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玉兰花的诗句,写玉兰花的诗句

“冰心一片晓风开,总领百花迎春来”,玉兰像一位温婉的信使,为百花的到来传递着讯息。玉兰花高洁雅致,其香如兰,其色如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争相吟咏,总想用最美的辞藻来描绘它的美。精选了11首古诗,一同来欣赏古诗文里玉兰花的高雅吧!

明代著名书画家“衡山居士 ”文征明尤为喜爱玉兰花,他不仅在庭院中广种玉兰,还把自己的藏书楼唤作“玉兰堂”。他执笔画玉兰,倾心说玉兰:

  《咏玉兰》

  明·文征明

  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

  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

  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

文征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的诗、文、书、画都造诣颇深。他的这首《咏玉兰》是为数不多的直接赞美玉兰花的诗句。满枝满树的玉兰胜景,仿佛一幅大唐《霓裳羽衣舞》的美妙绝伦的场景。在美如天籁之音的乐曲中,数千身着白衣纱裙的冰清玉洁的女子在姑射仙子的带领下翩翩起舞。将玉兰花的风姿描写到了极致。通过初春的月夜、寒冷、空阶、影子、微风,更加衬托了玉兰的冰肌玉骨之美。玉兰花的美,不在于其外表,更在其内在!引用玉环飞燕的典故,为玉兰花增添了多一层的人文色彩。

文征明的画作《玉兰图》和这首题于画上的诗,现已成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珍藏品。

《题玉兰》

明·沈周

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

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

我看过沐雨的玉兰,看过月下的玉兰,皆是令人沉醉,可惜没有隔帘去欣赏过,那帘中的玉兰花,应更多了几分灵气和浪漫吧。在诗人笔下,玉兰的雪白、清幽、纯粹、空灵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陆文圭描摹了其“初如春笋露织妖,拆似式莲白羽摇”的外形:

《亭下玉兰花开》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初如春笋露纤娇,拆似红莲白羽摇。

亭下吟翁步明月,玉人虚度可怜宵。

明代王世贞赞美了其“结绮张星曲未阑,开帘一笑万花看”的风姿:

咏物体六十六首 其六 玉兰花

明 • 王世贞

结绮张星曲未阑,开帘一笑万花看。

霓裳夜色团瑶殿,露掌清辉散玉盘。

自是蓝田通别种,不同湘浦怨春寒。

扬州观里空如雪,争似侬家几树残。

明代欧大任感慨其“洗妆更有持觞客,芳草天涯奈尔何”的风骨:

《王氏园同文德承吴孝观玉兰花》

明 • 欧大任

素艳何年出苧罗,西园春色过江多。

汉滨欲请风前佩,洛浦曾淩月下波。

翠羽忽惊梅萼梦,璚花犹听竹西歌。

洗妆更有持觞客,芳草天涯奈尔何。

明代睦石笔下的玉兰似玉殿中的美人:

《玉兰》

  明·睦石

  霓裳片片晚妆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

明艳动人的玉兰花除了有美人的姿色,还有仙风道骨之气。

清朝的查慎行看着满枝满树的玉兰花在微风中舞动,身姿是如此曼妙迷人,不由得幻化出奇妙的幻觉:

  《雪中玉兰花盛开》

  清·查慎行

  阆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纷纷下,齐戴华阳玉道冠。

诗人的想象虽为绮丽,但把芳洁高雅的玉兰比之美人,说为仙女下凡,自是不为过。自唐代起,玉兰就已成为“花园爱宠”,她与海棠、牡丹、桂花合为“玉堂富贵”。

《玉兰》

明·王谷祥

皎皎玉兰花,不受缁尘垢。

莫漫比辛夷,白贲谁能偶?

