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真谛句子,最精彩的生活感悟句子

每个人都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年轻时我们以为拥有大量的物品会幸福,但现在突然发现身边多余的物品越少,人越幸福,也就是说真正活得幸福的人已经不需要物品来填满自己的人生了。

日本作家佐佐木典士亲身示范,写出了全球销量过百万的《我决定过简单地生活》,这本书诠释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

他曾在书中写道:

“这个世界所有人一生下来就没有拥有任何物品,所以每一个人刚出生时都是极简主义,很多时候我们是拿自己的自由去交换不必要的杂物。”

实际上真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我们只有将物品减到最少,可支配的时间才会增多,夺回被物品占据的时间,丢掉不必要的杂物,这样我们才有充裕的时间享受幸福。

极简前后,是不一样的人生

相信大多数人都以为拥有的越多越会幸福,因为这样内心会得到满足,会让你有很强的身份感,这乍一看好像很有道理,实际上这就是用物品自我束缚。

因为你拥有的物品并不能代表你的身份,就像泰勒·德顿在电影《搏击俱乐部》里说的:

“工作不能代表你,银行存款不能代表你,你开的车不能代表你,皮夹里的东西也不能代表你,就连你身上穿的衣服品牌也跟你毫无关系。”

36岁的作者曾一度被繁琐的生活困扰着,在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前,他的生活过得一团糟。

当时的他囤积成瘾,满屋子都是杂物,他在书中描写过当时的状态:

下班回到家,脱掉的衣服随手一扔,去浴室洗个澡,洗脸台早已破损却迟迟未修,冲完澡之后,便欣赏预录的电视节目或租来的电影碟片,喝完啤酒再喝白酒,被酒精麻醉……

每天上班也不情愿,工作不在状态,完全无法进行真正重要的工作,上班对自己来说就是一种煎熬。

他对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借口,脑子里充斥着消极的思想,过得特别痛苦。

成为极简主义者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下班之后会舒服的泡个澡,然后换上舒服的家居服,因为电视转让了,所以他就看看书,写写文章,在家里做做伸展操,然后睡去。

现在他每天都带着愉悦的心情上班,虽然上班的路线没变,但他开始懂得欣赏四季变换,享受街边美景了。

现在的他对事情不再找借口,极简之后,脑子充满了积极的思想,过得特别幸福。

《庄子·逍遥游》中曾写道: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所需要的东西特别少,生活本来很简单,却因为欲望的存在,我们把它过复杂了。

不要因为便宜,而买不需要的东西

有些人特别喜欢在网上买一些物品,而这些物品他并不需要,只是因为便宜,买的时候特别兴奋,但没过几天就堆在一边不再问津。

人都有赚便宜的心理,但如果买来的物品你没用,这表面来看好像赚了便宜,实则是吃了亏,因为你不用,那么它就毫无价值。

作者在书中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他表示定价5000日元的物品,以2000日元买下来了,可能就会觉得赚了便宜,但是为了放置物品必然会产生空间费用,这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在加之买来几乎不用又不舍得丢,真的就成了鸡肋了。

买便宜的物品是花了极少的钱,但不需要这钱就花的没有意义,与其这样还真不如把钱攒起来买自己真正需要的。

当屋子里物品多又不需要时你就会特别痛苦,反之你就会觉得特别幸福。

托·杰弗逊曾说:

“一个人绝不要因为便宜就去买不需要的东西,因为不需要的东西都是昂贵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比如我的妻子,她平常会因为便宜买一些廉价的衣服,刚买来的时候特别兴奋,但没过几天就没感觉了。

因为她经常买,家里几乎所有的厨子都装着她的衣服,不仅我看着比较烦,她找衣服的时候也特别烦,因为衣服太多,她经常需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自己想穿的衣服。

网上有一句话,个人以为说得挺好的:

“没有用的东西再便宜也不要买,买回来有可能就是一堆垃圾,也可以认为是另类的浪费。”

