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婚姻故事,徐志摩后悔与张幼仪离婚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二者何为正解?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

张幼仪的这一段话,正是她自己与徐志摩之间感情的最好解读,这也是她内心深处最痛苦的伤。

张幼仪对徐志摩的爱,从最初到结束,都始终没能换回徐志摩对她的一丝垂怜。徐志摩所给予张幼仪的,只有那无情的伤害,而且还重重地砸在了她的心上。

但就是这样一位女子,纵使她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生活,被逼离婚,其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创伤,这也没能消灭她与生俱来的志气。自强自立的她,在生活的打压之下,坚强地站了起来,还一跃成为上海滩的女强人!

抗战期间,张幼仪凭借着出色的经商头脑,在机缘巧合之下大发了一笔横财。靠着这笔巨大的财富,张幼仪从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那么,作为徐志摩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在离婚后究竟经历了什么?她是如何实现逆袭,赢得最后圆满的人生的?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家境优渥的富商之女

1900年,在江西宝山出生的张幼仪,自小就生活在一个家境优渥、不愁吃穿的巨富之家。家里的祖祖辈辈都是经营着贩盐的生意业务,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名望。到了张幼仪祖父的这一代,他们家族才开辟了另一条道路,走上了行医之路。而张幼仪的祖父则是入朝为官,曾经在四川地区当过十几年的县令,后来年纪大了才辞官回到老家。

张幼仪一家住在江苏宝山的一座大宅子里边,宅子非常气派。家中共有十二个兄弟姐妹,光是哥哥就有三个,大哥张嘉保,二哥张嘉森和四哥张嘉璈。

这几位哥哥有从政的,也有从商的,这些哥哥们后来在上海滩也都是响当当的一号人物。张幼仪今后的生活转折,也多亏了这些哥哥们的帮忙。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张幼仪与哥哥们

纵使从小在家里过着十分富裕的生活,享受着极好的待遇,但在那个重男轻女思想较多的年代,张幼仪依然避免不了经历一些传统的陋习。

张幼仪母亲的旧式思想非常严重,从小就裹小脚的母亲,自然也要给张幼仪裹小脚,因为只有这样,她的母亲才不用担心女儿嫁不出去。于是,当时才只有三岁的张幼仪被迫裹起了小脚,无论她如何拼命反抗、大声地痛哭流涕,都没能阻止母亲将湿布条紧紧地缠在她地脚上……

非常疼爱妹妹的二哥张嘉森,实在不忍心听到妹妹发出的惨叫声,于是他对母亲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可谁知,母亲将自己的愚昧想法告知了儿子,还让他不要多管女人家们的事情。

张嘉森自然是不能理解母亲这种愚昧至极的想法,为了减轻妹妹的痛苦,他坚定地告诉母亲:妹妹的婚事就交给自己来安排,一定会帮助妹妹找到一个好婆家!

母亲这才终于停止了给张幼仪裹小脚的动作。

1912年7月,在二哥和四哥的帮助安排下,12岁的张幼仪前往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这所学校的校长非常重视女子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因此,张幼仪也在这个学校受到了新式的教育。

所以张幼仪在嫁给徐志摩之前,也并不是一个大字不识、思想迂腐的深闺小姐,她也是读过书的、受到过新式教育的。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张幼仪

不幸的婚姻生活

一日,正在师范学校上学、还未结业拿到毕业证的张幼仪,突然被家里派人给接了回去,彼时只有15岁的张幼仪很是纳闷,她并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何事,家人竟连学都不让上了,直接把自己给接了回来。

到家后,她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原来家里帮她找了一个好婆家,她要成亲了。而为张幼仪作媒、定下这门亲事的,正是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

张嘉璈当时正在浙江,担任都督朱瑞的秘书,在杭州一中进行巡视工作的时候,张嘉璈就在学校里边发现了一位才华出众的学生,而这个学生就是徐志摩。

张嘉璈了解到,徐志摩的家里也是世代经商的,他的父亲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一个实业家,而作为徐家长孙独子的徐志摩,他自是从小也在一个舒适优裕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子哥。

