,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朝廷的眷念之情。联想到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由于接受伪职,连续被贬到长江以南,诸如果州(四川)、永州(湖南)、吉州(江西)等地,因而有家难归,思乡眷恋之情和思慕报效之意,不由得涌上心头。在这首诗里,诗人平铺直叙,描写江南冬天景色,视界开阔,观察细腻,描写入微,对偶工整。诗人融情于景,即景抒情,透露出落寞和寂寥的心情,和王维的《竹里馆》的澹泊不同,别有另一番滋味。2020/1/14榆木斋

    8、王维的竹里馆是什么类型的古诗?

    王维的竹里馆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五言绝句。

    原诗:

    竹里馆

    唐朝·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译文

    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赏析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诗人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