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诗句大全,韩愈最著名的诗词20首

清明期间,我与家人一起去了西安城南的大唐芙蓉园游玩,多亏戴了口罩,不然在湖边那块儿都无法呼吸,为什么呢?因为漫天飞舞的柳絮的确是太浓厚了,那场景真的就像苏轼词中说的那样“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想来北方的同学们应该是深有体会。由此我想到了一些关于这个季节,关于杨花的诗词,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曾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春天与友人在长安城南踏春,或许说不定,他也在大唐芙蓉园这一块儿游玩呢。他和我看到了同样的场景,柳絮纷飞,因此写下了“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这样的名句,还有苏东坡那首饱含情思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还有唐代吴融那首《杨花》“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还有晏殊《踏莎行》中“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这些关于杨花的诗句,都某种程度地熔铸了诗人们的情思,但细细读来,在咏杨花的诗里,还属韩愈这首《游城南晚春》最有情意。

游城南晚春

唐代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这两句最特别的地方在于,诗人借草木的口吻来抒发自己的惜春之情,不过这在诗词当中是比较常见的,不常见的是,诗人一反前人在惜春留春的诗作中,所抒发的那种哀愁与伤感,换之以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晚春。大自然的草木们,像是能感知到春天就要离去,于是争相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以与这多彩的春光同归同去。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一种昂扬的惜春爱春之情赋予草木,读来颇使人有一种激奋的心情。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如果说前两句比较出奇,那这后两句可以说就是出奇中还带了点儿费解了,因为在这首诗问世后的一千年当中,人们对这两句的解读都是颇多分歧,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认为诗人在这里是嘲笑杨花榆荚,认为它们和百草千花比起来毫无才华和情思,它们没有什么魅力可用来挽留春天,所以虽然也想对春天有所表示,怎奈自身才华有限,春天也对它也毫无兴趣,于是杨花和榆荚只有独自飘零,作雪纷飞了。第二种看法认为,诗人在这里是劝人们珍惜时光,趁着大好春光还在,须得努力学习,不然等到自己白首无成,就只能徒呼奈何了,这种看法太过穿凿,暂不讨论。

还有人认为说,诗人在这里只是想描述一下晚春的景色而已,并没有任何其他的情思,比如清代文人朱彝尊就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朱彝尊或许是看前人为这两句诗的诗意争来争去,没有什么像样的观点,于是索性就摒除所有衍生的意义,只看诗句本身所描绘的景色了。

不过我认为啊,这后两句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顺着理解,一种是逆着理解。所谓顺着理解,就是跟着前两句诗的诗意往下顺,百草千花都在留春惜春,于是姹紫嫣红开遍,那娇艳的芳菲便是百花们留春的手段,她们有这个“才华”,有这个“引诱”,有这个优势,而杨花和榆荚没有这样的“才华和情思”。但即便如此,她们也能感知到春天的离去,纵使她们没有什么可展示出来以挽留春天的魅力,但依然用着仅有的一点“手段”来点缀这暮春时节。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这首诗就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以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仅剩的一点儿春光,于是衍生出来的思想感情就是,诗人一反前人用颓丧的语句给暮春时节笼罩上一层忧愁忧郁的气氛,而换之以一种昂扬的面貌,这就使人读完这首诗后,会觉得暮春时节也是大有可为的。

而所谓的逆着理解,是指后两句在前两句的意思上更进一层,并且诗人对百草千花和杨花榆荚是有褒贬的。杨花榆荚,和百紫千红的花儿们比起来,的确在“颜色”上是逊色许多,甚至有些许的丑陋,但她们真的就是没有什么才华和情思,真的就对春天的离去无动于衷,真的就无法为春天的美丽做出贡献吗?恐怕不是吧。东晋女诗人谢道韫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自古称美,韩愈更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东坡也有“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诗人们都说纷飞的雪花就像杨花一样美丽,难道杨花如雪又何尝不美呢?

孰不知,杨花像雪一样纷飞的样子,比那百般红紫的芳菲还要美,还要有情意,还要有诗意。你们看到她好像没有芳菲,便觉得她毫无才思,孰不知她们自身,就是这晚春最美的景致,她们才是晚春所独有的美景。读到这一层,也就自然而然地读出了一点怜惜与自立的意味了,就如同林黛玉《葬花吟》中所表达的“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杨花榆荚像是对着那些百紫千红的芳菲们在说,即使“颜色”不如你,我也不怕,我知道,我自有我的才华与魅力!

而理解到这一层,我们就读懂了诗人心中的肺腑,他或许就是想以杨花榆荚来自比,已表明自己点缀晚春的心志。联想到中晚唐的文风和诗风,以及韩愈在其中所起到的独树一帜的作用,于是这种扬杨花榆荚而贬百草千花的诗意解读,或许就正中诗人内心的共鸣了。而这首诗也就读出了一种自嘲、自知与自贬,但终而是以一种“丑小鸭变白天鹅”似的绽放与主角般的存在,而获得了一种自立、自在与自由!

最后推荐一本迄今看到的最适合学生阅读的诗词读本《诗词大发现:古诗词创意图解》由小学语文特级老师蒋军晶20多年教学经验总结,通过大量的调研,把中小学部编语文教材、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全部打通,不断探索、总结,发现诗词中的联系和规律,让孩子对古诗词进行理解性的记忆。所选的200多首古诗词覆盖中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和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248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