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停云》原文赏析,陶渊明停云诗繁体字

有才的年轻人多少都会有点狂傲之气,如果说唐朝的代表是李白,那到了宋代这种狂傲的才子就更多了,辛弃疾就算一位。辛弃疾集刚猛与柔情、彪悍与细腻、粗放与婉约于一体,他年少热血,仗剑走天涯,一心报国,壮怀激烈,最终却是命途多舛,壮志难酬。辛弃疾是能文能武的,他“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写诗”。曾经驰骋于沙场,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即使迟暮,依然不改雄心壮志。年已六十的辛弃疾,已经被弹劾停职,闲居起来。人至暮年,还是放不下国仇家恨,一腔热血没人能懂,依然斗志昂扬,与好友陈亮书信往来,就写了这首词: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代: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的典故极多,名句也多,读来令人感到词人的狂放和不甘,有自恋也有热血。其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两句是我最喜欢的。爱国之志满腔热血无人能懂,只能和青山一起倾诉,最后一句“知我者,二三子”似有情诉不尽的哀愁。

第一句"甚矣吾衰矣"出自《论语》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花甲之年的辛弃疾也的确老了,这是遗憾叹息之感,英雄迟暮,本是遗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却是雄心不死,可惜国家危亡,收复无望,只能一声叹息。

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而作。辛弃疾“独坐停云”,触景生情,从前的朋友已经所剩无几,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徒增白发,年纪大了,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

什么是能令我快乐呢?那应该就是青山了。于是辛弃疾就写出了这句相当自恋的千古名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看那青山妩媚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作者将自己与青山相比,同样的高洁,同样的孤独,英雄迟暮,壮志难酬,只好寄情山水,闲居人间,看到这千年不变的青山和绿水,自然会生出无限感慨!"我"和"青山"合二为一,用重复的手法,易于理解记忆,韵律上也是回环咏叹,朗朗上口,难怪能够广泛流传。

下片写喝酒思《停云》。想必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可能也是这样感觉吧。在东窗一边喝酒,一边抓头思索沉浸在自己的诗歌里。南朝东晋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怎么能知道陶渊明隐居畅饮浊酒的奥妙之理呢?曾经的陶渊明知音难觅,如今的辛弃疾亦是如此。既然历史是何其相似,那就没有必要郁郁寡欢了!

回首长啸的时候,风起云涌。我不遗憾我没有见到古人,只是遗憾古人没有见到像我这么疏狂的人。了解懂得我的,只有几个人而已呀。辛弃疾的心境发生了转变,从此,再不受凡俗的羁绊和诱惑。于是又写出了另外两句经典“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此句一写还是那个自恋的狂傲的辛弃疾,即使有些许遗憾,但是英雄暮年仍是英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种不可一世的狂傲仍然能令人振奋。

"知我者,二三子"也是引用了孔子《论语》的"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孟浩然也有"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之句。首尾呼应,使得诗词更具婉约含蓄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更何况是二三子,辛弃疾也该满足了吧。

因此,纵观全词来看,辛弃疾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在他饮下一杯烈酒后,在天地之间发出一声长啸,整个大地仿佛都在颤动。他的心境渐渐明朗起来,那个豪放的辛弃疾又回来了。遗憾的是,那些古人不曾见过他豪迈的样子。庆幸的是,今天的我们都看到了,通过这首词鲜活的辛弃疾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2260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