而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也十分满意儿子与张幼仪联姻,因为徐家与张家的政治经济地位相比相差很远,所以徐父在得知张嘉璈的意向后,便十分痛快地替儿子徐志摩定下了这门亲事。

就这样,门当户对的徐志摩与张幼仪,在家人的安排之下进行了一场家族联姻。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张幼仪与徐志摩

1915年,15岁的张幼仪只能中途辍学,在这场包办婚姻中嫁给了徐志摩。生性自由并且崇拜新式思想的徐志摩,虽然摒弃这种充满封建陋习的包办婚姻,但他却也只能接受父母之命,被迫参与这段被安排的婚姻。

徐志摩对自己的这位新婚妻子,一直存在着很深的偏见与漠视,这种情感也源自于徐志摩对封建礼教的厌恶。

张幼仪出生在传统的中国家庭,虽然接受过新式教育,但她依然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性格较为沉默不多言,举止端庄,在料理家务、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表现得非常出色。

但这些传统中国妇女身上的优点,却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徐志摩眼里,成为了没有见识,呆板乏味的名词。尤其是张幼仪中途辍学的这件事,让徐志摩认定了张幼仪是一个传统的封建女子,是一个封闭而又愚昧的“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从结婚那一刻起,就只愿意与张幼仪维持着表面的夫妻关系,而对于其它的温情时刻,他则从未给予过张幼仪。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1918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大儿子徐积锴出生了,徐积锴的小名起作了阿欢。在阿欢出生不久之后,徐志摩就不顾刚辛苦生产完的妻子以及尚在襁褓之中的儿子,毫不留恋地只身一人前往国外学习。也许,生孩子在他眼中也是一种任务吧!

张幼仪一人在家中,悉心照顾着阿欢的一切生活,这其中的辛酸苦辣,想必追求浪漫自由的徐志摩是不会了解明白,也不会心疼的。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国外被逼离婚

1920年,张幼仪的二哥张嘉森特地给徐志摩写了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张嘉森表示希望徐志摩能够顾念自己的妻子,并把她接到国外去一同生活。

徐志摩知道这是家族对自己下达的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任务,所以他只能不耐烦地接下了这个被交托的重任。很快,张幼仪在公婆的安排之下,踏上了国外寻找丈夫徐志摩的道路,此时的她,对未来还是充满憧憬的,丝毫不知自己的丈夫,竟是不想见她的。

时隔两年,张幼仪终于在异国他乡再次见到了自己的丈夫,但在看到丈夫的第一眼,她的心里瞬间就凉了一大截。当时映入张幼仪眼帘的,是她从未见过的、身穿一身西装的徐志摩,她能明显地感知到徐志摩心中的淡漠,因为徐志摩在众多当场接船的人中,是唯一一个露出不想在此地表情的人。

徐志摩眼中的不耐烦,深深地刺痛了张幼仪的心。

可不久之后,张幼仪又迎来了一个更大的打击,因为她知晓了丈夫徐志摩已经有了新欢,那个赢得徐志摩欢心的人,就是一代才女林徽因。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林徽因和徐志摩

徐志摩在英国留学期间,是林徽因父亲林长民的一个学生,俩人因此相识,才貌出众的新时代女性林徽因,正是徐志摩心中的女神,追求浪漫自由的两个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而张幼仪的到来,则打破了徐志摩的美好爱恋。

林徽因虽然追求自由浪漫的爱恋生活,但是她却并未被甜蜜的爱情冲昏了头脑。在知道徐志摩已有妻子和一个两岁的孩子之后,林徽因就坚决表明了,要斩断自己与徐志摩浓浓爱情的想法。

而不甘心就此失去林徽因的徐志摩,竟怒气冲冲地找到了在家为他操持家务的妻子张幼仪,还没等到他开口,张幼仪就告诉了徐志摩一个激动的消息:她已经怀孕两个多月了。

此时,情绪上头的徐志摩根本接受不了这个束缚自己命运的事实,于是他不假思索地说:“什么?赶快去把他打掉!”

