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钱塘江的诗句12篇,跟钱塘江有关的诗句

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以及南源兰江为主体的浙西山水,风光奇绝,如诗如画,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画廊,历来被称颂“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在唐代,秀丽的浙西山水成为唐朝诗人“壮游吴越”的必经之地,他们或行或吟于江上,或寻踪于奇峰秀谷之间,留下了数百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他们吟咏的诗句,徜徉的足迹,走出了一条闪光的“钱塘江唐诗之路”。

钱江源:衢州市开化县

开化,一座比衢州还要西北偏北的小县城。在游客眼里,这里是长三角唯一一座国家森林公园、有着无数的根雕木雕;而在老饕心里,这里是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的美食之乡。真正的开化美食,伴着浓浓的市井气息代表着浙江最淳朴的乡土味道。

开化是钱塘江的源头所在地,连绵起伏的仙霞山脉、清澈甘冽的钱江源头,为开化人源源不断地提供着丰富的山野食材及多种河鲜。喝着矿泉水,吸着清冽山林雾气长大的开化食材,有着他处难寻的乡野风味。

「开化清水鱼」

开化的清水养鱼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此鱼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机草。其品质更是一流。在当地老百姓有句待客的口头禅:“山坞里,没好菜,抓条活鱼把客待。”开化清水鱼中,最有名的当属何田清水鱼。

本地人常说,出了开化就再也吃不到清水鱼,大抵是因为缺了钱江源的好水,生养出来的鱼就失去那份灵气;连煮鱼的汤,离了本地的山泉,也欠了点醇厚滋味。

「朱熹白腊肉」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在开化讲学七年,百姓送先生猪肉,因不能及时食用,并将猪肉挂在屋内墙上,时间久后变成风干肉,又称白腊肉。当地百姓有来客时,是必备的待客佳肴。

由于不用盐腌制,保留着新鲜猪肉的那份鲜美与醇香,经炒、炖、慢火焖透,腊肉晶莹剔透、瘦肉红润、肥肉淡黄,肉质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香气扑鼻。

兰江畔:金华市兰溪市

“依水、访古、世外桃源”,在兰溪,以水寻景,由水观城,水与人、山与村,都是鲜活而生动。一湾兰江绕城而过,古村里的白墙黑瓦围着一个又一个池塘,山川美景因水旖旎如画。

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商人们汇聚在这里,各色货物在此集散,各地文化风俗在此激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兰溪味道。

作为四大诗路中钱塘江诗路的重要节点,兰溪至建德水上诗路复航获省政府肯定,“光影演绎”点亮三江六岸夜色画卷也成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靓丽景观。新时代的兰溪,正以诗路文化,再现当年的由水而兴。

「兰江一品鲜」

兰江上鱼类丰富,兰溪人以前常买河鲜品尝,也有喜欢垂钓的市民,将手头钓到的各类杂鱼精心烹调,做成美味。

一品鲜就是其中之一,它选择兰江中五种常见的鱼类,一起烹制,这样各种河鲜不同的味道互相融合,鲜味夺人。

「白斩鸡」

白斩鸡是兰溪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每逢年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这道白斩三黄鸡,既庆祝家人们欢聚一堂,也迎接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

白斩三黄鸡皮黄肉白,肥嫩鲜美,其蛋白质含量高,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老少咸宜。做这道菜的要诀是:“水要多,火要旺,水开下,几分钟,锅端离,汤冷捞。”

钱江城:杭州市萧山区

曾为吴越争霸古战场的萧山,两千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凭吊古迹,也在民间留下大量的历史典故。萧山不仅是“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也是“钱塘江诗路”和“大运河诗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勤劳智慧的萧山人民借传说入菜,将那段历史风云在舌尖上重现。沿着这条根植于文化血脉的民族记忆,我们看到的是有诗、有景、有美食、有传承的别样萧山。

「萝卜干」

萝卜干是萧山传统的美食之一,也是当地的老百姓餐桌上必备的美食之一,更作为不可或缺的原料被烹饪成色香味俱全的大菜,荣登大雅之堂。

选料得用萧山“一刀种”萝卜品种,经过三次腌制而成。色泽黄亮,鲜脆爽口,既保留了萝卜的自然甜性,也有令人回味的腌制味道,被赞誉为“色、香、甜、脆、鲜”五绝。

「萧山酱鸭」

先调制一脸盆的酱油,放入八角、茴香、味精等调料。将洗净的鸭子放入脸盆里,隔一夜后捞起,在太阳下晒到酱油色。

咬上一口,肉质柴而不腻,浓郁的酱香味渗透到鸭肉里,让人欲罢不能。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02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