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职人,工作生活都在乎

01 这届职人

37岁这一年,沪漂胡尕峰主动选择离开大厂。

告别了长达十年的互联网工作,放弃了阿里P7的title以及年入百万的生活保障,他竟感受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自由——再也不需要每天面对着枯燥的数据,提出没有尽头的需求,接二连三地参与会议,讨论,复盘。

此后的两年,胡尕峰用自行车送过外卖,去宜家卖过窗帘,也当过待业在家的全职爸爸——每天早上叫醒女儿,做好早饭,俩人一起拍张合照,然后开车送她上学。现在,他正和合伙人尝试亲子自然美育创业——在天气好的时候,带小朋友们去花园里认识花花草草。

生存压力当然有,比如他的收入和时间付出不成正比;年龄危机也很难克服,做这些工作,很大原因是他很难在求职APP上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些全新的尝试,让他意识到原来人的生活可以不必过得循规蹈矩,人的价值也可以不用拿赚了多少钱,做了什么工作来评判。

这届职人,工作生活都在乎

《机智的监狱生活》剧照,图源网络

在「后浪研究所」过往的报道中,你可以看到一群和胡尕峰一样的人——29岁的西西在被大厂裁员后,没有选择重返职场,而是去当地的网红街上摆摊卖冰箱贴,她每天打交道的,不再是办公软件中的虚拟头像,而是活生生的人,她觉得自己实现了“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曾经在房地产公司做策划的康妮,也在意识到自己都在加班做着无意义的“狗屁工作”后,选择离开这一高压的职场环境,去到一家运动品牌店做店员,她觉得自己真正实现了work life balance……

这些担任某种职位并拥有专业经验和技能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职人。当越来越多的Z世代离开“校园”,挤进一、二线城市的职场岗位里,职人这一群体也随之愈发庞大。

有些不同的是,这届职人所追求的已然与传统职人截然相反——那些电视剧里经常上演的,西装革履的,光鲜亮丽的,每天在格子间里吹空调的生活,未必是他们的第一选择;那些老一辈凭人生经验建议去的,能吃一辈子的铁饭碗,也未必是他们的理想工作。

他们旗帜鲜明地声讨枯燥、重复且无法带来价值感的工作,他们更忠于内心的选择与精神的自洽。直白点讲,就是不止要生存,也要生活。

被调侃为“职场第一摸鱼网站”的知乎,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

一方面,知乎的用户普遍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18-40岁年轻人,这与职人群体高度吻合。另一方面,通过知乎的站内数据统计,这群年轻人在知乎上关注的点已不仅仅是职场发展,财富自由,股市阳春,还有健康,户外,消费……

基于此,知乎决定做点什么。

先是在一个月前的“2023知乎发现大会”上提出了“职人”这一概念,宣布知乎的目标核心用户人群就是职人群体,同时也为这一群体量身打造了专业认证体系,凭借着他们在工作领域与兴趣爱好上的丰富经验,给更多职人提供升级打怪的人生攻略。

这个5月,知乎又在15日推出了“515职人节”,一个为“新职人”打造的专属节日。不仅仅是5月有着劳动节,更是“我要自我”的谐音表达。

第一个职人节,知乎推出了“职人纪录片”、实用职场手册“新职人密档”、线上主题活动、圆桌直播,和深夜酒馆等线上线下一系列活动,既贴合上了新职人当下的状态与变化,让职人群体产生共鸣,又为这一群体提供了一些关于后疫情时代的彷徨与茫然的解决方案。

背后的原因很简单,“职人对于知乎来讲就是一个增量。当他的心态,社会状态,人生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得去跟着他走。”知乎战略副总裁张宁这么解释,“我们去看过去几年的统计数据,坦白说就业人口其实都不涨了,但新职人这个群体,或者说先进制造业加服务业这个群体,每年占比绝对值都增长一到两个百分点。而且我相信在产业升级政策下,增长速度应该更快,一定是这个方向。”

“如果前几年各个平台都在讲Z世代的话,我自己的一个预判就是这个词会被新职人替换掉。”张宁判断到。

02 工作生活都在乎

知乎上围绕着生活的讨论越来越多了。

五月天演唱会一票难求,淄博烧烤专列人满为患,特种兵式旅游行程图席卷社交媒体,这些近期年轻人热议的生活话题,也能知乎上掀起讨论。

斜杠女答主@Hephz,就在知乎上分享了自己今年2月在苏州的特种兵之旅,住宿,交通,美食,景点,逐一记录,她说,“特种兵旅游也没什么不好啊,旅游是一件丰俭由人的事。至少那一刻,和我站在加州海滩边,站在大英博物馆或者梵蒂冈大教堂里,心情是一样愉悦的。”

答主@Joey也在提问“大学生周末去淄博吃烧烤是不是智商税?”下,说自己对于淄博一系列迎客操作震惊了。从开专列,举办烧烤节,到整顿治安,安排配套服务,Joey感受到了什么叫“好客山东”。小小举措背后的情绪价值远比烧烤带来的饱腹之欲要实在——“其实烧烤再好吃能好吃到哪去,附着在美食上的情感需要才是当代年轻人追求的根源。在这个人与资本的博弈日趋激烈的现在,我们更需要一些朴实原始的情感冲动。”

看着这些回答,曾经那个印象里好像总在围绕着学术、职场、专业等领域进行讨论的知乎,有些变得不一样了。

这次职人节的一系列活动与讨论,更是印证了知乎的这一变化。

首先是在纪录片《这届职人》中的主人公选择上,除了上文中我们提到的胡尕峰,其他三位分别是本职为游戏策划,兼职做喜剧演员的张秀宇;生小孩后,和老公结束北漂,回老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王转兰;以及博士毕业后进入社科院成为研究人员,同时为团课兼职教练的牛天。

