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赞美西湖的诗句,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句大全

一说到西湖,

大家马上想到杭州,

想到北宋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西湖天下景”。

其实在苏东坡的一生中,

至少和三个西湖结缘,

这三个西湖也因为苏东坡而名满天下。

苏东坡像

颍州西湖

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东坡以龙图阁大学士的身份出任颍州知州。颍州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颍州西湖是古代汝水和颍水汇聚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平原湖泊。颍州古西湖在春秋战国就已经形成规模,但真正名扬天下,还是在唐宋时期,尤其是苏东坡执掌颍州,整修西湖之后,颍州西湖才逐渐成为天下名胜。说起苏东坡和颍州西湖结缘,还必须要提起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苏东坡的恩师、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像

欧阳修和颍州结缘于皇祐元年(1049),时年欧阳修从扬州知州改任颍州知州,皇祐二年(1050)七月下旬,又被委任为应天府知州。欧阳修在颍州前后也就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但是颍州却给欧阳修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一是因为民淳政简;二是因为颍州有一个风景如画的西湖。1071年,六十五岁的欧阳修致仕退休,隐居在西湖西畔。同年,苏东坡被任命为杭州通判,他在上任的途中来到颍州看望恩师欧阳修。美丽的颍州西湖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憧憬着有一天能来颍州做官,再与西湖相约。元祐六年(1091)九月,苏东坡以知州的身份又一次来到颍州,而此时他的恩师欧阳修已经去世整整二十年了。

颍州西湖

在苏东坡任职颍州的前一年,汴京(开封)连遭大雨,差一点水淹汴京。为了保证京城的安全,朝廷决定挖掘沟渠把洪水分流到附近的州县。当时有官员建议开挖八丈沟工程,把水从陈州引进颍河,再导入到淮河,以缓解首都汴京的水患。苏东坡来到颍州后亲自到淮河沿岸实地勘察,发现此举不符合实际情况。经过精心调研后,苏东坡接连写了两篇奏章上报朝廷,请求立即停止八丈沟工程,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劳民伤财。当时开挖八丈沟,光启用民工就将近十八万,所耗钱粮更是多得惊人;

二、得不偿失。因为开挖的新沟地势低于淮河,如果挖通八丈沟,不仅不能减轻水患,雨季反倒会导致淮河水倒灌,最终颍州城也自身难保。

以上这两个结论都是苏东坡经过科学的调研和实地测量后得出来的。所以他向朝廷据理力争,朝廷派大臣来颍州实地考察后,完全同意苏东坡的意见,八丈沟工程最终停工。苏东坡顺势向朝廷奏请留下民工一万多人,开始疏浚颍河,彻底治理颍州西湖。他带领属下赵令畤制定规划,并亲自在颍州西湖现场指挥。遗憾的是,没有等到工程完工,元祐七年(1092)正月,苏东坡接到朝廷的调令,先是任命郓州知州,没有到任又改派扬州知州。苏东坡虽然离开颍州,但他时刻牵挂着西湖。三月十六日,西湖工程全面完工,赵令畤向他写信报告这个消息的时候,苏东坡非常高兴,他挥笔写下《次韵赵德麟西湖新成见怀绝句》表达心中的喜悦之情:

壶中春色饮中仙,

骑鹤东来独惘然。

犹有赵陈同李郭,

不妨同泛过湖船。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历史悠久,但是在唐宋之前知名度并不高。自从欧阳修、苏东坡等人来到颍州之后,把西湖融进诗文之中,颍州西湖也随着他们的生花妙笔而声名远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之湖。苏东坡在颍州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半年,但是他对颍州感情深厚,留下了《洞庭春色》等六十多篇诗词、墨迹。

苏东坡这一次离开颍州后,再也没有机会回来,不过他时刻想念颍州西湖,曾写下“未觉杭颍谁雌雄”的诗句。“颍”指的是颍州西湖,“杭”指的就是杭州西湖,当时苏东坡是由衷地赞美颍州西湖,在他的眼中,认为颍州西湖和杭州西湖一样美丽,甚至难分伯仲。

杭州西湖

苏东坡在杭州曾经有过两次任职的经历,所以他和杭州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湖也从他的笔墨文章里名扬天下。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是在熙宁四年(1071),其实苏东坡刚到杭州的时候,西湖还不叫西湖。因为西湖原先是钱塘江的一部分,在北宋之前,又叫武林水、钱塘湖,天禧四年(1020),郡守王钦若上报朝廷,把西湖当作放生池,禁止百姓捕捞鱼虾,所以这个时期的西湖就叫放生池。

