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教案设计,春教案简短

(转载自《全视界》2022年第4期)

想象,为文艺欣赏插上翅膀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 / 卢卫平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教师进修学校)

文本组织

《驱遣我们的想象》

《梅兰芳与布莱希特》

《向日葵的怒放》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

其他推荐文本:钱钟书《读拉奥孔》、周振甫《形象思维》、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孙绍振《想象:假定、自由和苦闷的象征》

议题阐释

本单元议题紧扣九下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根据“还要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欣赏方法”的单元目标与文本特点,我们将议题确定为:想象,为文艺欣赏插上翅膀。想象是文艺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想象,欣赏者与文艺作品、与作者产生共情共鸣,甚至能对文艺作品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解读。想象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实现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本议题重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想象的不同方式,并能初步加以运用。

文本解读

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认为,欣赏文学作品要驱遣我们的想象。怎样驱遣?一是读者要走进作品描绘的意境里,根据文字描绘的意境,发挥丰富想象,幻觉虚拟,化小为大,化短为长,化近为远,化窄为广等等,将眼前没有的情境画面重新创造出来,从而再造出艺术形象,其方式可概括为再造想象;二是激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及文学欣赏经验,展开想象翅膀,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解读,创造新的艺术形象,其方式可以概括为创造想象;三是发挥想象,通过类比,读出隐藏在作品文字深处的思想情感或生活哲理,其方式可概括为类比想象。

《梅兰芳与布莱希特》,戏剧欣赏需要观众设身处地,要走进梅兰芳表演的渔家女在险滩急流里勇敢无畏地打鱼的生活情景,将舞台想象成湍急的河流,将木桨划动想象成在水流湍急的险境里搏斗,将从舞台的这一边划向另一边,想象成从河流的这一段划向另一段,也想象从早晨划到中午,从而再造出一个勤劳、勇敢、机智、驾船打鱼技术娴熟的渔家女形象。其方式可概括为再造想象。

《向日葵的怒放》一文着重分析了凡·高11幅《向日葵》中的第八幅,作者写人们欣赏这幅画时是怎样想象的呢?欣赏者并没有把这幅画看成是“一幅花卉静物图”,而是设身处地回到生活中,把它想象成怒放在自己眼前的向日葵,所以看到“有些花已经垂下头来,奄奄一息,看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你会想再加点水到花瓶里”,“它似乎散发着一股超自然的光芒,没有一丝阴影,但仍神秘,几乎同时吸收又散发出光线。”这种想象方式可概括为再造想象。同时欣赏者还将《向日葵》所描绘的艺术形象“向日葵”类比为凡·高,从《向日葵》的构图、色彩、用笔、明暗、风格等与凡·高的人生际遇、个性、情绪、精神、心灵与生命等方面的相似点出发,分析凡·高在这幅画里对炽热生命的热情追求与向往。这种想象方式概括为类比想象。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提出“汉语是一种具有高度美质的语言”,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先生所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断归京》头四句,如用常州话来念,“头两句收迫促的仄声,后两句收流畅的平声,这种变化暗示着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两个世界”;“字调在语调的起伏上面,很像海浪上的微波”。欣赏者抓住了汉字语音特点进行吟诵,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变化,化小为大,化无为有,化静为动,再造出诗歌所描绘的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令特征的意象、意境,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心境,从而体悟到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这种想象方式可概括为再造想象。

在文艺欣赏中,还有一种想象,如绘画“踏花归来马蹄香”,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将一种感觉印象转化为另一种感觉印象的想象活动,想象时打通了欣赏者视觉、听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器官而形成美感体验。这种想象方式可概括为通感想象。

文本结构思维导图:

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引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我们驾驭着想象的翅膀,实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诗歌穿越,看到了千百年来的明月,遥远万里的关塞,听到了千里外黄莺清脆的啼叫,看到了江南桃红柳绿的美景,飘扬于风中水村山郭的酒旗。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这道桥梁去与作者“鹊桥相会”呢?这就需要驱遣我们的想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组有关想象的文章。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引起学习期待。

精读一篇,认识想象的方式

请同学们阅读《驱遣我们的想象》,重点研读对王维千古名句及高尔基《海燕》精彩语段的欣赏文字,思考:这些欣赏驱遣了哪些想象?这些想象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实现的?

