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源泉作文14篇,小学生的作文快乐源泉

当我们讨论快乐的时候,似乎都认为这是由各种实质因素建构出的产品。如果某个人更有钱、更健康,就一定也更快乐。但这一切真的这么理所当然吗?几千年来,哲学家、神职人员、诗人反复思索快乐的本质,而且许多人都认为,社会、伦理和心灵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绝对不下于其他物质条件。有没有可能,虽然富裕社会里的人类荷包满满,却因为人际疏离和生活没有意义而深感痛苦?有没有可能,虽然我们的老祖宗生活条件差,但因为与家人朋友、宗教和自然关系紧密,所以反而生活得比较满足?

究竟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是金钱、家庭、基因,还是美德?首先,得先定义要测量的对象。一般对于快乐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主观感到幸福”。依照这个观点,快乐是种内在的感受,可能是因为当下直接的快感,或者对于长期生活方式的满足。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有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得重要。那些家庭关系紧密良好、社群互相帮助的人,明显比较快乐。而那些家庭机能失调,一直无法融入某个社群的人明显比较不快乐。其中,婚姻又是特别重要的一项因素。

生物学家认为,我们的心理和情感世界其实是由经过数百万年演化的生化机制所形塑,所有的心理状态并不是由外在因素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以及各种生化物质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我们能够感到快乐的唯一原因,就是身体内发出快感的感官感受。人类演化的结果,就是不会太快乐,也不会太痛苦,人类的生化机制就像是个恒温空调系统,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都要想办法保持恒定。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开朗,有些人的生化机制天生阴郁。

快乐还要看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有着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价值观不同,想法也就完全不同。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也就是说,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如果快乐是在于感受快感,想要快乐,就得操纵我们的生化系统,产生更多血清素,多巴胺,如果快乐是在于生命有意义,想要更快乐,就得为生命赋予意义。就像罗素所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有追求的人生,有意义的生命更快乐。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感受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快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快的感受。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只是一种电光石火的波动。太看重,就会变得太过执迷,心灵也就焦躁不安、感到不满。

还有学者认为:人类未来最大的挑战,根本不是人工智能,不是经济危机,也不是癌症,而是人类自己的精神问题。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当人类在物质财富这条路上狂飙时,精神世界必然会陷入无尽的空虚中。未来的社会,各种事物的迭代速度还会不断加快,各种变化的周期还会不断缩短,各种不可预料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我们随时都要做各种防范和准备,精神随时都处于紧张和不安中。 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已经在越来越广泛的人群中蔓延,包括青少年。的确,物质这条路我们越走越快,也越走越胆寒……

未来,我们一定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迎接外界的各种变化。首先,我们得保持正念,相信相信的力量。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工作之余,广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能让自己放松的方式。或者与能让自己内心真正感到快乐的人或事物在一起。倘若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那就静静地享受与自己在一起的时光,不评判,不攻击自己,接受自己当下的状态。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就像古人所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愿我们都能拥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604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