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青旅里,挤满了年轻人

大家印象中的青旅是什么样的存在呢 ?

在我记忆里的青旅,2杯奶茶就能拿下的价格,2平米左右的床位 。

更多都是作为年轻人穷游旅行的必备 。

而如果各位最近有去过青旅店,应该不难发现 。

不同于单纯的旅游游玩,反倒是多了不少拿着电脑专心致志坐在大厅的年轻人 。

走进房间,还能看见这样孤身一人直接背个书包,行色匆匆 。

把自己的首个落脚点,选在青旅的年轻人 。

这些年轻人真的是为了纯粹穷游,愿意挤在狭小的6人间、甚至是8人间么,以及他们身上又在发生着怎么精彩的故事 。

为了更接近这些人真实的生活,我打算 去附近的青旅看一下 。

01

“毕业来上海,100块的青旅刚好作过渡。”

最先我和汤圆认识的青旅 。

位置很好,就在市中心静安区的老街上 。

静静坐落在梧桐树下的青旅 

附近就是精致的餐饮店和咖啡店,到是确有几分上海小洋房的浪漫情调 。

但现在的汤圆可没时间享受这份美妙,对于 出身于安徽淮南,今年才毕业的汤圆来说‍ 。

真要说回的自家小县城吧,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太少,自然 离家较近 、机会更多的大城市上海,就成了汤圆的下一站目的地 。

但要想住在上海市区,单就20平左右的老破小套一,房租就得4000元/月左右,还得是押一付三 

这样的价格对于打工人都不是一笔小数目,更别提 每天收入为0元的 汤圆 。

于是在师兄师姐的介绍下 :

一晚也就100块左右的青旅,就成为了找工作时最好的 过渡区。

汤圆最终选择的是类似这样走廊式的,100元一晚的六人间 。

房间面积非常有限,随处可见都是衣服和行李箱 。

更让汤圆失望的是,住进青旅的第一晚,没有诗和远方,也 没能 结交天 南地北 的朋友和他们谈天说地 。

“我才走进房间的第一秒,里面一位女生就“唰”的一下把窗帘拉上了” 。

远比想象中冷清 。

此外,除了要和同住的人共享私密空间,更局促的 。

还是也就勉强能到2平左右,一个长条型的床位, 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得为每一次翻个身而小心翼翼 。

这样的条件,或许 已经 工作 的人,不太会选择 。

但对于才从校园毕业的汤圆来说,“和学校的宿舍也差不太多,就当自己快速置换了一批室友呗”。 

于是作为工作临时过渡的汤圆,就这样接纳了与学校生活无缝衔接的“社会宿舍” 。

而在青旅的生活其实有点单调,接到面试就出去,没面试就待在公区接着找下一家,继续投简历 

比如在汤圆住过的上一家上海青旅里 。

她就常常一个人这样,在独立的小隔间自习室里,浏览招聘信息 。

当我问到汤圆打算住多久时,汤圆表示自己昨晚才收到杭州的面试邀约。

已经收拾好行李 。

打算立刻开启自己另一段的杭州寻找工作之旅 。

如果说对于毕业才到上海的汤圆,青旅是初入社会的过渡区,那么更令我惊讶的 。

还是那些找到工作后,还仍然选择在青旅长期生活的人 。

02

“60块一晚的八人间,我住了快大半年。”

不同于汤圆还算蛮精致的青旅住宿 。

我和可可见面的青旅, 是位于长宁区的一栋商住大楼里 。

并且青旅老板还告诉我,住在这里的年轻人,要么是来上海临时求职,要么是好几个月都连续住在这里,每天几乎都是爆满 。

但老实说,60块一个晚上,还要住8个人 。

这样的住宿条件,直到我走入房间的那一刻,才能真实感受到空间的利用有多极致 。

一打开门,映入眼帘的是男生们居住的8人间宿舍。

女生们的还要在更左侧,双方之间仅有薄薄的窗帘维持个人的私密空间 。

再来看看公区,入口处的玄关。

紧巴巴的放着鞋架和洗衣机,走进门时还得微微侧着点身子 。

并且对于唯一的活动区域,没有长桌,也没有大面积的活动区域 。

只有小小的一个单人沙发,冰箱也紧凑的挤在一旁 。

而就是这样的青旅,作为上海某所大学今年应届生的可可,去年因为疫情从学校回家后就没再申请宿舍,直接住进了青旅 。

到现在为止,可可已经 住了快大半年,并且她还告诉我即使上个月已经找到工作,她还会继续住下去 。

为什么会这样 ?

