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何理解?符合现代的人生价值观吗?)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何理解?符合现代的人生价值观吗?)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何理解?符合现代的人生价值观吗?
  •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这句话你觉得还有现实意义吗?
  •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解释?
  • 4、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翻译?
  • 5、有人说,《论语》的精髓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你怎么看?
  •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什么意思?
  • 7、如何完整理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有何深义?
  •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什么意思?
  • 正文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何理解?符合现代的人生价值观吗?

    古代没有小说,多为诗赋的笔法写文章,兴者時兴也。兴趣也,都是这样。

    立于礼,大事正礼仪,现代照样用,放礼炮,阅兵,国典。没见过乞丐叫花子吧,没见叫卖叫买的吧,没见过傻子神经病乱跑乱跳吧?所以礼不是自由市场。不是谁都能参加的,是经过政审的。是很有尊严的。行式变了,意义没变。

    成于乐,奏国歌,交响乐。乐者乐意,乐意做的事情,成事业顺利呗。有人认为礼乐是等极制,不错,谁超越了礼乐就是谋反之罪。元首的镜头是不能抢的。明白吗?谁前谁后是有规矩向,官大一级压死人。不是吗?就不明说了。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这句话你觉得还有现实意义吗?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乃孔子的治学、治己、治世之道。“兴”者,指向人之思想;“立”者,指向人之肉体;“成”者,指向人之情怀。故孔子以为兴盛人的思想在于《诗》,立人之本在礼仪,成就陶治人之情怀在于音乐、音律。

    《诗》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有15国风,内容为民间歌滛,风土人情,底层民众之喜怒哀乐。《雅》分《大雅》、《小雅》,雅为朝廷之乐,朝廷官员的作品。《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其为庙堂之音,于祭祀与典礼用。《诗》运用赋、比、兴手法,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乐自然和谐。

    《礼》者,与《诗》、《书》、《易》、《春秋》合为五经。“礼”者,礼数_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也指官阶品级;礼教_礼仪教化;礼貌_恭敬和顺之仪容,东汉经学家赵岐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子曰:“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礼之用在约束自己,在乐贤、尚贤、尊贤、敬贤。

    “乐”者,音乐。《礼记、乐记》:“乐者,音之所由也”。周制“礼、乐”以陶治人之情怀,今之“礼、乐”由周演进而来_尊老、爱幼、扶弱;“乐”完善成音律,律者,合于节奏与旋律,音之艺术一般以“读”、“唱”体现出来;今之音乐家、演唱家其艺术造诣:《世上只有妈妈好》令人心生慈爱;巜说句心里话》令人心旷神怡;《我的中国心》令人激情澎湃;《大悲咒》(佛教)使人灵魂安顿……。

    传统文化特点:思想之兴盛源于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礼仪为立人之本;音乐陶治情怀。现实意义:古今思想兼收并蓄;礼仪与诚信兼收并蓄;音乐与音律兼收并蓄;古今文明之关系乃根与枝叶之关系;华夏文明之强大兴盛源于不断吸收传统文化养分,华夏文明源于点滴积累;今人扮演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角色:保护、爱护传统文化,挖掘探索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对民族文化自信: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民族文化自觉;自觉者,自己察觉民族文化的优秀、优势;自信者,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祖先,相信自己祖先创立的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不自信例如:恢复高考将英语作为必考课,我们这些边远山区的应庙高中毕业生,进入高中才学汉语拼音、接触英文字母,将不懂英语者拒之大学门外;自学考试有变通_以选考三门国语课替代英语,为何不能一代一?中国人没能享受自己国家之国民待遇?读一辈子圣贤书至今被英帝国主义骑在头上!此种窝囊境象源于统治者队伍中有人犯贱:认为英帝国文明比华夏文明高等,英帝国人种比中国人种高等。

    中华民族能列于世界列强,源于有深厚的华夏文明作后盾;英帝国文明强于华夏文明时,中华民族将是何面目?外语可学可不学,可考可不考,由国民自由选择;统治者不能强迫或变相强迫国民学外语;不学外语者或学不好外语者有权享受国民待遇。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在于:弘扬民族文化者光荣_扬之,崇洋媚外者可耻_弃之。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解释?

    意思是: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原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注释:

    1、兴:开始。

    2、本句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出处:《论语·泰伯》——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扩展资料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

    4、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翻译?

    【原文】 子曰:“兴(1)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 (1)兴:开始。 【译文】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评析】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5、有人说,《论语》的精髓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你怎么看?

    可以被这么說,其就是个由孔丘门徒抄袭社会既有智力成果而被弄成的孤件串成的无逻辑体系的忽悠麻痹误导人的作品。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注释】兴:开始。 【译文】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7、如何完整理解“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有何深义?

    本人认为,一,这短短九个字,可尝试意译为:兴起于诗一一始于诗情画意的生活,抒发为“诗”;立足于礼一一立身于文明美好的社会规范和秩序;集成于“乐”一一栖息于和谐美好的音乐之邦,并构铸美丽高雅的音乐之魂。二,短短九个字,字字珠玑,光彩夺目,实为一部文化教育学的“路线图”。意义重大而深远,也可以称之为一部最简明的“文化教育学大纲”。三,这也是《论语》的主要精华之一。

    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什么意思?

    人的修养,开始於学诗,自立於学礼,完成于学乐。儒家认为,诗、礼、乐三者是教化民众的基础或者说三种载体与手段,必须恰当利用。因此,“兴於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谓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进一步,则可以归结为审美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