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ve a Question?

如果您有任务问题都可以在下方输入,以寻找您想要的最佳答案

中国最经典的成语故事(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中国最经典的成语故事(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目录

  • 1、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 2、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全文阅读?
  • 3、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呀?
  • 4、中国经典成语故事要最经典的?
  • 5、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
  • 正文

    1、中国历史上有那些比较有名的成语典故?如故剑情深?

    我们国家的成语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我们能够记住很多的成语,但是关于成语的典故估计很多都不太了解了。

    今天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也就尝试着列举几个由项羽这个人而沿用的成语吧。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

    【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作壁上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典故】这两个成语都是项羽在钜鹿之战时留下来的。

    定陶大战楚军大败后,项梁战死。秦国将领章邯开始率领军队攻打赵国,把赵王围困在巨鹿这个地方。

    楚怀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后来项羽实在看不惯宋义的行军风格,杀了他并率领全军渡河,他们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的口粮,以此表示要拼死决战,没有活着回来的打算。

    军队刚到就围住了王离,与秦军相遇,九次交战,截断对方的甬道,大破敌军,杀死苏角,俘获王离。涉间不向楚军投降,自焚而死。(此为破釜沉舟由来典故)

    当时各诸侯派兵援救钜鹿的有十几处营寨,没有人敢轻易出战。等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各路将领都站在营垒上观望。楚军战士都以一敌十,楚兵的呐喊声震撼天际,诸侯军中没有人不胆战心惊。在楚军打败秦军以后,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进入辕门的时候,都跪在地上爬行,没有人敢仰视项羽。项羽从此开始成为诸侯联军的上将军,诸侯都听命于他。(此为坐壁上观由来典故)

    衣锦还乡、沐猴而冠:

    【衣锦还乡】意思是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也说衣锦荣归。

    【沐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典故】项羽领兵攻进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烧毁秦朝的宫室,收缴财宝、劫掠妇女向东而去。有人劝阻项王说:“关中有群山和黄河为险阻,四面都是关塞,土地肥沃富饶,可以定都来建立霸业。”

    项王却说思念故乡想要回到东方:“得到富贵却不回到故乡,就像穿着绣花的衣服在夜里走路,有谁会知道呢!”

    劝项王的人说:“人们都说楚国人只是猕猴戴帽子罢了,真是这样。”后来项王将这个人烹杀。

    后人延伸出了‘锦衣夜行’,慢慢就有了衣锦当还乡的说法。

    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成语典故】汉王与项王作战于垓下,项王的军队在垓下修筑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将其重重包围。

    夜晚听见四周的汉军都在唱楚地的歌曲,项王于是非常吃惊地说:“汉军已经占领整个楚国了吗?为什么楚国人这么多?”(这便是四面楚歌典故)

    项王于是夜里起身,来到营帐中饮酒。名叫虞姬的美人因受宠而经常跟随项王行军,项王情绪激愤地唱起悲伤的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能拔山啊,豪气盖世;时运不济啊,骓不能至。骓不能至啊,该怎么办?虞姬啊虞姬,该怎么办!”歌唱了几段,虞美人应和着。项王流下数行眼泪,身边的侍从都流下眼泪,没有人能抬起头来。(这是霸王别姬的典故)

    乌江自刎:

    【乌江自刎】比喻一个人到了绝望的境界时,无法面对现实采取极端的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成语典故】项羽别姬后,突出重围,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只剩二十八人。他想东渡乌江重整旗鼓,又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奋力拚杀一阵,遂横剑自刎而死。

    这几个成语典故可以很好的将项羽的一生串联起来。大家可以透过这几个典故了解到一代霸王的浮沉一生。

    2、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全文阅读?

    3、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呀?

    古代战争中所包含的成语故事有很多很多,诸如暗度陈仓、风声鹤唳、假途灭虢、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暗度陈仓

    定义:暗度陈仓是一种战术,是三十六计中的其中一计。意思是,军事上采取正面佯攻、佯动以误导敌方,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向另一方面进行掩袭。

    故事内容: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凭借强大的实力,违背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自立为西楚霸王,把偏远的汉中和巴蜀一带封给刘邦。刘邦听从谋士张良的建议,先到巴蜀养精蓄锐,以等待时机。刘邦到汉中后,烧毁沿途栈道,以示自己不再回关中。项羽从此放松了对刘邦的警惕。

    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并采用其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复原来烧毁的栈道,佯装要从栈道出击进攻关中,实际上却带领主力部队抄小道袭击了陈仓。刘邦以其精锐部队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了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从此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风声鹤唳

    释义

    风声鹤唳: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极度慌张,到了自惊自扰的地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弦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弦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符坚集兵于淝水边,仗着兵多将广,有些轻敌,认为自己非常有把握战胜晋军。

    而谢弦为了以少胜多,使出计策,派使者到秦营,建议秦军后退。符坚求胜心切,违背众将意愿,执意后退。但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听到要后退,都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弦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迅速渡河杀敌。

    秦军在溃退途中,丢盔弃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奔逃。就这样,晋军以少胜多,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假途灭虢

    定义: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故事内容:

    春秋初期,晋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取虢国,但虞国为必经之地。晋献公害怕两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旬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司机灭虞。虞公贪利,受晋国贿赂,不仅答应借道,还自愿作晋军先锋攻打虢国。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使晋控制了虢虞的交通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技重演,又一次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虞公不要借道,但虞公仍不听建议。后晋占领了虢国都城上阳,稍事休整后,趁虞不备,突然发动袭击,俘获虞公,灭了虞国。

    ……

    4、中国经典成语故事要最经典的?

    5、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绍派车运粮,并令淳于琼等五将率兵万人担任掩护,屯积于袁军大营以北四十里的故市、乌巢。沮授建议派蒋奇率军驻扎在粮库为外侧以防曹操的抄袭,袁绍不听,这时,袁绍谋士许攸因家属在邺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营,受到曹操的热情接待。许攸密报说,袁绍辎重车万乘在乌巢,屯军戒备不严,可用轻兵前去偷袭,出其不意,烧掉粮草,不出三天,袁军自败。

    于是曹操决心夜袭乌巢,焚烧袁绍的粮草。利用夜晚悄悄地从小路去偷袭乌巢。袁绍得知曹操夜袭乌巢后,随即决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营,只派遣一部轻骑去救援乌巢。果然曹营坚固,攻打不下。曹操见袁绍援军赶到乌巢,便指挥将士拼命冲杀,大破淳于琼军队,烧毁乌巢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内部分裂。郭图害怕袁绍追究他献计的责任,便嫁祸给张郃。张郃在气愤之下,与高览一起烧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

    微❤G中H《三国戏群雄》来体验游戏。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卧龙岗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隆中卧龙岗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知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卧龙岗。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