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的女儿童话故事,海的女儿童话故事文字版

有人问我最喜欢哪本外国题材连环画?

国外题材的连环画佳作不多,我多数翻过就忘在脑后。

但有一本卓尔不群,初见时我就被狠狠地惊艳到了,每一次翻开都忍不住赞叹。

这就是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年的《海的女儿》。

80年代初,辽宁美术发行“安徒生童话系列”连环画,共9册,它是其中之一。

封面由辽美编辑费长富操刀,金色矢车菊(原著头一句提到过)扮作头发,与礁石上石像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灿烂美好与坚毅高洁,正是小人鱼不灭灵魂的写照,充满设计感。

几年前的一天,我发现有人在卖《海的女儿》原稿,标价18万!

我匆匆浏览一下,很快被美轮美奂的画面震撼到。

卖家晒图数量不少,可惜拍摄比较随意,角度光线都不好,我将之后期修复一番,供大家欣赏。

这套原稿共90幅,每一张都足以成为顶级插画!值得细细品读。

原稿实拍图

原稿实拍图

画家来历

画家孟昭胜,大连人,1966年毕业,学生时代就被称为“艺术天才”,后又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壁画专业,多年来致力于油画创作。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画过四五本连环画,其他几本都过于强调黑白色块,细节不突出,略显敷衍,远不如《海的女儿》来的精工细作,高端大气。

那时候的画家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外国的风土人情,只能靠看书参考。《海的女儿》书中海王的宫殿,人鱼和王子约会的场所,分别是参考了白宫、凯旋门等建筑。

孟昭胜曾提到:“80年代初期,很难遇到外国女孩儿,我在北京北海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认定她是海的女儿原型,我当时神魂颠倒,乐而忘返,就尾随拍照,用做人物形象。”

最美人鱼公主

孟的西画基本功非常扎实,可以看到背景的密点,发丝的线,还有衣服纹理的面,随处可见的明暗交织,让该突出的地方突出,该隐没的地方隐没,人物头发,服饰,肌肉无一不生动自然,充满健美质感。

孟昭胜是学油画的,他的作品西洋味很足,很难想象这样风格的作品是用毛笔画出来的,也有可能是钢笔和毛笔混搭使用。

图为祖母心疼地搂着小人鱼,劝她莫做傻事,人鱼的表情三分忧伤,七分坚定。

背景的海底珊瑚雕饰立体厚重,此类背景在书中很常见。

比起大量“黑白配”风格的外国题材连环画,孟昭胜给予了《海的女儿》大量中间调的细节过度,可以说是黑白配线描,使得两种画法优势兼备,让童话故事更逼真,更感人。

画面中同时保有黑、白、灰三种调子,以细腻笔触描画的图稿,就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十分耐看,称得上艺术品。

画家紧紧围绕小人鱼这个人物,每一个姿态,每一处眼神,都在塑造她坚强,勇敢,为爱痴狂义无反顾的品格。

可以说,这本《海的女儿》艺术魅力已经超过了我原本对故事的想象。

最终,小人鱼放弃了刺杀王子,自愿毁灭变成泡沫,她辜负了姐姐们送来的刀子,毅然决然献出了生命。这一切心理活动,都在眼神里了。

人鱼和王子的悲情之恋

小人鱼和王子的爱情也令人羡慕,他们共同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空气中仿佛四散着粉红泡泡。

小人鱼救下溺水的王子,瞬间就被王子的美貌迷住了,不论在哪个时代,不论童话还是现实,爱情都始于颜值。

她在想念,他们在诉说,她曾救起他,这些维度叠在一起,仿佛进入如梦似幻的意境。为了突出装饰风格,孟昭胜做了很多探索,百叶窗式剪影就是一例。这本书每一页拎出来都可以独立欣赏,当然也造成了“连环”的程度下降。

所以,作为连环画而言,《海的女儿》也是相当独特的。

鹦鹉成双人成对,不论是人的眼波里,还是鸟的视线中,都有灿烂的春天。

不知看官们是否发现:当黑色色块比例提高时,仿佛画面就显得寒冷。但是如上图这样,黑色比例很低,则会带给人暖意。

小人鱼坐在宫殿华丽台阶上,左右盛开的迎春花,临水照影,意境极美,水面的设计给画面注入仙气,堪称神来之笔。

也许受到家乡大连这座海洋城市的影响,孟昭胜把他对海洋的幻想倾注在这套画稿中,显现出不一般的浪漫情调。

多少艺术瑰宝,因印刷而埋没

我长期留心收集连环画的原稿,而不太在意收藏老版书,因为印刷品的视觉效果根本无法与原稿比拟。

80年代的连环画有通病:一则用纸低劣,二则印刷精度低,无法真实还原暗部的细节。

我们来看一组对比:

原稿效果

连环画内页效果

《海的女儿》连环画印刷高于平均水平,印刷墨色是充沛的,没有出现明显断线问题,但对比原稿,可以看到老祖母手下方和瓦罐的阴影细节已经糊成一团。

这幅人鱼公主的五位姐姐群像图,尽态极妍,各有风情。她们繁复的秀发、华丽的长袍,与背后石殿一起,营造出神秘的空间感。

拿连环画内页一比,亮部还能看看细节,暗部的一些人物头发背景全混在一起,只能领略个大概。

《海的女儿》是否可能完美还原,重现人间?

在80年代初,有无数画家迸发出压抑已久的创作热情,他们也冲破了早期一些思想上的约束,画风变化多端,意识大胆,而由于市场经济冲击尚未完全到来,他们对待稿件任务又能保持专注认真,不至于跑马,《海的女儿》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但它们多受限于平庸甚至糟糕的印刷条件,原本100分的稿子从印刷厂出来就变成了60分,不论是对爱书爱画的读者、还是对倾力而为的画家而言,都是个巨大的遗憾。有的书印得差,严重影响体验,有人还错以为是连环画不够好,从而严重低估该书的艺术价值。

这套稿子标价18万,我看已经挂了好几年没卖出去。希望手握资本的有识之士,能张开慧眼,狠狠心收了这套稿子,将之16开本复制再版,如此幸甚。

我是江户小歪,修图码字不易,如您喜欢本文,请轻轻点个赞吧~

本文地址:http://naizai.cn/archives/1187

以上内容源自互联网,由百科助手整理汇总,其目的在于收集传播生活技巧,行业技能,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特此声明!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