说出这句话的徐志摩,眼里充满着冰冷与绝决。

这让刚刚经历喜悦心情的张幼仪,内心的片刻温暖瞬间就冰冷到了极点。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徐志摩

后来,念及张幼仪此时正怀着身孕,徐志摩的离婚计划就暂时搁置了。在张幼仪怀孕的期间,徐志摩对其不管不顾,无奈之下,大腹便便的张幼仪只得求助了在法国求学的二哥张嘉森。

在二哥的帮助之下,张幼仪在法国休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在二哥的安排之下,她在德国进行了待产。待产期间,张幼仪算是对徐志摩彻底死心了,她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赢得不了他的心,与其整日接受他的冷暴力,不如早日断了这份婚姻,寻找自己的出路!

1922年2月,张幼仪顺利产下了小儿子彼得。3月份,张幼仪就毅然决然地与徐志摩在柏林正式签字离婚。至此,张幼仪结束了这段长达7年的痛苦婚姻。

签好离婚协议后,徐志摩还跟随张幼仪前往医院看望了自己刚出生的小儿子彼得,当时张幼仪看到,徐志摩将自己的脸贴在了窗户的玻璃上边,看的神魂颠倒。但唯独,他始终没有过问她,要如何在这陌生的国度,抚养儿子长大。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张幼仪与幼子徐德生(早夭)

离婚后的身心受创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并未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困顿的境遇反而激起了她发奋图强的求学心,张幼仪想要继续自己未完成的学业。她开始一边抚养着刚出生的小儿子,一边自学德文。

之后,张幼仪还跟随自己的二哥张嘉森去往了德国,并进入了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

在德国学校读书期间,张幼仪秉持着严肃认真的学习理念与严谨的学习作风,逐渐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但是命运仿佛是跟张幼仪开起了天大的玩笑。

1925年,她的小儿子彼得因为患上了腹膜炎,最终在德国不治身亡。彼得去世时,才仅仅只有三岁,这让张幼仪心碎不已。本来对生活充满希望,想要靠自己的努力闯出一片天的她,身心都受到了重创。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次子彼得

在德国的日子里,张幼仪从最初的小心翼翼、怕做错事的模样,到最后经历了与丈夫离婚,儿子在他乡去世的悲惨遭遇。这种种的一切,无疑不是张幼仪人生最晦暗的一段时光,那时的她,只感觉在德国日子太煎熬了,实在待不下去了。

1926年,在八弟张禹九的帮助之下,张幼仪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道路。回到久别已久的家之后,张幼仪见到了在门口等待自己的大儿子徐积锴,这让她的心中才感到了一丝安慰,她连忙叫着儿子的小名“阿欢”。

小阿欢虽然时隔几年未见母亲,但却依然在内心深处记着母亲的模样,在听到母亲呼唤自己后,小阿欢连忙奔跑着投入了母亲久违的怀抱中。

张幼仪抱着大儿子这实实在在的身体,感受到了这炙热的温度,她空落落了几年的心才终于踏实了下来。在家中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张幼仪就带着阿欢前往北京,继续读书的生活。她在二哥张嘉森的帮助之下,进入了东吴大学教授德语。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张幼仪与儿子徐积锴

转战商业成为女强人

1928年,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在上海已经是鼎鼎有名的银行家和实业家,年纪轻轻就担任了中国银行的总经理。在他的支持和帮助之下,张幼仪担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

张幼仪极具商业头脑,她知道这家银行在1910年的时候是由几名女性创办的,所以银行中往来大多也都是女性。于是,她抓住机会,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女子必须将自己的私房钱藏起来”的这一西方理念引进国内,来吸引全国各地的名媛以及富家太太,都来银行进行储蓄业务。

之后,张幼仪的八弟张禹久在上海的静安寺路开了一家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出任了该公司的总经理,徐志摩的父亲也在这个服装公司进行了投资。云裳公司的发展势头很猛,一度成为了上海最最高端、年轻人最爱去的时尚汇集地。