杭州西湖

当时,苏东坡任杭州通判,在公务之余,他把满腔的热情投放到杭州的山水之中。熙宁六年(1073)的一个夏天,苏东坡乘船游览西湖,刚才还是水光潋滟,艳阳高照,突然飘过来一片云彩下起雨来,瞬间山色空蒙,周围的景色变得如梦如幻。苏东坡被眼前的美景感动了,他当即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有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的美景从此鲜活起来了,西湖也就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这一次,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足有3年,杭州西湖不仅赋予了他无穷无尽的才思,而且还给他创造了一次偶遇——在烟波浩渺的西湖上,遇到了后来相伴一生的红颜知己王朝云。

熙宁七年(1074),苏东坡改任密州知州,从此离开西湖。这期间,苏东坡想念杭州,杭州也想“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西湖

元祐四年(1089),苏东坡第二次与西湖结缘。这一次,因为洛蜀党争,苏东坡又一次被迫离开朝廷,来到杭州任知州。与西湖阔别了整整15年,等苏东坡再次看到日思夜想的西湖的时候,眼前的景色却让他大失所望。由于西湖长时间疏于治理,已然到处杂草丛生,水道淤塞,湖床干涸,水光潋滟已无处可寻,山色空蒙也失去了以往的颜色。

面对着一片衰败的景象,苏东坡上报朝廷,请求治理疏浚西湖。朝廷虽然答应了苏东坡的请求,但是中央无款可拨,只给了一百张度牒,也就是僧人的出家证明作为工程经费。度牒卖了一万七千贯,再加上政府剩余的救灾款一万贯,东坡就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征集民工20万人,开始西湖治理工作。

他首先下令撤除湖中央私围的土地,在湖中最深之处立起了3座石塔作标志,禁止在石塔范围内种植菱藕,这样就能够防止湖底淤塞,这个地方就是今天著名的三潭印月。湖底挖出来了的大量淤泥没有办法处理,怎么办?苏东坡决定变废为宝,他设计了一条连通南北两岸的长堤,在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流通湖水,还在堤上遍植杨柳杏桃等各种花木。

这条长堤就是今天的“苏堤”,六座桥就是著名的苏堤六桥。作为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成为西湖的著名景观。

九百多年前的这一次西湖治理,基本上奠定了西湖的格局和景观。苏东坡凭着他的智慧和实干精神,给杭州留下了一座人间天堂一样的西湖。

美丽的西子湖又回来了,西湖又重新成为苏东坡寄情山水的书斋,成为会客饮酒的厅堂,更成为寻找创作灵感的源泉。这一时期,苏东坡在杭州不仅创作了大量的诗词,而且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书法墨迹。一直保存到现在的有《李白仙诗卷》《游虎跑泉诗帖》和《次辩才韵诗帖》。

元祐六年(1091)八月,苏东坡被调往颍州任知州。幸运的是,从杭州到颍州,这两地都有美丽的西湖陪伴。这两任知州时期,苏东坡过得非常惬意和满足,他认为这都是天意的安排。不过,接下来要介绍的苏东坡与惠州西湖,那真的就是有人“刻意”安排了。

惠州西湖

到底是谁要刻意安排苏东坡来到遥远的惠州西湖呢?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宰相章惇。章惇和苏东坡是同年进士,两个人曾经是好友,一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王安石变法中,两人分别属于新旧两党,后来关系渐行渐远。绍圣元年(1094),宋哲宗亲政,章惇登上宰相的宝座,他主张对旧党人物要“除恶务尽”,甚至要斩尽杀绝,苏东坡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章惇特意“安排”(贬谪)到惠州。

惠州西湖

在北宋时期,惠州本来属于岭南蛮荒之地,传说中瘴疠之气横行,没想到真正来到惠州后,苏东坡却发现这个地方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民风淳朴。他对惠州的第一印象就是“仿佛曾游岂梦中”,就是说自己的前世肯定来过惠州,就像回到久别的故乡一样。当时苏东坡已经六十岁,有家不能回,有朝不许上,所以他准备终老惠州,在这里度过余生。

让苏东坡意外的是,惠州城西竟然也有一片湖水,名字叫丰湖。丰湖景色优美,甚至可以和杭州西湖媲美。苏东坡和朋友一起游湖时写下了“梦想平生消未尽,满林烟月到西湖”的诗句,从此丰湖就改名为西湖了。