学生阅读并勾画关键词句,梳理想象方式,再交流分享,教师点拨。

明确:

1.再造想象——幻觉虚拟。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欣赏,通过幻觉虚拟,化小为大,化近为远,化短为长,化窄为广,化无为有,将眼前没有的情境画面重新创造了出来。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舞台上的挥鞭疾走,便是千军万马,驰骋沙场;操桨划动,便是百舸争流,千帆竞驶。

2.创造想象——激活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及文学欣赏经验,展开想象翅膀,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解读,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如将“海燕”创造成坚定的革命者。

3.类比想象——以此喻彼、以此引彼、以此像彼。欣赏高尔基《海燕》,仿佛看到革命者或作者就像海燕享受战斗的快乐,充满战斗的热情和勇气,仿佛看到如海鸥、潜水鸟、企鹅似的动摇者受了革命者影响而积极革命的态度。

读者通过文中托物、象征、写景、比拟等手法,进行以此喻彼、以此引彼、以此像彼的想象,将海燕、海鸥、潜水鸟、企鹅等类比为具有现实生活中相似特点的人,从而将这些表面形象里的“战斗热情”“战斗精神”“战斗勇气”读了出来。

【设计意图】精研一篇文本,认识不同的想象方式,及实现这些想象的不同方法,为下一步比较研读奠基。

比读一组,理解想象的方式

请同学们比较阅读《梅兰芳与布莱希特》《向日葵的怒放》《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重点研读文章中能体现想象特点的语段,思考:运用了哪些想象方式?实现这些想象的方法有哪些?

预设:学生可能会勾画出以下内容。

《梅兰芳与布莱希特》:“一个年轻女子,渔夫的女儿……叫人难以忘怀。”

《向日葵的怒放》:“它不只是一幅花卉静物图,有些花已经垂下头来,奄奄一息,看它们垂头丧气的样子,你会想再加点水到花瓶里。”“它似乎散着一股超自然的光芒,没有一丝阴影,但仍神秘,几乎同时吸收及散发出光线。”

“他用全部精力……这就是太阳”“凡·高的《向日葵》好像在向人们……使其成为一朵真正的充满热情生命力的太阳之花。”“他总是想用尽一切鲜艳夺目的色彩去留住向日葵那炽热的美。”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任务》:“我国语言学界的前辈……很像海浪上的微波”“结果形成的模式是两种音高运动的代数和”。

学生研讨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表1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进一步理解想象的不同方式,学会表征知识经验,形成结构化的“图式”,为迁移运用奠基。

学以致用,运用想象

请用上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也可综合多种),从下列任务中自选一个,通过想象进行欣赏,写成短文,在小组或班上交流。

任务一:展开丰富想象,请以“虾”为题,为齐白石的同题名画写一段鉴赏文字(要求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200字左右)。

任务二:发挥丰富想象,将下面的元曲改写成写景抒情短文(不能写成翻译,不少于200字)。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天净沙·春》)

任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这是一匹怎样的白马?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一些青年人,有男青年也有女青年。

“看呵,多漂亮的一匹马——”有一个人喊起来,所有的人都站起来看着它。拖拉机上的年青人都被眼前的这一幅天然的油画感动了,他们当中有的唱起歌来,有的向它招手,有的为它鼓起掌来。

“白马,跑起来吧,跟我们一起走吧”——他们当中

有人这样喊着。

“白马王子,跟我们回家吧——”有几个女青年笑着这样呼唤它。

白马抬起了头颈。

它注视着这群年轻人。

在它抬高了头颈的时候,从脖颈间斜斜地飘然滑落的银色长翅鬃,分外优美。它在注视这些人的当儿,两耳耸立起来,它在谛听,像是能懂,眼神里充满柔顺和会意的神情。

它略微犹疑了一下,然后尾随着拖拉机走了过来。在深草齐胸的原野上,看不到它的蹄腿,远远望去,白马像一座小小的冰山在海浪间浮游着。

看到这景象,拖拉机上的人们欢呼起来,他们没料到白马竟如此意会神通。(周涛《夕阳白马》)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想象方式进行文艺欣赏,学以致用,促进知识经验转化为行为经验,形成文艺欣赏能力。

结语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想象”的内容,分析了想象的三种方式,当然想象还有其他方式如通感想象,希望大家继续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文艺欣赏中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它是以艺术家的创造想象为依据的。创造想象对于欣赏想象起着规定、引导和制约作用。欣赏艺术作品,只能在作品规定情境的范围内驰骋想象,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但不会有一千个奥赛罗或夏洛克。超越这个范围,就可能曲解作品原意。同时,想象并非独来独往的天马,总有感情驱使想象,驾驭想象。

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驱遣我们的想象,在灿烂的文艺星空里领略艺术之美,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成就我们的幸福人生。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502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