这样白洁而有光泽的玉兰花,看来是一点也不受尘埃污染的。你不要一般地拿它与辛夷之类的香草相比,尽管玉兰与一般香草一样也有芬芳的气味,但它的颜色那样雪白,花朵那样硕大,是香草所不能比拟的。

《大风惜玉兰》

清·赵执信

池烟径柳漫黄埃,苦为辛夷酹一杯。

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

清清的一汪池水,映衬着鹅黄的柳条,仿佛在为玉兰花斟满春酒一杯又一杯!笔锋一转,这么高立枝头纤尘不染的花朵,不畏风吹雨打,年年在这个时候开!一个“斗”字,玉兰花秀外慧中的形象就这么鲜活起来了!

《玉兰》

清·孙星衍

迎春开趁早春时,粉腻香温玉斫姿。

容易阶庭长得见,人从天上望琼枝。

“迎春开趁早春时”,是点玉兰花开放的时间。一个“趁”字,写出了玉兰好花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不失良机,不误春期。

“粉腻香温玉斫姿”。是交代玉兰花可供观赏的特点。将玉兰拟化为一个披一身缟素,含一袭芳菲的美女,而玉兰的悦人之处正在她软玉温香的气韵和典雅高贵、胜似雕琢的自然形态。

“容易阶庭长得见”。是写玉兰生长的环境。说人们随时可以到阶下庭中的花树下去流连观览。

“人从天上望琼枝”,是点明观赏玉兰花的最佳角度。说人从上往下看,这视角能给人带来不同层次的美感。

《满庭芳·玉兰》

清·朱廷钟

刻玉玲珑,吹兰芬馥,搓酥滴份丰姿。

缟衣霜袂,赛过紫辛夷。

自爱临风皎皎,笑溱洧、芍药纷遗。

藐姑射,肌肤凝雪,烟雨画楼西。

开齐,还也未,绵苞乍褪,鹤翅初披。

细细诵读这些诗句,仿佛一股幽香萦绕,氤氲出一朵朵高雅胜似雪的花来!

诗人笔下的玉兰花,是如此极具魅力的生命之花,咱们也来看看画家是如何展现他们对此花的崇拜之情,一起来欣赏这极具雅趣的芳香之作。

历代名家笔下的玉兰花

五代十国 徐熙(传) 玉堂富贵图

五代十国 徐熙(传) 玉堂富贵图

112.5X3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五代十国 徐熙(传) 玉堂富贵图(局部)

《玉堂富贵图》画玉兰、海棠、牡丹、石竹等,花蕊繁复,枝干错综,珍石下一锦鸡,均以双钩填彩方式描绘,工致秀丽。空隙又以石青敷染,画面填满色彩秾艳的景物,极富图案趣味。徐熙为南唐著名的花鸟画家,画史记载他长于以墨写枝叶蕊萼,然后上色称落墨花,独具风格。

明 沈周 写生册-玉兰

明 沈周 写生册-玉兰 34.8×5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册为沈周68岁时所作,作动植物写生,用意甚精而笔墨不羁,款书笔意亦甚崭截。据高士奇题,此册原为嘉兴李肇亨所藏,曾载于六研斋笔记,辗转归之于高。写生册共16幅,有玉兰、蝴蝶花、萱、葡萄、蛎房、蛑蝤、猫、驴等。沈周能诗文,工书法,又善山水。并兼工墨画花果、翎毛等。

明 沈周 画芝兰玉树

明 沈周 画芝兰玉树 135.1×5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沈周 画芝兰玉树 (局部)

《画芝兰玉树》画中坡上灵芝兰草,后倚大石。玉兰花一株,在石后出枝,每枝三五花,用笔极秀,与晚年笔趣大异,文徵明所学者多此种。幅上之吴宽题,与明宪宗戊戌(1478)年吴题林逋二札字体甚近;同年沈周所作赠吴之行画卷,用笔秀雅又与此相类,故本幅或亦此年所作,沈周时年五十二岁。