1936年,从政的张幼仪二哥张嘉森主持成立了国家社会党,在二哥的邀请之下,张幼仪开始管理起了党内的各种财务事宜。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深受母亲影响的徐积锴

徐积锴刚出生时,他的名字就被徐家人寄予了厚望,徐老太爷十分希望徐积锴能够从政入仕,就连他的名字都是为此而特意取的。

在徐积锴百天宴的时候,他的家人为他准备了“抓阄”仪式,当时家人在徐积锴的面前,放满了量尺、算盘、一把铜钱和一支笔。

令徐家人惊喜的事情是,徐积锴真的就拿起来家人们都想让他拿起的那支笔,而那支笔正好是徐积锴的父亲徐志摩曾用过的一支笔。

徐老太爷本以为孙子徐积锴会与儿子徐志摩一样,走上同一条读书之路,但不曾想徐积锴的选择,却与祖父希望的大相径庭。

徐积锴在母亲去往国外之前都是由祖父母所扶养的,在这几年的时间,徐积锴在祖父母的严格教育之下,性格变得很内向。张幼仪从国外回来之后,就发现了这一点。在德国学习过幼儿教育的张幼仪,首先耐心教育了徐积锴,在母亲的悉心栽培和培养之下,徐积锴的性格果真变得越来越开朗。

在徐积锴13岁时,他的生父徐志摩就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了。中学毕业后的徐积锴为了生计,进入了交通大学念起了土木工程专业。1947年徐积锴又奔赴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以及纽约科技大学,攻读了经济和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徐积锴成了一名著名的工程科学家。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徐积锴与妻子

几年后,他在母亲的影响之下,开始了从商生涯。徐积锴因从小与父亲徐志摩接触的不多,所以,也就跟父亲所从事的笔墨生涯始终没有缘分。

但徐积锴却帮助父亲徐志摩做了一件大事: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徐志摩的好友梁实秋,为出面编辑徐志摩作品全集的事发愁。此时,正在美国的徐积锴听闻后,专门赶到了台湾,帮助梁实秋。他们去往了许多图书馆,搜集了许多徐志摩的作品,经历了一年的艰苦时光,终于在美国图书馆搜集到了所要找寻的书籍资料,最后经过梁实秋的编辑,这本徐志摩全集终于得以发行。

从商一辈子的徐积锴,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为了留存父亲徐志摩的作品,与文墨打了些交道,更重要的是,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做了一件意义非常重大的事情。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新的婚姻生活

解放前夕,张幼仪前往香港定居,并在香港结识了邻居苏纪之。苏纪之年轻时在日本求学,后又奔赴上海行医,最后在香港从事中医的事业,苏纪之也曾有过一段婚姻,离异后只有一个女儿。

境遇相似的两人,慢慢地不再局限于彼此的点头之交。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之后,张幼仪决定与苏纪之组成一个家庭。在结婚之前,张幼仪还特地给远在美国的大儿子徐积锴写信,征求他的同意。

大儿子徐积锴自小就了解母亲的生活是怎样的,也非常辛苦母亲为这个家的辛勤付出,所以对于母亲选择再结良缘,徐积锴自是十分高兴的。

在儿子的支持之下,张幼仪有了自己新的婚姻生活,她与丈夫苏纪之感情契合,还帮助丈夫开了一个诊所,并帮助他管理财务事宜。

与徐志摩离婚后,张幼仪再嫁苏纪之,将徐志摩唯一血脉培养成才

张幼仪和孙子辈合影

1967年,已经67岁的张幼仪在丈夫苏纪之的陪同之下,曾前往英国康桥与德国柏林的故地再次进行了重游。

时隔多年,再次见到同样的场景,张幼仪的心态发生了完全的改变,她不再是之前那个怯懦懦的女人,而是成长为了一个无所畏惧,敢于直面狂风暴雨的坚毅女性。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048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