知乎希望通过镜头,不只纪录他们的职场故事,更要展现出这届职人的态度变化——人生,不仅被工作雕塑。“比如回老家种地的那一集,你会看出主人公做出选择的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孩子。”张宁说。

这届职人,工作生活都在乎

王转兰一家,图源知乎纪录片《这届职人》

这种态度甚至在现实中也出现了映射——张宁最近刚批了一个离职申请,原因是“想要回老家生活”。他又想到去年,有位同学也决定离开北京回东北,目的是要离父母近一些。

起初,他还觉得诧异。生活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决定离开了?当做出同样决定的职人越来越多,张宁意识到,原来新职人的追求早已不再是过去那种“一定要当人上人,要削尖脑袋吞掉千军万马”,更多是“让整个人生、家庭更好地去成长和发展,他能从中得到更强的一个获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能够更好的去爱和被爱”。

张宁自身对此也有感悟。“过去我们讨论职人,大家第一个想法就是职场,但实际上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挺大的问题,是如何在处理好工作的同时,还把一些重要的关系处理好,比如我的家人,我的爱人,我怎么去处理这个关系?”

这些身边人的故事与自己的经历,更是让张宁对职人的理解更进一步,“我们不要把职人切成职场的概念,职人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人。他要面临喜怒哀乐,他有生死离别,他一定会有这些事儿。”

所以在圆桌讨论与话题征集中,讨论也不只是怎么改简历,怎么通过面试,怎么升职加薪,怎么完成OKR……更多的是怎么“工作与生活都在乎”。

在话题#职人上班这顿饭#下,你可以看到下班后喝什么样的酒,能缓解一天精神高度紧张下的疲惫;也能学会如何准备一份美味又便宜的便当,在午休时获取短暂的喘息与慰藉;甚至可以参考,“吃着火锅唱着歌,老板让我回去加班”该怎么应对。在#钱从哪里来#圆桌讨论中,你也可以参考其他职人怎么利用下班时间赚外快;有哪些副业有趣又赚钱;以及35岁之后的职人该怎么办。

这些生活类话题背后,“是人群在扩大,是用户在成长,也是今天社会的反映。大家需要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更有诚意的,是知乎邀请了65 位来自各领域的知乎答主,一起打造了一部实用职场手册“新职人密档”——

这届职人,工作生活都在乎

新职人密档,图源网络

从萌新时期的“社恐患者如何顺利参与一场新人破冰活动?”,到职场需要避雷的“遇到职场各种奇葩人,怎么应对?”,再到职场倦怠时“通勤路上听什么歌能缓解要上班的焦虑?”,甚至是“职场发展必看的16本书”……答主们根据自身的经验与优势,用最细节的方式帮助职人拆解工作技巧和生活指南。

职人关注的,困惑的,亦或是渴望的,搞钱,求职,穿搭,通勤,美食,方方面面,知乎都替他们想到了。

“我们希望用职人、新职人这个概念,把人聚起来,设身处地的去解决你的一些痛点的需求。”张宁说。

03 社区最终是关于人的

一直以来,凭借着专业讨论,知乎吸引了大批拥有专业知识和独特见解的创作者。所以第一次看到“职人”的概念,张宁和同事们都感叹“这个词的定义太适合知乎了”,因为过去的十几年里,知乎服务得最好的一个人群,就是职人。

当新一代职人出现,知乎也要跟上他们的节奏。

过去打工摸鱼时,打开知乎,我总是在浏览那些娱乐化,情感化的内容,算是枯燥上班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消遣与乐子。而这一次,作为毕业两年,依旧在摸索职场生存法则的打工人,看着职人节活动下的相关回答,总有种莫名的陪伴感与安全感。

“当年轻人从学校里走出来进入到社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去很好地帮助他解决很多的困惑,解决很多的问题,我觉得这个是很关键。”张宁觉得这正是知乎要做的事情。

不可否认,互联网社区平台竞争的激烈,知乎是有危机感的。那该如何寻求新的突破?现阶段,关注职人群体,就是知乎给出的答案。

“可能前几年的互联网,大家都会想要出圈,其实知乎今天的状态,我们希望比较聚焦。”张宁讲到。

不单单是聚焦在某一领域。“他接受了所有的教育,在一线城市摸爬滚打,最终逃离北上广,回到乡下,他脑子里想的东西,肯定和之前不是一样的。但他‘人’的身份是没有变的。”

社区最终是关于人的,和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交流。张宁这么认为。

这届职人,工作生活都在乎

为了这群人,知乎想要做的还不止这些——比如已经开始启动的“好物100”企划,这一次,知乎就打算围绕着职人群体去做,通过那些已经拿到身份认证的职人们的分享,给职人更多可参考的,且具有说服力的好物推荐。

更进一步的,一贯以来坚持“让每个人更好地分享知识经验见解,并找到自己解答”的知乎,也希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并关注“职人”这一群体,帮助职人群体解决各方面的需求与困惑,“它的社会价值很大。”张宁说。

至于那些用户中的非职人群体呢?

在张宁看来,他们都是职人群体的延伸。“比如,大学生也非常关心就业的问题,也需要处理各种关系问题,学生群体到了年纪以后,还是会关注职人面临的问题。我们围绕着职人去做延伸,在这里的职人讨论就可以辐射到他,也可以服务他。”

这一洞察正印证了张宁反复强调的“新职人是一个增量”。而怎么抓住这一增量,怎么做这一群体各种各样的关切,就是接下来知乎的战略所在。

未来的知乎,对于职人来说,将不仅仅是寻求面试技巧,聊聊职场上的那些事儿,也是感受生活美好、肆意与分享细密幸福感的平台。

而新职人对于知乎来说,就是未来。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6114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