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一年多后,又回来了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我国的顶尖城市,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方面,都达到了一流水准,因此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这些城市。 

但相对应的,也有很多人选择离开这些城市,选择“逃离”的原因五花八门,比如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没有归属感等。 

数据显示,每天大约有8000多人,离开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但根据数据追踪,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时,会选择再次回归一线城市。

城市的好处和坏处,决定了城市规模的大小和边界

大城市正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这使得很多年轻人感到在大城市无法看到未来,于是选择离开,回到小城市。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减少城市人口数量,来规避这些问题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今天在大城市里享受到的各种便利,都和“人多”联系在一起。

比如,我要在线下举行一场管理者交流活动,那人群多半是高度集中在北京和上海这些大城市,这就是集聚效应。如果人分散在几十个城市,那么活动的成本就会特别高。 

让我们看看大城市的消费者市场。在大城市开餐馆更加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人多意味着客流量较大。 

就算你是小众口味的餐馆,只要有非常少数人群喜欢这些料理,他们就会前来就餐,这就足以支撑一家餐馆的生存。 

所以,城市的多样性和人口多,能够维持一些非常小众的口味。你能吃到在家乡吃不到的外国风味的菜肴。

就物流而言,不同的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这就像小城市没有地铁,只有大城市有,而且随着城市变得更大,地铁数量也越多,因为地铁需要网络效应,需要足够的人口来支撑它。

集聚效应还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员工可以在不同企业之间频繁转换工作,这样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匹配效率就会提高。 

此外,当人们在城市聚集时,比如参加线下活动,还可以相互学习交流,获得免费的信息和知识,这便是大城市的学习效应。

说到这里,希望大家明白:大城市高昂的房价,相当于你为了享受其生活和便利性所付的“门票“。此外,你也可能不得不牺牲一部分收入,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劳动供给增加,收入增长承受压力。 

因此,我们对城市的选择实际上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如果你不想为这些好处付费,就只能离开。

然而,为什么许多人离开北上广深之后又回来了呢?因为他们发现许多东西,是小城市无法提供的。 

北上广没有的问题,小城市会有

北上广没有的问题,小城市会有;北上广解决不了的问题,小城市会更加糟糕!

首先从物价上讲,很多人以为四线城市生活成本低,来了之后会发现,小城市是:“四线城市的工资、二线城市的房价、一线城市的物价”。  

因为小城市物资供应没有大城市丰富,所以吃喝拉撒成本并不低,有时甚至比一线还贵。

然后再看房价,小城市虽说房价低,可是面积大,新楼盘都是一百平方起步,算下来总价至少都是近一百万,这对平均月薪只有三四千的老百姓而言,是个难以承受的负担。  

最后,再看看工作,小城市工作量一点也不低,而且还是一些基本没有成就性的工作内容。小城市人际关系也更加的复杂,没背景的话,学历高实力强也没有多大发展前途。 

选择城市,要有一个长期的决策和规划 

我想提醒那些生活在农村和小城市的人,你是否确定自己一定会回到老家?你是否考虑到自己的决策是在中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做出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规模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同时你的就业机会也可能在服务业中。在这种趋势的驱动下,你需要做出一个长远的决策。

由于大城市的某些制度还不完善,很多人可能会不耐烦并提前返回家乡,加之近几年疫情对大城市的冲击,很多人开始将回乡当作常态讨论。 

我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什么是规律,什么是短暂的现象,否则将会导致个人损失以及国家损失。 

其实,逃离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一年多后,又回来了,这并不是一件特别负面的事情,这是现代化不可避免的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村十分美丽,但这些国家在城市化率还不到20%的情况下,发展到了现在的90%,期间也存在了大量农村和小城市的人口流失。 

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为65%,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20年后将达到85%。到那时,90后、00后已经步入中年。因此,我们需要放长远视野,再做好个人的空间规划决策。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5003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