明 周之冕 百花图

明 周之冕 百花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百花图》系周之冕的晚年之作。该图勾画了四季花卉,其中木本花卉多为折枝。画家将吴派的写意山水笔墨转化为花鸟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勾花点叶派。周之冕以写意的手法勾写或涂抹出花叶、枝干,随意之中透露着明快和清雅,反映出文人画家淡泊不羁的胸臆。

明 文徵明 白玉兰图

明 文徵明 白玉兰图 27.9×133cm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 文徵明 白玉兰图 (局部)

《白玉兰图》卷绘一树白玉兰,一枝探出,生意盎然,似在晨露中散发幽香。文氏此幅不作精巧之笔,全以笔力取胜,诚写生之精品。

明 陆治 王穀祥 海棠玉兰图

明 陆治 王穀祥 海棠玉兰图 67.2×3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陆治 王穀祥 海棠玉兰图(局部)

此幅是陆治、王穀祥合画的玉兰、海棠,二花交相辉映,一派春华。二人勾花点叶,得自然生趣。

清 余穉 花鸟图册-玉兰

清 余穉 花鸟图册-玉兰 33×37cm 故宫博物院藏

《花鸟图》册共十二开,通过绘有兰花、牡丹、茶花、萱花、百合、荷花、秋菊、桃花、海棠、玉兰、梅花、腊梅等,每朵花上分别点画着蜜蜂、蝴蝶、蜻蜓、蚱蜢、山雀、黄莹、画眉、麻雀等虫鸟,展现出一幅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其构图简洁,典雅,色彩明丽,笔法工整细腻。这一系列作品继承了郎世宁的绘画技法,无论从枝叶的阴阳向背还是花朵的光影变化都刻画地栩栩如生,这样能够娴熟运用光影效果在古代中的花鸟画家是不多见的。花鸟图运用的色彩偏清淡典雅,这说明了他的画是具有东方独有的审美情怀的。

清 胡湄 玉堂富贵图

清 胡湄 玉堂富贵图 221.5×92.3cm 天津博物馆藏

清 胡湄 玉堂富贵图(局部)

此幅以白玉兰、海棠花、牡丹为背景再衬以锦鸡一双寓意玉堂富贵。敷色用笔学林良、吕纪而更趋艳丽,沈铨是其高足,传其画法而有出蓝之誉。

清 邹一桂 玉堂富贵图

清 邹一桂 玉堂富贵图 197×96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邹一桂 玉堂富贵图 (局部)

图绘玉兰、海棠、牡丹、杜鹃花开灿烂,玉兰寓意玉堂,牡丹寓意富贵,即祝富裕显贵的之意。玉兰洁白无暇,海棠淡紫娇羞,牡丹色彩纷繁,典雅高贵。

清 李鱓 玉兰牡丹图

清 李鱓 玉兰牡丹图 138.1×69.8cm 南京博物院藏

此幅是李复堂较为工致的一幅写生花卉图,玉兰树极具生发之姿,玉兰花怒放,生机无限。巨石旁白牡丹,柔美富贵,体现了扬州画派与世相偕的入世画风。

吴昌硕 玉兰

曹简楼 玉兰富贵

孙其峰 玉兰

吴昌硕 玉兰

吴昌硕 玉兰

吴昌硕 玉兰花

任伯年 玉兰

江寒汀 玉兰小鸟

颜伯龙 玉兰

齐白石 玉兰

齐白石 玉兰

齐白石 玉兰

张朋 玉兰

陈半丁 玉兰

李苦禅 玉兰

黄宾虹 玉兰

黄宾虹 玉兰

潘天寿 玉兰

李苦禅 玉兰

于非闇 玉兰鹦鹉

王雪涛 玉兰

赵少昂 玉兰

王雪涛 玉兰

许麟庐 玉兰

王天池 玉兰

郭风惠 玉兰鹦鹉

杨超 玉兰花

陈子庄 玉兰

崔子范 玉兰花

崔子范 玉兰八哥

丁衍庸 玉兰小鸟

丁衍庸 玉兰禽趣图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799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