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孟子被称为“亚圣”的故事,孟子的故事及典故

孟子作为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及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一年后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的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和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即1330年,孟子被加封为邹国亚圣公以后,才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孔子的思想主张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仁政学说和他的教育思想为几百年后的中国封建王朝准备了思想武器和治国之道,并与孔子的思想一道共同影响了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社会。

孟子

孟子的思想表现出对人的注重和对人的评价的肯定,他的性善论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强调个体理性自觉的内发说他对教育作用的。阐述对大丈夫理想人格的议论,对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的见解,无不体现了对人的主观作用的提倡。孟子思想对后世中华民族气节,民主精神的激发,崇高境界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山东邹城,这座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杰地灵,圣贤迭出,一代儒学大师孟子的故居就坐落在这里。孟子故居位于山东省南部,与孔子的故乡曲阜毗邻,很早就被人们知道。称为邹鲁。孔子和孟子作为中国历史中的至圣和亚圣,自古就广为人知。孟子故居位于曲阜城南13公里的付村内偏西,这里是孟子的出生地,村内的东西大街为孟子故里结。路北坐北向南为孟子故宅,现在存正殿一座,高五米,长11米,深七米。殿前一池名曰孟母驰驰兮,有一南北流向的小河明白马河,过河上小桥西行。路南为孟母固井,井内壁为砖砌,直径约一米时盖井口约0.6米,深约两米,为孟母当年汲水之处,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在孟子故里,流传着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

孟母三迁

据文献记载,孟子三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起初,他家居住在山东邹县城北25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子不远处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于是幼小的孟子就经常和邻居板统学着埋坟头哭丧,有时抢人家的供果吃。孟母看见了,认为住在这里不利于教养孩子,就把家搬到了邹县城国北部的描绘迎新居与市场维林。这里街上相当繁华,市场上行商客贾。拍卖喧嚣,还有江湖骗子瞒哄骗人,东部还住着一个杀猪的屠户。孟子受环境的影响,又去模仿商人的样子,有时还学着骗人,有时学徒糊的样子,整天嘻嘻。孟母感到这里也不好,便又移居于学宫之愿及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邻居的孩子都去上学,孟子嚷着也要去。孟母答应了儿子的要求。开始孟子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背着母亲不去读书。母亲知道后非常生气。一天,孟母正在织布,看到儿子逃学回来,非常生气,拿起刀子当着儿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怒视说。我只不供你读书,很不容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一丝一丝支起来的,现在割断了就无法支撑。学问也是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你学习和我支部是一样的道理,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才呢?经过孟母断机施教,孟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铭记在心,从此旦夕勤学,师承孔子,继往开来,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创立了孔孟之道。

孟子名言

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这就是历史上流传很广的孟母三迁和断机教子的故事。现如今,这已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亲教子之典范。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3003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