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故事,纸上谈兵故事感悟

[成语释义]比喻只会死啃书本,夸夸其谈,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典故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括,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起用兵之道来滔滔不绝,便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了。

有一次,他和父亲赵奢谈论起指挥作战的事情来,赵奢也讲不过他,可也不夸奖他水平高。赵括的母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问赵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奢担忧地说:“打仗, 这本来是最复杂、最危险的事情,而赵括却把指挥战争说得那么容易。如果赵国将来不叫他带兵便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带兵打仗,那么使赵国军队覆灭的,必定就是他。

后来赵奢死了。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赵国的上党,赵孝成王以廉颇为将会战于长平。初战几次,赵军连连失利,廉颇及时改变策略,修筑工事,坚守不出。这场战事一拖就是三年,秦军出现了给养困难,有些慌乱了,便使用反间计派人混入赵国,散布流言蜚语说:“ 秦军谁都不怕,就怕赵括当大将。

谣言传人深宫,赵孝成王信以为真,便想撤换廉颇起用赵括。身患重病的蔺相如听说后,连忙苦谏赵王万勿换廉颇用赵括,赵母想到收赵奢生前的嘱咐,也上疏赵王,说赵括只会空谈,不知爱惜士兵,没有作战经验,不能委派重任。但赵王坚持不听,撤回廉颇,任用赵括做了大将。

赵括一到前线,就一改廉颇的作战方法,并将一大批军官截撒掉了。秦国的将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就在一天夜里派出一支骑兵去偷袭赵营,随后又佯装败走,并趁机切断了赵军的粮道。

赵括不知虚实,挥师就追。白起乘势把赵军拦腰切成两半。就这样,赵军被围困了四十多天,实在饿得不行了,赵括就亲自带领一支精锐的部队出营与秦军拼杀,结果中箭身亡,赵军顿时大乱,四十余万土兵投降了秦军。

第二年,秦国的军队就打到了邯郸,赵国差一点就要亡国了。 后来,还是靠了楚国和魏国的授救,才算解了围。

对此,明朝有个翰林学士叫刘三吾,专门写诗讥笑过赵括,诗中有一句就是: “朝野犹夸纸上兵。 ”

启示: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光有实际知识是不行的,要根据现实运用所学的知识。生搬硬套,生吞活剥地去干,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遇到过纸上谈兵这样的事。比如我们游泳,有的人只看游泳书,却不去水里游,他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光看是不行的,要实践相结合,经验丰富了才能学会游泳。

《华夏少年梦》用纯真的童心,抚慰平凡的感动!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686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