真正明智活得通透的人不会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他会理性消费减少购买量,每次买的物品都是自己需要的,生活也会过得惬意。

不被琐事烦恼,享受更好生活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会有烦恼,富人有富人的烦恼,穷人有穷人的烦恼,人之所以会有烦恼是因为每个选项都有差不多的价值。

无论选择哪个都有优缺点,如果太过计较,永远无法做出付诸选择的行动。

人活着只有不被琐事追着跑,生活才会变得快乐,如果一个人总是被琐事烦恼,日子很难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作者在书中写道:

如果被琐事烦恼,多么美妙的事情都无法享受。跟恋人在一起只会坐立不安;参观卢浮宫博物馆也无法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每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却因为琐事白白浪费在多余的杂物上,这样的行为才是真的浪费。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若总是被琐事追着跑,是很难体会到生活幸福的。

亨利·戴维·梭罗曾说:

“我享受着生活的本身,永远不会失去新鲜感,生活是一场由很多场景构成,没有结局的戏剧。”

相信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会被琐事影响,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倘若你把烦恼放大了,是很难经营好生活的。

网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读来感触颇深。

有个秀才有个小书房,刚开始是他最喜欢的天地,但慢慢地秀才发现这间书房实在是太小了,为此他特别苦恼,后来给书房装上了镜子,他才快乐起来。

可是这份快乐没有持续多久,他又开始觉得书房小了,特别苦恼,甚至无法读书。

很显然这份苦恼都是秀才自找的,倘若他不被这书房的琐事烦恼,积极备考,说不定很快就会考取功名,但很遗憾他没有做到。

烦恼本无门,庸人自扰之。

很多时候,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发生了就去面对,我们只有尽力做到不被琐事烦恼,保持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勇气,才会过得快乐又幸福。

不与别人比较,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要想幸福不仅要在物质上做到极简,还要在精神上做到极简,一个人倘若总是想着与别人比较,再好的日子也会过得特别痛苦。

简单来说,在这个世上能在一瞬间让人变得不幸的方法,就是拿自己跟别人比较。

作者曾经眼睁睁看着自己喜欢的女人跟一个高收入男人结婚了,然后自己总是拿自己跟那个男人比较,越比较越觉得自己悲惨,现在才发现,自己欠缺的根本不是那些东西。

其实,我们与别人比较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论自己多厉害还是会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不论怎样,总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就跟追求物质一样,永远没有终点。现在的作者不会再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与别人比较上,而是专注为自己而活。

网上看到一段话,特别想和大家分享:

“人只有不与别人比较,才会过得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才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才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才会活的自在;不吹毛求疵,日子才会过得轻轻松松。”

当你在生活中做到了不比较,那你就赢了,你就会成为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看过一个挺有意思的哲理小故事。

有一只鹦鹉遇到了一只乌鸦,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都觉得对方的生活好,于是二鸟便商议互换。

乌鸦虽然得到了安逸,但却没有得到主人的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虽然得到了自由,但长期安逸,根本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这乌鸦和鹦鹉,总是羡慕别人的幸福,喜欢和别人比较,以为这样做就能活得快乐,殊不知只会让自己更痛苦。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愈行愈远的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处风景,不计较得失陨落,最后剩下的是一种淡然。

生活既然是简单的,那么我们就别让它变得复杂了,简单的生活,不与别人比较,把平凡的日子过好就是最大的幸福。

因为极简的生活,作者不再是那个拥有满屋子废物的人,他开始变得非常自信、积极,并且对生活充满了向往,通过极简完成了自我回归,正如他在书中所写:

“我不再介意别人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以前的我走在街上总是在意别人的目光,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自己想的太多。”

往后余生,愿我们每个人都明白极简生活的真谛,不再用物质填满我们欲望的沟壑,减少物品的购买,专注自己的生活,用最愉悦的心情感受生活之美,共勉!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436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