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萧瑀古诗(《赠萧瑀》古诗全文的读音是什么?)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正文
1、《赠萧瑀》古诗全文的读音是什么?
赠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jí fēng zhī jìn cǎo ,bǎn dàng shí chéng chén 。 yǒng fū ān zhī yì ,zhì zhě bì huái rén 。
2、《赠萧瑀》古诗全文的读音是什么?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jí fēng zhī jìn cǎo ,bǎn dàng shí chéng chén 。yǒng fū ān zhī yì ,zhì zhě bì huái rén 。
解析: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创作背景: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还说:“卿之忠直,古人不过。”
李世民其他作品:
咏雨·其二、守岁、赐萧瑀、元日、咏雨、望雪、饮马长城窟行、句、咏司马彪续汉志、还陕述怀、琵琶、赋尚书、帝京篇十首、初晴落景、赐房玄龄、正日临朝、执契静三边、赋得浮桥等。
3、唐诗赐萧瑀朗诵?
赐萧瑀唐代: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注释:萧瑀:字时文,隋朝将领,被李世民俘后归唐,封宋国公。疾风:大而急的风。劲草:强劲有力的草。板荡:动乱之世。勇夫:有胆量的人。智者:有见识的人。
4、赐萧璃是首什么诗?
赐萧瑀吧?《赐萧瑀》是唐太宗李世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是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赐萧瑀唐代: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译文在狂风中才能看出草的坚韧,在乱世里方能显出忠臣的赤诚之心。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怀有仁爱。
5、唐太宗李世民写过哪些诗?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他聪明果断,文武双全。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很多墨宝和脍炙人口的诗作流传于世。以下分享几首,共同学习。
《咏雨 》
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这首诗具体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是一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初夏 》
一朝春夏改,隔夜鸟花迁。
阴阳深浅叶,晓夕重轻烟。
哢莺犹响殿,横丝正网天。
珮高兰影接,绶细草纹连。
碧鳞惊棹侧,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阳处,始复有山泉。
初夏代表着勃勃生机,而当时正逢乱世统一不久。这首诗表达作者想改变一切的伟大志向和当仁不让地来缔造神话的豪迈情怀。
《赋萧瑀 》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这首诗是李世民对萧瑀的高度赞美和肯定,其中也有感激之情。诗以普通的自然景物为喻,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坚韧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元日 》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此诗表达了他要效仿古代的明君们,恭谨而节制地治理着国家,最终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的心境。
《守岁 》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这首诗通过对除夕景象的描写,来突出唐朝守岁的气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闲适的心情。展示出贞观之治年间,国家繁荣强大。在除夕守岁间出现了皇宫里外迎新年,辞旧岁的繁华景象。
不妥之处,批评指正。
6、《赐小瑀》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老大,应该是《赐萧瑀》,唐太宗李世民作,前两句就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猛烈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韧的草,在动荡的年代里才看得出是不是忠臣
7、十首必背帝王诗?
一、刘邦 大风歌
二、汉武帝秋风辞
三、曹操观沧海
四、杨广纪辽东
五、李世民赐萧瑀
六、赵匡胤咏初日
七、朱元璋不惹庵示僧
八、项羽垓下歌
九、朱厚熜送毛伯温
十、曹丕煌煌京洛行
8、(求答案)唐太宗《赐萧蠫》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全诗?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唐·李世民《赠萧瑀》) 此诗为古诗,非李世民创作。杨素替刚即位的隋炀帝平亡皇弟杨谅造反,炀帝致杨素的“感谢信”里也引用这两句诗。隋书杨素传:“炀帝手诏劳素,引古人有言曰:‘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诚臣即忠臣,俱避隋讳改。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9、李世民《赠萧瑀》意思,赏析?
《赐萧瑀》译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才能识别出是不是忠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为公为国为民为社稷的正义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内心里必然怀有忠君为民的仁爱之情。
原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赐萧瑀》是唐太宗李世民赐给萧瑀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盛赞萧瑀的仁德。
前两句写识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颂扬萧瑀在动乱和危难时刻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一个臣子的忠诚和立场。后两句写知人善用,以反衬正,欲扬先抑,着意突出萧瑀作为一个智者所具备的仁义之心。
诗的前两句是历来传颂的名句,“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
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劲草”混同于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诚臣”也容易混同于一般的人,只有经过猛烈大风和动乱时局的考验,才能看出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什么样的人是忠诚的。
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这里告诉读者,只有忠诚还是不够的,要智勇双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无谋,莫言义;有智无勇,难施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谋杀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渊诬陷李世民。李渊听信后,打算惩处李世民。在萧瑀的据理力劝下,才打消了惩处他的念头。不久后,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渊在萧瑀的劝解下,才把政权交给了李世民。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萧瑀为宰相。但由于萧瑀性情刚直,与房玄龄、魏征等大臣合不来,李世民便把萧瑀改任太子太傅。萧瑀毫无怨言,来到东宫任职,辅导太子十分尽职,李世民对他对太子的教导十分满意,于贞观九年(653),封萧瑀为“特进”,参预政事,并赠此诗给他。
名家点评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审张剑:全诗简劲精辟,境界宏大。前两句描写看似寻常,却是从长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中提炼出的宝贵人生经验,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格言;后两句议论高远,显示出推仁天下的雄伟气魄。
作者简介
唐王朝的建立,李世民起了重要作用。即位后,常以隋亡为戒,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知人善任,注重纳谏,励精图治,使唐初社会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史称的“贞观之治”。在文学上,他也有一定的造诣,写了一些诗歌,著有《唐太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