惠州西湖

苏东坡这次贬谪惠州和当年在黄州一样,朝廷明确规定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不能够干涉地方事务,可是苏东坡依然利用自身的影响,为惠州的民生建设献策献力。比如,惠州的西湖上原来有一座年久失修的长桥,两岸的百姓来往不便,苏东坡积极倡议修堤造桥,而且还率先慷慨解囊。手头拮据,他就把官服上的犀带(嵌有玉或犀角等装饰的腰带)给捐了出来。就这样,在苏东坡的带领下,堤桥很快建成了。

桥落成的当天,惠州百姓携老带幼出门庆祝,苏东坡诗中记录当时的情况:“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老百姓高兴得连着喝了3天酒,甚至把村庄的鸡都杀光了。

苏东坡在惠州居住了3年,在这期间,他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书法,其中《三马图赞》这件书法的诞生和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李公麟有着重要的关系。

惠州西湖

苏东坡和李公麟的关系很好,李公麟曾给他画了一幅《三马图》,苏东坡非常喜欢,一直携带在身边。绍圣四年(1097)三月十四日,苏东坡在惠州刚刚搬进新落成的白鹤峰新居,拿出《三马图》欣赏,想到自己可能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有感而发,提笔在画后写下了一段长跋,这就是著名的《三马图赞》。

李公麟曾经给苏东坡画过4幅画像。其中一幅画像被认为是最接近苏东坡的真实面貌,当时他的弟子黄庭坚看到画后认为,李公麟画的这幅手握藤杖、醉眼蒙眬的苏东坡非常传神,超过了之前所有的画像。他还说要再求李公麟画一幅,以后朋友们聚会的时候,只要挂上画像,就像苏东坡本人在现场一样。

儋州东坡书院

苏东坡在惠州过得非常惬意,他曾写诗道“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没想到这首诗传到了京城,被宰相章惇看到了。章惇很生气,你苏东坡在惠州竟然过得如此快活,这还了得!章惇下令,把苏东坡贬谪到更加荒凉的海南岛儋州,这在当时可是仅次于死刑的一个惩罚。六十二岁的苏东坡被迫告别惠州,告别了他心爱的西湖,从此以后,天涯零落,再也无缘重游。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总和西湖有一种不解之缘,回望他在不同时期所接触的这3个西湖,可以说都有不一样的寄托。

颍州西湖倾注了他对恩师欧阳修的崇敬和怀念,是友情之湖;杭州西湖激发了苏东坡的文学才思,写出了许多闻名天下的诗句,重要的是,他还在湖上结识了红颜知己王朝云,所以杭州西湖应该是他的爱情之湖;惠州西湖则接纳了政治上失败的苏东坡,慰藉了他的失意和悲伤,同时他的爱妾王朝云不幸病逝惠州,葬在湖边,惠州西湖从此就成了苏东坡暮年永远的牵挂,可以称得上是他的亲情之湖。

关于苏东坡和颍州、杭州和惠州这三处西湖的缘分,早在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杨万里的《惠州丰湖亦名西湖》就做了最好的总结:

三处西湖一色秋,

钱塘颍水及罗浮。

东坡原是西湖长,

不到罗浮那得休。

苏东坡曾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认为人其实都是天地间的过客,聚散无常,不必太过于在意。在海南岛儋州谪居期间,东坡已经参透了人生,他把人生看作是一场没有尽头、没有终点的修行,他认为自己也许要在这一片海天苍茫之地做一个了结。不过元符三年(1100)正月,他的人生迎来了最后一次转机。

这年正月,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赵佶做了皇帝。新帝登基,按照惯例,大赦天下,苏东坡在儋州谪居3年后终于又回到内地。靖国元年(1101)六月,苏东坡来到真州(今江苏仪征),在金山寺里,他见到了李公麟多年前画的那幅最像自己的画像。

看着这张画像,无数感慨涌上心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回想自己这一生的人世沉浮,他挥笔在画像上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没想到这首诗竟成了他的绝命诗,两个月后,江苏常州,一代文豪苏东坡在亲人、好友的陪伴下走完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享年六十六岁。

《现代阅读》杂志推荐

华艺出版社《千古风雅苏东坡》

作者:荣宏君

《现代阅读》杂志订阅方式

●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8-16

●打开微信“支付”→城市服务→搜索:中国邮政报刊订阅→订阅《现代阅读》杂志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969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