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宗罪,是每个拖延症患者都逃不掉的魔咒

01 明日复明日,人人爱拖延

你看过胡适日记吗?前两天正好看到这么一段,胡适刚开始说要下苦功看书学习,然后成了打牌,打牌,还是打牌,看自己如此拖延,又告诫自己,怎么能如此堕落,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然后,下面几天又是打牌,打牌。

这三宗罪,是每个拖延症患者都逃不掉的魔咒

这种感觉,你是否似曾相识呢?

前一天还暗下决心要怎样怎样,结果第二天,“唉,算了,明天再说吧”,在这种明日复明日的循环中,我们可能就慢慢躺平了。

这三宗罪,是每个拖延症患者都逃不掉的魔咒

这就是拖延症的典型代表。我是水滴风马产品公社创始人周一,拖延,对很多人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的最常见,也是最难以打败的敌人了。

一项对美国和加拿大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有过拖延行为,而50%的大学生把拖延当成家常便饭。

拖延的坏处有经历过的朋友想必深有感受,严重的拖延不仅会给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出现强烈自责、自我否定,甚至负罪感,而且还伴有焦虑、抑郁等负向情绪。

我们都想改掉自己爱拖延的坏毛病,治病,对不对?

那就得对症下药,我们得先弄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的拖延,咱们看看“拖延三宗罪”,估计你有可能需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了。

有朋友爱拖延吗,别拖延,转给他。赠人玫瑰,可以立刻行动。

02 拖延的三宗罪,你在哪一类?

我们水滴产品进化营第四期的同学,清华大学脑科学教授刘嘉老师,在他的书《心理学通识》中,详细讲了导致拖延的三宗罪。看看符合你的情况不。

拖延的第一宗罪是完美主义。

刘嘉老师说,完美主义与拖延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完美主义倾向越高的人,拖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拖延的人经常会以追求完美的理由来逃避失败。

拖延的第二宗罪是自我设障。

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因为设置了过高的期望,导致了拖延;而对于自我设障者来说,他们通常会故意做一些会妨碍自己的事情,给自己找借口,通过降低期望来提高满意度。

刘嘉老师说,这其中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拖延者既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听听这话多么的深刻。

害怕失败是因为怕公开自己的缺点而选择拖延,害怕成功,则是担心如果这次成功了,那么下次面临新任务时,别人对他的期望就会升高,会更难完成,最终导致满意度下降。

拖延的第三宗罪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刘嘉老师说,无论是悲观主义者还是乐观主义者,都容易有拖延行为。

悲观主义者要么过度担心,要么感到无助,他们常常会因为自信心不足,选择了拖延。

乐观主义者则与悲观主义者正好相反,他们通常是自信心爆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所以他们往往乐于同时接下多项任务。但结果是,他们往往很难平衡这些任务。

当他们发现无论如何勤奋,都无法完成所有任务时,就会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于是开始倦怠,开始拖延了。

无论是完美主义,还是自我设障、自我评价偏差导致的拖延,都会越拖越严重,让我们陷入“越是没时间了,越是浪费时间”的恶性循环。

知道了拖延的问题源头,我们应该如何破解这样的恶性循环呢?

解药马上来了。

很多粉丝问水滴产品进化营到底是啥,我们更像产品领域垂类的长江商学院,是一个产品创业者的赋能平台,也是创始人和产品人的硬核修炼能量场。如果你想依靠产品力打天下,想提升自己的能量场,欢迎后台咨询加入水滴。

03 行动起来!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我们前面说了拖延的三宗罪,一是完美主义,二是自我设障,三是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都容易有拖延行为。

刘嘉老师说,解决拖延症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行动起来,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唯一办法。

具体而言,想要解决拖延症,刘嘉老师在他的书《心理学通识》里提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把大目标化整为零,拆分为若干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来实现。

在完成任务时,我们总是倾向于优先完成离自己能力更近、看上去更容易的目标,完成了的小目标,会增加我们实现整个大目标的信心。

第二步,清空桌面。把工作桌面上所有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这样做是为了不让触手可及的诱惑,消耗自己的意志力,从而让意志力全部集中在当前任务上。

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行动。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刘嘉老师说,只要行动了,不管做什么,都是好的。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哪怕是很小很小的一步,都会让浮躁焦虑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就可以逐渐进入工作状态。

第四步,奖励自己,及时反馈,为每一个小目标的实现设定一个小小的奖赏。

我们做完一个任务时,大脑会处于疲倦状态,需要来点多巴胺来加加油;比如,吃个冰激凌、看个两三分钟的视频,蹦个迪,都是产生多巴胺的好办法。

这三宗罪,是每个拖延症患者都逃不掉的魔咒

刘嘉老师提醒说,这个奖励一定不能过度哈,例如工作五分钟,玩耍两小时。

总之一句话,现在你可以行动起来了,行动,拖延症就被解决了一半。

这三宗罪,是每个拖延症患者都逃不掉的魔咒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了解人类,增长智慧的途径,刘嘉老师这本书我读了不下十遍,他是真的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去写这本书的,最智慧大脑架构出来的方法论。

要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你不妨现在,立刻,马上,为你要做的事,为你的目标,动起来。

对,心动不如行动!

如果你行动了,有了明显的成效,欢迎你来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验哦,相信更多人可以因此获赠玫瑰。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4024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