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诗歌,童年的现代诗简短

马丁松(1904-1978),瑞典小说家。幼丧父,7岁母亲离家出走。由教区各家轮流扶养长大。16岁上船当水手。后长期在南美、印度等地流浪。早期作品有诗集《幽灵船》。后撰写有关童年和水手经历的作品,其中《游记》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异国情调。长篇小说《荨麻开花》、《进入广大世界》和诗集《流浪者》描写海员生活,带自传性。还写有短篇小说《丢失了的美洲豹》和长篇小说《通往圣钟之国的道路》。作品风格以浪漫主义为主,间或带有神秘色彩。另有诗集《信风》,史诗《安尼亚瑞》等。1949年当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197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鬼船》、《游牧人》、《信风》、史诗《阿尼亚拉号》、《光明与黑暗之诗》和《草丛》。

创造的夜

我们在一石桥边相遇,

白桦树站着观望,

溪流蜿蜒向海犹如一条闪光的鳗鱼。

我们互相缠绕以创造上帝,

秋天播种的麦地叹息着

而黑麦射出一片波浪。

安妮 译

内地之夜

神秘的事物静静地反射着,它纺着黄昏

在静止的灯芯草中。

一根无人注意的蛛丝

在草地的网里。

.

牲畜的绿眼静静地凝视,

被黄昏平静下来,它们走向水边,

湖泊则拿起它巨大的汤匙

灌进所有的嘴中。

安妮 译

秋日

田野迎面向我走来

带着马匹和坚毅的农夫

瞧着海洋那边望去。

在秋日稻禾割后的金黄残株中,

铁犁分挖住黝黑的条纹,

把狭长的早晨扩散成长方形的白日

再不断的扩散直至白日溶入黄昏,

把黄昏的暗黑带进夜晚。

张错 译

黄昏三月

冬末春初,夜幕初垂,冰雪刚溶。

男童们在他们雪砌的屋子燃一根蜡烛,

对一个在隆隆过往的黄昏列车内的旅客来说,

这是一段回绕着灰暗时光的鲜红记忆,

不断地召唤着,自那刚苏醒了的死沉沉树林。

从前的游子一直没有还乡,

他被那些渔火与时光拖住,

一生漂流在外。

张错 译

风景

苍翠的野地上一座石桥。

一个孩子站着。他望着流水。

远处:一匹马,背拖一抹夕阳。

它静静地饮水,

鬃毛散落在河中,

好似印第安人的头发。

李笠 译

俯身看吧!井里有星星。

璀璨的金星

在倒映着的羊齿叶间静闪。

这是一个发绿的大地之夜。

星星纷纷露脸,何等清晰!

好像从地球的一扇窗户出现。

李笠 译

白桦与小孩

孩子,柔弱依靠刚强,

可刚强也离不开柔弱。

今天你拍击我的树身,

明天你也会遭打受辱。

.

在那遥远的无力自卫的年代,

完全没有寒冷或温暖,

只有一只无限深邃的惊讶眼睛,

在黑夜中为此哭泣悲叹。

雨林 译

之后

在海立高兰战役之后

在乌特西马战役之后①

大海溶化了人体的浮木。

又用秘密酸来处理他们。

让信天翁吃掉他们的眼睛。

淡盐水带着他们

慢慢地回到大海——

通向创造性的最初的水,

通向新的试探。

①海立高兰,乌特西马均为杜撰的地名。

石琴娥 雷抒雁译

尺蠖

在开满花朵的树上

飘荡着蜜蜂悠扬的合唱。

瓢虫,一颗装饰树叶的活的珠宝,

分开绯红的背脊飞去,

把自己的命运

交给含着花蕊清香的空气。

.

尺蠖爬到叶子边缘,像一个疑问,

支起两只嫩黄的短足:向叶外荡去,

向空茫的宇宙寻找栖处。

风听见了,让树枝靠近它,

伸出树叶的手,接它过来。

(李笠 译)

在边界

沙和海,

朝下看的眼睛。

目光追随着蚂蚁,

思想同它在沙滩上游戏。

海边的黑麦磨着自己的小刀。

蚂蚁爬着,悄悄远离了大海。

袒露的日子,涛声也重了。

(李笠 译)

农村姑娘

回忆我童年时代的姑娘,

有的已经成了幽灵

带着凄凉的、敏感的眼晴;

有的有着高高的胸脯,以及

从古老沼泽地继承下来的强国的圣书。

在收获季节里利嘴尖舌的叫声;

谷仓里的赞美诗的歌声;

芜青堆中跪着的梦想;

装在石罐中的酸奶放在田边。

对奥尔加的悲哀的低语

一直传到伊达呼。

.

许多垂头丧气的

茫然失神的姑娘坐着,

但是许多人高傲地坐在那里:

  对孩子奇妙地热爱的妇女们

  带着哀伤调子的声音

  象神话般的低语。

.

那里的姑娘们有着童贞女的含糊

  在她们的围巾里有着圣徒故事

  在娇媚清澈的眼睛里有重大的疑问。

  玛丽娅步行着

  吹着白色的微气

  在世界寒秋的舞台上。

.

那里是吉他悲叹着的天国姑娘。

还有懒散的渴望着跳舞的姑娘

和醉心于水手的姑娘

——对海军制服充满狂热的崇拜。

但是,这些姑娘中最古怪的是秋天薄暮中的

令人销魂落魄的乡愁姑娘,

带着与世隔绝的悲伤和忧郁的尼姑

鞠着躬走着,鞠着躬走着

  炉火上滚开着的牛奶

  映照在

  奇妙的眼睛里。

.

令人心醉的农妇歌唱着

  象一块沉重的矿石

  声音里诉说着悲哀。

孩子舒适地躺在摇篮里,

猎犬从它的篮子里向外探望。

这难道不是在歌颂着永恒的农民?

象温顺的大地上的矿石一般?

石琴娥 雷抒雁译

关注读睡,诗意栖居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1935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