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译文,虞美人李煜全文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可能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本来非常美好,但作者却希望它早点结束。之前介绍的李煜几首词当中,他都在痛惜春天这么快就走掉了,用来暗喻无限江山从他的手中就这样轻易地失去。可现在他又希望春花秋月早早结束,因为这些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事让他不由得想起往事,这些往事非但不能勾起他美好的回忆,反而让他无限地伤怀。

李煜是一个杰出的词人,但并非一个合格的君王。他治国不可与父辈比肩,还枉杀了不少谏臣。所以,“往事知多少”这一句,表达的恐怕不只是失去故国的悲苦和愤慨,也多多少少有些悔恨之意。春花秋月确实早该走了。“小楼又东风”-在《相见欢》中,李煜曾写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每登上小楼,倚楼独望,看到春花秋月的美好景象,不由得想起了江南故国,可偏偏“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一轮明月让李煜想起了过去美好的时光,可是在对美好时光的回亿中,又不由得想到此刻身陷囹圄的自己。多么悲惨的身份,多么悲惨的当下!所以“不堪回首月明中”,想都不敢想,只要多想一分,就会多一分痛苦。“雕栏玉砌应犹在”,故国肯定还是在的,可是朱颜已改。

不仅是“朱颜改”,恐怕早已是“天上人间”–过去的故国早已成为大宋的江山啊。小楼昨夜“又”东风,看来不止一次,而是很多很多次,作者把酒临东风,想起故国的传山水水,想起故国的亭台楼阁,可是早已物是人非。

想到这里,作者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方千愁绪,夜不能躲。“朱颜”指的是自己的容颜,指的是官中的红粉佳人,也是指过去一切美好的生活。在词中,作者不管对过去的日子有着怎样美好的回忆,也难以挽回现实情境的残酷。所以最后作者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首词也许算是李煜的绝命词。李煜降宋后,宋太祖、太宗优待他的生活,但从未在政治上放松监控。据说,宋太宗询问李煜旧臣徐铉,归宋后可曾见过李煜,徐铉说,我怎敢私下里偷偷去见他呢?太宗说,你但去无妨,就说是我让你去的。徐铉到了李煜居所,有一老卒守门,徐铉通报来意。老卒说,圣上有旨,不能随便见后主。徐铉说我是奉旨而来。老卒向内通报后,徐铉进入房内,在庭下立等后主多时。过了好一阵子,李煜穿着纱帽、道服走了出来。徐铉对他行君臣之礼,李煜走下台阶,握着徐铉的手,让他站起身来,说,到了今天怎么还行这样的礼呢?徐铉只好拉过椅子,偏过身子稍稍侧着坐下。李煜握着徐铉的手放声痛哭,哭后坐在那里长久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忽然长叹一声说,真是后悔当初杀了潘佑和李平。

潘佑和李平是南唐的两位大臣,潘佑上书李煜讥刺时政,说:“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咱们国家真是到了黄昏时分,就像太阳就要落山了。李煜对他非常讨厌。潘佑曾经推荐李平为官,李煜认为他们两个人是朋党,就把他们都杀了。如今看到昔日旧臣除铉,李煜说起这段往事,颇有悔恨之意。

不久,宋太家间徐铉李煜都讲了什么,徐铉不敢隐瞒,只好一一道来。恰逢七夕节那天,李煜命歌妓唱他新作之词,其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和“江春水向流”之旬,太宗听后大怒,认为李煜依然思念故国,用心不轨,于是送毒酒给李爆,李爆饮后即亡。据说酒中的毒药叫“牵机药”,人喝了之后身体抽播、变形,死得非常痛苦。

毫无疑问,李煜的人生是个悲剧。一朝堂上天子,荣耀至极;一夕阶下死囚,悲苦至极。也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地位、思想和情感反差。使得李煜写出了像《虞美人》这样流传干古的篇章。这些词句为我们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巨大波澜,让我们看到在一代君王零落成图圈之臣的痛苦心情。王国维对李煜的词非常看重,说他的词“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因为这些词真实地抒发了他彼时彼地的真切心境,而晚唐五代时期,许多士大夫的词作所因循的路子依然是男欢女爱、月下樽前的传统主题,也就是所谓的“伶工之词”。李煜虽然是亡国之君,但他的词情感真挚,抒写用情,语句天然,略无粉饰,家国之恨、亡国之痛尽在词中,是典型的士大夫之词,这正是李煜之词在词史上的重大意义。李煜在词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以他人生的巨大悲剧为代价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词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正应了欧阳修的那句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李煜词真可以说是“穷”到了极点,但也“工”到了极处。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72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