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唯美句子,想回家的句子简短精辟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

年过六十,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回故乡。

也许,有人就此留在故乡安享晚年;也许,有人圆了思乡之梦后,彻底地再次远离故乡。但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都绕不开,来一场与故乡的约会,或近或远、或长或短……

01

回故乡,再陪父母一程。

古诗《十五从军行》中讲述了一名“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的老人,回到家乡后,老屋成冢,父母已逝,舂谷作饭,采葵作羹的场景。

但“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唯有“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无尽的心酸与哀伤,随着泪水恣意流淌,读来让人忍不住跟着落泪。

是啊,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当下,人们背井离乡,多半不再是征战疆场,而是为了谋生计。漂泊大半生,唯一让自己放心不下的,就是年迈的父母。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为着这个朴素的心愿,他们毅然决然地开启了回乡之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当已显现出老态的自己,回到了比自己更加苍老的父母身边,心中大概是五味杂陈吧。

喜的是,父母健在,还能承欢于他们膝下,还能做“孩子”,听他们唠叨,陪他们细数从前。

忧的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管自己如何尽孝,都拦不住他们走向生命的终点。

就这样,将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好好珍惜吧。只要陪在父母身旁,哪怕不说什么,不刻意去做什么,只要一回头,就能看到彼此,那份牵挂就可以放下,了却遗憾。

02

回故乡,再访儿时伙伴。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儿时伙伴,他就是闰土。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闰土是一个机灵聪慧,健康活泼的少年,他带着“我”在下雪天支起竹匾捕捉麻雀,给我“讲”在月夜下的西瓜地里“捕猹”的经历,他带着“我”知晓了许多新鲜事,成为童年记忆里最难忘的一部分。

二十年后,当“我”再次回到故乡,闰土得知消息,也特意赶来与“我”会面。那份亲切与欢喜在两人还未见面之前,已经涌动在字里行间。

可是,当闰土再见到“我”,一声“老爷”却打破了“我” 的所有幻想,一肚子话不知从何说起,“我”和闰土之间的“厚障壁”已经横亘在眼前,无需多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中年的闰土,已经被生活磨砺得像个木偶人了,让“我”心疼不已却又无能为力,而唯一让“我”感到欢喜的,是闰土的孩子和“我”的侄儿宏儿又松松爽爽地玩到一块去了。

虽然,“我”和闰土就此作别,似乎没有留下什么值得念想的东西。但老友相见,在见到的那一刻,那些长长久久陪伴着自己的友情便再次得到了升华,也许终将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我们依然会带着感激前行。

年过六十,再次回到故乡,也许,儿时玩伴也垂垂老矣,大家的日子各不相同,一言难尽。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再一次相聚,只说欢喜,不言悲伤,彼此祝福,余生各自安好,便也是了却了一桩心愿,重温了童年,重温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

03

回故乡,再品家的味道。

人们走南闯北,无惧路途艰辛,却最不习惯吃不上熟悉的家乡味道:北方人爱面食,南方人无辣不欢,就算是人人会做的家常菜,各家又有各家的做法,那是专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

年过六十,回到故乡的人,也就回到了最熟悉的家乡的味道中。

重新整理好老家的菜地,种上应季的蔬菜,再重新添一口柴火灶,像小时候一样,捡来枯树枝做燃料,熟悉的山泉水,简单的调味料,熟悉的烹饪方法,将儿时的美味一次次端上桌,岁月仿佛也回到了当年的静美和安好。

也许,那些回到故乡的老年人,内心贪图的,不过就是这样平淡且无奇的生活:在粗茶淡饭中,与最爱的人相守;在朝夕相处中,任凭时光荏苒、年华流转。

只要家中升腾起一缕缕炊烟,再多的往事,再苦的曾经,都不必再说,不必再回忆了……

04

结束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年过六十,就回故乡吧。回到那熟悉的小院,也许,一切都已经变了模样,房子也需要推倒重建。

但只要还是在那个地方,那些关于爱的回忆,就会瞬间涌现,那些熟悉的一草一木,将会承载着你,回到从前,又走向一个个明天……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806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