可可简单给我算了一笔经济帐 。

第一,房租足够便宜

在有限的面积里,要塞下整整八个人 。

甚至连日常的吃饭,也只能勉强端个凳子,蹲着身子吃 。

那些和可可同样选择住在这里的人 。

有律师、hr、还有 同时兼职了多份工作的小姐姐 ,她们也都是在找到工作后,依然坚持住在这里上班族们 。

包括每个人的床位,宽度也就在1米左右 。

但是一晚60的价格, 如果连续包月还能更便宜,大概1500一个月 。

此外包括额外的水费、电费、以及洗衣机的钱全免 。

这样的房费,相比基本在长宁要到3000元/月一个单间的价格,还是划算的。

第二,也是因为今年可可在上海面试的公司,基本都在降低招人成本。

毕竟疫情也才开放不久,不少公司也开始通过降薪度过阵痛期,就好比原本8k左右的月薪,今年也就能拿到6k 。

因此,虽然看似简陋的青旅,倒成了可可求职路上的避风港 。

甚至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房租,她还会每个月抽个4、5天去Zara兼职,一天200的薪水,差不多也能抵得上青旅的支出 。

毕业才来上海过渡住了几天的汤圆,还有在青旅住了快大半年的的可可 。

对于她们来说,也就是在一个城市才开始接触青旅。

而还有的小伙伴,已经在穿梭于各个城市的面试过程中,将住进青旅变成了家常便饭的事。

03

“北京、上海、杭州、青海,青旅就是我的酒店平替。”

小妹应该是我见过的,在所有城市中居住在青旅,那个最频繁的人了 。

作为今年河北高校的历史专业硕士,从去年12月左右,小妹就开始奔波于各个城市准备面试 。

而对于还没毕业的小妹来说,跨城面试带来的交通费、餐食开销已经够多,至于每晚的住宿问题更是能省钱就省 。

尤其是 小妹曾经在上海住过的酒店,一晚两三百的开销,房间干净,服务也蛮好 。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窗户 。

这样的压抑感也让小妹更加青睐价格更便宜的青旅,同样的,青旅也见证了小妹跨城市找工作的每个过程 。

从北京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到上海参加申博考试。

住的是漕河泾附近约80一晚的四人间青旅 。

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焦虑充斥的小妹,又紧接着缩在青旅狭小的上铺,开始狂投简历 。

几经波折后,小妹终于在青海 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 。

而面试前的当晚,住的青旅就更便宜了 。

是这样只需要40左右一晚的1.2米的胶囊床 。

而当我问小妹,你对这些青旅有什么感受吗。

小妹笑了笑,“ 要是青旅能像便利店一样热饭就更好了,买一份外卖能够吃两顿” 。

“热一热还能再省一笔钱” 。

所以你看,无论是毕业后初来乍到的汤圆, 坚持挤在60元一晚的八人间大半年的可可 。

还有为了节省酒店开销 ,在 各个城市都选择住在青旅的小妹 。

04

这些正涌入青旅,或是过渡或是长期生活的年轻人。

其实 也都是在 积极奋斗 ,不断 追求 更好生活 的人 。

包括我们看到在今年五一期间,最受年轻人喜爱榜单首位的就是青旅‍ 。

数据来源:同程旅行 

搜索量周环比增长超230%,比一般大众最常选的经济型酒店搜索量还要多一倍‍‍‍‍‍‍‍‍‍‍ 。

同样的在小红书上 。

也有越来越多来上海找工作的小伙伴,在分享着各自的生活‍‍‍‍‍‍‍‍‍‍‍‍‍‍‍‍‍‍ 。

对于那些毕业不久就入住青旅的人来说,没有选择躺平,哪怕是挤在一个小小的上下铺 。

也是因为真的想要在一个好的城市去找到一份工作,扎下去好好的稳定下来 。

才会 考虑将价格更低的青旅作为自己初入城市的一个过渡 。

趁着自己现在年轻的时候吃一些苦,其实也是为了将来能省下一些钱, 等找 到工作有了一定基础以后 。

也就有了可以换取更好地方居住的资本 。

这些为了在一线城市找工作,挤在青旅的年轻人 。

住着六七十的青旅,有的风尘仆仆奔走多个城市四处面试,有的干着一个月三四千不包住的工作 。

但在我眼里更多看见的,还是他们自给自足,努力生活的样子 。

以上为正文,来自Moon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0414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