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讲述 | 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

孔子说博学于文,这个文不仅是文学,而是代表了一切学术文化。以现代名词来说,包括了文法、文理和一切知识。所以说要博学于文。博就是渊博,样样要懂,才能成为通才。但是渊博的人,常是样样都懂,门门不通。所以先求渊博,后要求专精。要渊博而专精,并且还要约束自己,做人处世在在合礼……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一切渊博以后,选定一点;这也是现在专家教育的精神,先求渊博,以后再求专一。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一切通透了,然后选择人生专一的道路,这样大概差不多,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论语别裁》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所谓人文的学问,就是这两句话。什么是“博我以文”?就是知识要渊博,我时常感觉到,现在的教育,从五四运动白话文流行以后,有一大功劳,知识普及了,现在的青年知识渊博了,这就是“博我以文”。

尤其现在加上传播事业发达,每个家庭有电视,在社会上有电影、报纸、刊物、广播,各种传播知识的工具,以致现在十几岁的青年,对于常识,比我们当年二三十岁时还知道得更多。当年我们书是读得多,对于普通知识还是傻傻的。乡下出来,看到飞机、轮船,还叫“飞轮机”“火轮船”。现在七八岁的孩子都知道太空了。可是知识越渊博,学问越没有了,缺乏了下面“约我以礼”的涵养。

我们要了解,“博我以文”的“文”并不限于文字,而包括了一切知识。知识要渊博,但知识越渊博的人,思想越没有中心。所以中国政治,在过去领导上有一个秘密。当然,这在历史上不会写出来,任何一个皇帝成功了,都不会传给徒弟的。

这秘密是什么呢?他尽管采用知识多的人,渊博的人,而真守成的干部是找老实而学识不多的人,他稳得住。凡是知识越渊博的人越靠不住,因为他没有中心思想。对于这种人,给予的官位、头衔非常大,而真正行政的权力,并不交给他。知识多了的人,好的可以说成坏的,坏的可以说成好的。

像现在的人好讲逻辑,把西方的一种思想方法,也当哲学来讲。例如说到法理学的话,如果我们抓到小偷,送官署是对的。但是打了他一下,他可以要求验伤,告你伤害。他说他做小偷是犯了法,但你打他是侵犯人权,至少在判决确定前,他还只是一名嫌疑犯,你打他,侵犯了人权,人权第一,你犯了伤害罪。讲法律逻辑,这是对的。

但从另一面讲,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坏人就该打,可以不跟他讲这一套。像我们现在讲人权,而有些人却把人权、自由、平等当成了他的武器。这就是说死守逻辑的坏处,也就是说仅仅是“博我以文”的流弊。以下面这句“约我以礼”来救这个流弊就对了。知识要渊博,思想要有原则,走一个专精的道路,做人处世要保持文化思想的中心精神。

——《论语别裁》

只求专门的求学方式,危害甚大

我们中国文化,在古代讲到学问是两条路,孔子在《论语》里说“博而后约”,先求渊博的知识,那是打基础,最后是深入一门,所以专家就是深入一门。

但是像现在的所谓专家,不一定博,因为其他的多半不懂。其他不懂很严重,要博而后约,先要普遍的各方面都懂,这个是博,是通才,为政的人就是要通才。我在别的书中也讲过,我说现在几十年下来,证明无学问的人当家做主,比知识分子专家、比资本主义问题更多。

我说将来专家专政,人类惨了,因为他只懂一科,难免有所偏颇。所以政治是要通才,“博而后约”,不是通才不行。不过,专家当政现象在数十年的历史经历中已充分显现,事实胜于雄辩,不容置疑。

——《列子臆说》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

学问之道,必须知识渊博,不走渊博的路线不行。要在渊博以后,再求专精;就是各种知识都懂了,然后再在专门的学识上做深入的研究。

现在医学院的教育方式很不错,最初一两年,对于医学上每一科每一部门都要学习;最后才专门深研一科,或内科,或外科,或牙科,或耳鼻喉科等,分科越来越细越专门。但社会上一般教育很糟,越专门则越不通。现代的“博士”,实际上并不博,只是专家的代号。

现在所谓的专家,是独门深入到牛角尖中的学问,除了他所专的以外,对于别的知识就完全茫然。这种只求专门的求学方式,在目前这个时代,也许觉得是好的;但可以预见的是,五十年后将成为人类的大害,到时可能后悔,才要改变目前的教育方式。

过去中国教育,学生并不是专学作文;现代的青年误认为过去的读书人只是读国文而已,这真是笑话。我国古代的教育,当然是以国文为主,但是仅以一部《礼记》来说,几乎天文、地理无所不谈,熟读了这些书之后,样样都通达了,那是从博而后约的。现代的教育,目的在求专,开始那一点点的博只是作为陪衬。

这种情形,将来会使人类文化出大问题,这又是一个专题,牵涉太大,只好暂且不谈。这里我们只了解孟子的主张,是由“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最后归纳而进入专。

——《孟子旁通》(下·离娄篇)

现代教育造就出来的人才,通才越来越少,专才越来越多。专才固然不错,但是一般人意识都落在框框条条款款之中,很难跳脱。再看未来时势的演变,是趋向专才专政,彼此各执己见,沟通大大不易,因此处处事事都是障碍丛生,这都是更加严重的问题。

能够明道而又通达的人士,愈来愈少,社会也愈将演变得僵化。在这些问题还未表面化的时候,这个道理,大家不会有深刻的了解,我在这里先作预言(编者按:讲此课是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之间),在今后的五十年到一百年之间,全世界即将遭遇到这种痛苦。虽然我这个预言,似乎言之过早,而言之过早的人,往往会像耶 稣那样,被钉上十字架。但是言之过迟,则于世无益;如果不早不迟地说出,则恐怕来不及了,所以只好在此自我批判,有如痴人说梦,不知所云了。

——《孟子旁通》(中·尽心篇)

南怀瑾讲述 | 先求渊博,还是先求专精?

《学习之道:问道南怀瑾》

人生无捷径,成长有方法,一书阅尽中国人的学习之道

7大板块+45个学习要点,系统呈现南怀瑾先生讲无师自通、开启智慧的高效学习方法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4353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