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字的古诗诗句,带山字的古诗词大全

山塘寻古||重阳登高日,诗人上含山。

含山,自古以来只是个小地方。然地方虽小,名气还是很大的。这不,各朝各代都有名人雅士光临含山,并为含山留下诗篇。

元朝有个文人,也是诗人,叫黄玠,浙江慈溪人。”黄玠的曾祖黄震是南宋官员,字东发,号文洁,南宋学者。宝祐四年进士,历仕史馆检阅、广德军通判。原来黄玠的祖上也是做官的。他的父亲黄正孙,不知为什么,竟做了个上门女婿。妻子是奉化一姓陈的书香之家。所以这个黄玠出生在外公外婆家。听说它在外婆家生活了十六年之久。

黄玠的外公陈著也是个文人,工五言七言。母亲陈润也喜欢诗文。难怪啊,这黄玠自小在外公身边耳濡目染,再加他自幼聪慧,诗文也是了得。

山塘寻古||重阳登高日,诗人上含山。

黄玠于1305年西行至嘉兴魏塘,大概是他26岁的辰光。8年后其父也来魏塘,第9年母亲来魏塘团聚。这之后黄玠寓居嘉兴,卜居湖州,晚年喜吴兴山水。写有《弁山集》和《知非稿》。后编成《弁山小隐吟录》,至清时收录《四库全书》。我无意间浏览该书,赫然发现,这黄玠来过含山,也许到过善琏。请看他写含山的一首诗:

《与韩仲实九日登涵山有懐韩伯清》

凉气薄莫商,时菊委多露。

兹辰足相娱,舟楫旋且具。

往日岂复来,新人已如故。

百年几两屐,更踏涵山去。

穿空上危级,身髙鸟飞处。

江天入遐眺,暝色起烟树。

始昏见横参,岁与秋俱暮。

君子殊未来,役车在中路。

真不明白古人写诗的题目竟这么长。元朝的时候,含山仍称作“涵山”。这一次,不是清明节,“九日”,应该是重阳节。据《艺文类聚》卷四引吴均的《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李白的《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丁鹤年的《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这里的所有“九日”,其实都是重阳节。在古诗文中,重阳节写得最清楚的是唐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就是重阳佳节。重阳节自古就有重阳登高之习俗,看来这黄玠黄先生是到含山登高来了。来的还不只他一个,还有两三好友。

山塘寻古||重阳登高日,诗人上含山。

(含山塔内楼道台阶)

“凉气薄莫”,“莫”,暮也,是黄昏了。这古人也真怪,夜里还登山。这菊花都有露水了。也许路上耽搁了时辰,到含山也晚了。“往日岂复来,新人已如故。”年轻的时光不会再来了,人生已到暮年,该快活的还该快乐。这次来含山,是寻快活来的。黄玠不仅登上了含山,还登上了含山的宝塔。登高望远,喜不自禁。“穿空上危级,身髙鸟飞处。”“穿空”,“空”,孔也。这含山的宝塔,那上去的楼道窄得仅仅容纳一个人勉强通过。去年我和掌元兄登过含山塔,那感受和黄玠的一模一样。说是楼道,其实就和孔差不多。

山塘寻古||重阳登高日,诗人上含山。

(含山塔上的风铃)

登上宝塔,真是“江天入遐眺,暝色起烟树。”如果放在今天,这暝色之中还有万家灯火。有机会,应该晚上再去登一下含山塔,体会古人夜登含山塔的意境之妙。“始昏见横参,岁与秋俱暮。”我不知道这“横参”是什么。不得已去问度娘,度娘说:“横参,横斜的参星。参星在夜深之时横斜。 隋诸葛颖在《奉和御制月夜观星示百僚》说:“澄水含斜汉,脩树隐横参。” 宋范成大 《次韵汉卿舅即事》也有:“风捲南枝一夜休,孤芳岂肯为人留?淡粧素服真成梦,落月横参各自愁。” 原来这横参是天上的星星。黄玠登上宝塔,看着天上的星星,感叹时光流逝。“岁与秋俱暮。”人生已到暮年,剩下来的岁月还有多少呢?然遗憾的是“君子殊未来,役车在中路。”约好的的朋友怎么还不来呢?也许已经在半路上了。

山塘寻古||重阳登高日,诗人上含山。

(这是在含山塔第四层俯瞰之景)

人生已暮年,怡情山水间。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到处溜达。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黄玠纵情山水,不仅曾登上过含山,也许还与善琏的制笔的笔工有过来往。在他的《弁山小隐吟录》中,还发现他写的赞笔工的诗。摘录如下:

《赠縳笔温生》

温生之笔手自縳,

千金善价何凿凿。

百狐不如得一兎,

可敌人间万羊鞹。

剪剔霜毫取脊尻,

毛颖有传非苟作。

纵横出入腕若飞,

徤甚鸟骓战亰索。

频年万里献玉堂,

名与欧虞俱烜赫。

应从马上问葛强,

谁重幷刀轻鲁削。

其二,《赠制笔沈生》。

月中仙人白兔公,

缟衣翩然乘玉虹。

遗我利器五色光,

将使奏赋蓬莱宫。

江淹老去才思劣,

夜郎归来亦华发。

愿乞瑶池不死方,

须得玄霜和紫雪。

剥啄叩门秋梦回,

有客真为黄香来。

坐中顿见两毛颖,

脱帽露顶美且䰄。

君不闻朔土贵人执笏思对事,

仓卒墨丸磨盾鼻。

何曾望见㕙与䨲,

马上柳条能作字。

后来雪庵松雪俱善书,

始爱都人张生黄鼠须。

安知沈郎晚出笔更好,

犹及馆阁供欧虞。

拔奇取俊锋锷见,

双兔健似生于菟。

用之不啻仗手檛颠倒纵横随所如。

我不知道这笔工温生和沈生是哪里的笔工。也许是善琏的 ,也许不是。这些,有待我们继续去挖掘。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2038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