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原文与翻译,赤壁赋全文和翻译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文章,有前后两篇,这里指的是《前赤壁赋》。当时苏轼被贬至黄州,生活上困苦,精神上彷徨,但苏轼并没有沉沦,迅速调整好心态,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赤壁赋》的原文很长,记述了苏轼与朋友在月夜泛舟于赤壁之下。先以写景,然后抒怀,最后升华为哲理性的总结。通篇佳句频出。但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其中这两段: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6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这一段极有辩证意味。水和月,一直在不停的流淌和盈亏,从动的角度考虑,天地也没有一刻是不变的。然而多少年来水仍是水,月仍是月,我也仍是我,要说不变,那万物和我都是无尽的。这反应了苏轼经历变故后的变与不变,改变的是环境和心态,不变的是自我。那苏轼原本的自我是什么呢?

下面接着说: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者,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几句给我的是巨大的震撼,表现了苏轼的坚定理想。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其主。如果这东西不属于我,我一分一毫都不会取的。这就把苏轼与那些借变法之名和反变法知名而蝇营狗苟的朝臣们划清了界限。这句话是苏轼坚持的人生信仰,也是我们处世为人的应有信念。我崇敬苏轼,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文书画,而是他的崇高人格。

天地之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不能取的。那么有人说了,我就取了,那又怎么样呢?后来我在一本讲佛学的书里见到这么一句话:

名利之不宜得者而竟得之,福终为祸;困穷之最难耐者而能耐之,苦定回甘。

如果不是自己的东西硬取了,最终会带来灾祸的,恶有恶报,此言不虚。而在困境之中能坚持下去的,一定会苦尽甘来。而苏轼一生坎坷,但从未颓丧,逐渐变得豁达,最终成为名满天下的苏东坡。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401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